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2017-01-17郝福星王丽亚于兆祥黄保忠成啟琳
郝福星 王丽亚 于兆祥 黄保忠 成啟琳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郝福星 王丽亚 于兆祥 黄保忠 成啟琳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猪附红细胞体病,又称“红皮病”,为典型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此病因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红细胞表面、血浆等处,而诱发的以发热、黄疸、贫血等典型症状的传染性疾病。这些年来,随养猪规模的扩大,猪附红细胞体病病例有增多趋向,严重威胁到生猪健康养殖以及民众的公共卫生安全,给地方养殖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此病的流行、症状等等,提出此病的诊断和防治要点,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附红体病 生猪 防治
1 流行病学
感染病例以贫血、黄疸、发热、呼吸急促、便秘、皮红为典型症状。而且,不同日龄阶段的猪均有易感性。其中,以妊娠母猪易感性最大,成年猪感染多数为继发性感染。患病猪为重要传染源,胎儿感染多数经母猪胎盘垂直感染。此病在猪群中为持续感染,应引起养猪户的高度重视。养殖管理期间存在的不良应激,比如:营养不良、卫生环境差等等都可影响抗体水平,而导致此病的高发,由此而母猪流产率增加、死胎率增加,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此病污染面广,一经被发现,可迅速波及全群。
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5~7d。病猪体温一般不会升高(混合感染的除外),多表现黄疸、贫血,被毛粗乱无光泽,消瘦、食欲减退,肩背部毛孔有点状出血,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有的猪皮肤发紫或全身发红,尿液呈黄色,少数猪发生腹泻。母猪乳房和阴唇水肿,产仔后奶量少或无奶。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或弱仔,流产率可达50%左右,返情率可达40%以上。继发或混合感染时,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在临床上多见与猪瘟、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Ⅱ型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诱发无名高热和呼吸道综合征。感染不同疫病时伴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8%,断奶仔猪的发病率高达20%。
3 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全身性黄疸。病死猪消瘦、可视黏膜黄染;血液稀薄、色淡,凝固不良;皮下及肌间结缔组织呈胶冻样浸润,有散发性点状出血;心肌内外膜有出血点,胸腔、腹腔及心包有积液;肺部水肿或有出血点;肝胆肿大呈黄色,有的发生灶性坏死和增生,胆囊充满浓稠的胆汁;脾脏肿大,切面外翻,有的有针尖或米粒大灰白色或黄色结节,淋巴结肿大;肾肿大,皮质有散发性点状出血。
4 诊断
病猪耳静脉采血1滴,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后加盖玻片,在400~600倍显微镜下检查,可见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的虫体呈球状、逗点状、杆状或颗粒状,血浆中可见虫体运动。在油镜下可见红细胞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呈菠萝状、锯齿状、星状等不规则形状。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附红细胞体感染。
5 治疗药物
确诊感染病例,尝试下列疗法,疗效不错。
新胂凡纳明(九一四)猪用10~15mg/kg,静脉滴注,同时静注维生素C、葡萄糖,连用3d。
土霉素饲料中添加600~800g/t,治疗2~3个疗程。也可按猪3mg/kg的量肌肉注射四环素或土霉素。
磺胺-5-甲氧嘧啶对发病小猪用磺胺-5-甲氧嘧啶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d,同时注射1次铁制剂。
贝尼尔(血虫净)猪用5~7mg/kg,深部肌肉注射,间隔48h再注射1次。病重猪对贝尼尔无效,发病初期使用效果好。
阿散酸饲料中加180g/t,连喂1周,然后改为饲料中加90g/t,连喂1个月。
中药治疗,同样为不错选择。现介绍一例处方,以供参考和借鉴。板蓝根、苍术,各10g/次;大腹皮,15g/次;黄檗、茯苓,各25g/次,上述研磨成粉后,1次内服,疗效明显。或者,用猪苓,15g/次;黄檗,20g/次,研磨成粉后,1次内服。通常情况下,连续用药3d,能起到不错的治愈效果。
6 预防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培育健康种群。严格引种检疫,确保无重大疫源地引进猪种。购进后的种猪,隔离观察,30d后无异样情况,确保健康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喂。
目前,附红细胞体病无高效接种疫苗,预防此病的应采取综合性防病措施。尤其,注意驱除蚊蝇等传染媒介。同时,做好防应激准备,增强猪群抗病体质。对此病的控制,通过药防能起到不错的效果。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预防量的土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金霉素、阿散酸,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每1t饲料中添加金霉素48g或在每1L水中添加50mg,连续7d,可预防大猪群发生附红细胞体病;母猪分娩前给其注射土霉素(用11mg/kg),可防止母猪发病;对1日龄仔猪每头注射土霉素50mg,对防止仔猪发生附红细胞体病。
7 体会
猪附红体病为典型的繁殖障碍性疾病,目前此病流行以妊娠母猪易感性最大,成年猪感染多数为继发性感染。而胎儿感染,多数经胎盘垂直感染。此病传播速度快,一经发现可迅速波及全群。重视此病的防控,应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采取综合性防病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净化养殖种群。注意驱除蚊蝇等传染媒介,做好防应激准备,增强猪群抗病体质。而且,此病目前无特效接种疫苗,预防此病的应在此病流行之前提早药防。此病流行不同地区差异性较大,选择用药治疗应结合药敏试验遴选高敏药物,以确保疗效的安全可靠。
[1]余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及体会[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10):148.
[2]徐泽鑫.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鉴别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5):220.
[3]任夏贞,王克然,刘爱国.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因及中西药结合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13,32(4):83-85.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编号:SXGC[201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