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医德与师德建设探究

2017-01-17弥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医德师德职业道德

彭 弥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医德与师德建设探究

彭 弥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高校医学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影响着医学生的成才和高校教育质量的水平,更影响着未来医学行业的发展。文章从医德与师德的双重关系入手,分析了医学教师职业道德弱化的现状即医德意识不强,在教学中缺乏人文性关爱观念传授,以及重科研和自我发展,轻教学和对学生的指导,因此,身兼医务工作者和培养医学生双重重任的医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与临床实践中将医德和师德规范内化并融合,不仅使自身职业身份达到统一,而且双重角色素养对学生医德品质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并就此提出了加强自身修养、舆论导向、创新模式改革等针对性的建议,对丰富和完善师德教育、推动和实现医学教育现代化具有参考意义。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医德;师德

1 医德与师德规范的双重内化与融合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的神圣性和严肃性决定了高校医学专业教师在职业道德培养上既具有普通教育的共性,也具有其行业的特殊性。所谓“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乃是医德的灵魂。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德规范》规定[1],医务工作者要“救死扶伤,解除病痛;尊重病人,一视同仁;文明服务,体贴病人;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保守医密,不泄隐私;互学互尊,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因此,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医术精湛,而且要有为医学事业献身、解除人类病痛的高尚道德,要在神圣与崇高的医学精神氛围中,严于律己、慎独其身、奉献爱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使医德成为医师的第一标尺。这不仅是对医务工作者的一般要求,而且是对每一位医学教师的内在要求。在《医学伦理学》一书中,丘祥兴研究和探讨了在医学科学发展过程和医疗卫生实践中所出现的医学道德现象和问题。他提到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如今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病痛的消除,更多地需要身心关怀和精神慰藉。如果医务人员不符合医德规范的言语和情绪、态度则会诱发患者医源性疾病。而只有用精湛的医术去医治病人,用高尚的医德去呵护病患,用探索的精神去攻克医学难关,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维护医学的圣洁与尊严。

医学教师身兼医务工作者和培养医学生的双重重任。在职业道德上,高校医学专业教师不仅要受医德要求的规范,而且要受师德要求的制约。所谓“师德”,是教师的人格品性所指,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必须恪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师德直接影响到育人氛围与质量,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与人文底蕴。教师通过人格辐射力、教学引导力、感召影响力等实现对“师德”的践行,医学教师自身爱岗敬业的作风和严谨求实的学风,对病患的关爱和对不良风气的抵制都是“师德”的反映。医学高等学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优秀医学人才的重任,培养出德厚术精、博施济众的医生,才能让他们用实际行动和品格魅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医疗氛围,从而减少医疗矛盾,缓解医患关系,形成医生与患者互尊互爱的良性循环。具有医学院设置的高等院校,一般都具有自己的附属医院,高校医学教师往往在高校附属医院和高校医学院教师之间不断切换着身份,而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医生若要到医学院校任教,则必须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标准就是师德意识的建立,因此,这也成为医德与师德融合的第一契机。此外,高校医学专业教师或任教医师在带领医学实习生熟悉医学临床操作、门诊导医和临床治疗时,在教学查房、病案分析、临床技能训练等教学环节同时扮演着医生和教师的双重角色。这双重职业身份于此时不可分离地获得了统一。因此,不论是职业身份的切换,还是职业身份的统一都昭示着高校医学专业教师在职业道德上的双重规范,同时这种双重规范要在高校医学专业教师的教学与临床实践中内化与融合——医德规范内化和师德规范内化相辅相成,融合无间。这既是一种特质,又是一种要求。合格的高校医学专业教师将医德规范内化为职业道德,对丰富和完善师德教育、推动和实现医学教育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高校医学教师职业道德弱化及其原因

2.1 医德意识欠缺,缺乏人文关怀情操 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和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下,社会多元价值观极大地影响了个人价值取向。医学教师尤其是兼任临床任务的医师,其职业定位存在多种困惑。有的医学教师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模糊,缺乏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有的医学教师医德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医德对于一名教师和医师的重要作用,忽略了对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还有的医学教师缺乏长远意识和政治觉悟,没有将医学教育与医学行业发展联系起来,重实践,轻教学,也缺乏主动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学相关知识的动力。甚至在课堂上出现言行不当,思想偏激的现象。

有的高校医学专业教师在诸如临床实践等医学专业教育中,更多地是将人作为冷冰冰的生物医疗对象和实验、研究对象去对待,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没有“人情味”。在教导学生时也多采取实验和讲授法,灌输知识,提高其医疗技术,忽略对学生医德的教育,致使许多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缺乏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和对病人的关爱。特别是我国目前高等医学院校一些非直属附属医院,虽然也承担了大量临床医疗教学任务,但对于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责任感较弱,临床医疗教育、教学、培养意识淡薄,对医学专业学生缺乏深入的指导,往往将临床治疗经验、手术技术、门诊经验等医学诊疗经验作为立业糊口的独门秘术秘而不传,使得医学专业人才成长缓慢,因此临床医疗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往往良莠不齐、缺乏经验和技术[2]。

2.2 偏重科研和自我发展,疏忽学生教育 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但在社会变革和转型中,为满足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需求,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张,随之而来的却是办学资源和师资储备相对不足。以科研成果为硬指标的学科建设成为重头戏,对教师的要求也偏向其科研能力。加之个人品德的指标难以量化,很难与职称晋升建立关系,最后流于形式,这样的评价标准使得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在教师绩效考评和职称晋升体系中被弱化了,这就使得部分身兼教学与医师双重身份的医学教师,疲于应对教学,对参与教学、课程体系创新改革等积极性不高,只注重自身发展,而没有认识到医学专业教育的神圣性和崇高性,“临床教师与社会所产生的复杂的经济关系导致师德伦理关系不协调”[3],因此忽略了医学专业的教学任务。

医师与教师的双重任务导致许多临床教师出现精力不足,职业倦怠,由此而疏于对学生的教育和关心,除了上课,其余时间与学生处在零沟通、零交流的状态。由于缺少对医学专业学生课程和业务指导、关爱与关心。冷漠和淡薄的师生关系便无法激起学生对医学专业的进一步探索,也无法培养医学生对待病患的爱心和耐心。

3 提升高校医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相关对策

要提升高校医学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必须从加强自身修养入手,完善体系,端正理念与风气,弘扬正面舆论宣传,并创新模式深化职业道德教育。

3.1 强化医德修养,提高责任意识,端正医德教育的导向性 医学的神圣性和严肃性决定了医德教育必须具有鲜明的导向性,首先需要立德修身。医学专业教师要做到厚德精术,恭德慎行,为世师范,弱化教育的功利性,把医术传承视为生命发展的延续,把医学教育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载体,把培养医学专业人才放在历史的长河与视域中去理解,把医学教育的意义提升到促进未来社会发展的境界中去考量。强调医德规范的内化,即自觉地把外在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高校医学专业教师的个体内在行为。而师德内化的过程,则包括“提高师德认识、培养师德情感、坚定师德信念、锻炼师德意志、培养师德行为等”[4]。 医学专业教师的敬业精神、仪态风貌和授业能力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今医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敦促其恪守医学誓言和医德规范,强化责任意识,宣传“敬畏生命、关爱生命”意识。并通过专家讲座和言传身教等方式,重点强化他们对医学精神、师德规范、教师职责等方面的认识,具体表现在教学活动中则要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待教学工作细致负责,不能马虎敷衍;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关爱学生、关心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地培养医学生对病人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消除患者的病痛,清除病魔为本职要务;要以乐观真诚的态度,正派的作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宽厚坦诚的胸怀和敬业精神。使其成为具有献身精神的高技能、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

3.2 不断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多渠道弘扬医德风尚 建立科学完善的职称晋升体系、教师考察考评体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考核分值。把参与免费义诊、义务讲座、带领并指导学生参与服务社会的公益性服务纳入职业道德考评体系,以此作为医学专业教师道德考评的重要方面,并借此促进医疗公益性的传承和爱心传递;建立反馈和交流机制,每年度就医学教师在个人品行和授课中有无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中开展调研和盲评,以此作为年终考核等次的重要指标,并设置意见箱,建立谈话制度,及时了解教师思想动态,避免其走向思想误区。学校还应建立健全医学专业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激励制度,成立巡视监导小组,对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以及作风等方面进行敦促,对道德失范的教师及时给予教育、纠正及诫勉谈话等方式严肃整顿;而对表现优秀的教师则应给予表彰,树立先进典型,宣传榜样教师,设立“感动校园年度教师风云榜”。参考医学教师在指导医学生课业和实习等环节的表现,给予优秀教师特别表彰和奖励及破格晋升资质;塑造先进和典型,宣扬优秀医学教师先进事迹,鼓励大家学习楷模,增强医德意识和医德情操;特设“医德风尚奖”,接收模范优秀医学校友捐赠设立奖项,鼓励先进,弘扬正能量。

3.3 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注重新形势下医德建设 医学教育是神圣庄严的事业,只有具备科学严谨的教风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才能以科学的精神感召学生,因此,要注重新形势下职业道德建设的丰富性和实效性。结合国家医疗制度改革和政策变化,创新职业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改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通过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增强医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结合鲜活的医学实例和医务工作者典型,宣传医学新风尚,弘扬正能量,扩大覆盖面,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还应注重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医学专业学习相结合,通过开展技能应用大赛、手术模拟操作示范课等医学特色活动,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培养医学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和职业道德素养,增强其对医学事业的爱心和责任感。此外,还可组织没有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参观医院、诊所等相关单位,让他们在行业实践等亲身的隐形教育中感悟医德,强化其职业道德素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S].第106号令第三条,1992.

[2]李国坚.医科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培养[J].改革与战略,2008(2):155-157.

[3]王伊.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师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25

[4]何振辉.试论医学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J].实用医技杂志,2006,5(13):1773.

投稿注意事项

一、对来稿内容的要求

(一)政治上必须符合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

(二)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必要时应作统计学处理;

(三)本刊诚征民族医药、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相关研究文章。

彭弥(1989-),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E-mail:pengmi0301@163.com

R-05

A

1007-8517(2017)12-0140-03

2017-04-14 编辑:穆丽华)

猜你喜欢

医德师德职业道德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