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战中的钓鱼英雄

2017-01-17胡海云

读者·原创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网状鉴宝赫斯特

文 | 胡海云

一战中的钓鱼英雄

文 | 胡海云

自1997年开播至今的英国最火的鉴宝节目《巡回鉴宝》,迎来了一个叫维克多·伯努多的收藏家和他收藏的宝贝—一根17英尺(约5.18米)长的网状鱼竿。这根有着百年历史的鱼竿的主人,是一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一个名叫约翰·亨利·赫斯特的传奇钓鱼者。

故事要从1888年讲起。

这一年,赫斯特在英国的约克郡出生了。赫斯特从小就对钓鱼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13岁的时候,他开始写记录自己钓鱼经历的日记。在日记中,赫斯特记录了1901年至1948年这47年来他所有的传奇故事。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的到来,打破了赫斯特原本平静的生活。时年26岁的他应征入伍,离开了家,踏上了前往比利时的征途。前方等待他的是愈演愈烈的战争,他能否在血与火的战斗中生存下来,不得而知。

很难说是幸运还是不幸,这位抱着一腔热血参与战斗的青年,在战友们发现他的钓鱼才能后被调离了前线,成为后勤部队的一员,负责为前方的战士提供食物。

每天,他需要做的是拿着他的鱼竿,在没有任何火力掩护的情况下,穿越德军的枪林弹雨,从他们驻扎的营地跑到河边去钓鱼。

他们的营地位于比利时一个叫伊普尔的地方,他去钓鱼的河叫索姆河,或许你听说过“索姆河战役”,那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也是最为血腥的一场战役。在持续5个月的战争中,英法联军伤亡61.5万人,德军伤亡65万人,这场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战火所及之处,尸横遍野,血肉模糊,地狱也不过如此。

在德军的火力高峰时期,赫斯特无数次和死神擦肩,子弹从他身边呼啸而过,炸弹在离他只有几米的地方爆炸,他却要在河边坐上几个小时,钓上几筐鳟鱼、鳗鱼或是鲤鱼,来为战友们提供口粮。

也曾怨过自己怀有一腔热血却没能上战场杀敌;也曾怕过子弹横飞,一不留神就丢了小命;也曾想过家,想过约克郡美丽的花花草草,只是战争的号角一旦吹响,你便无暇再想。即使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战友离开人世,却也无暇哀悼,没空感伤,只得整理行囊,再度奔赴战场。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战争终于结束,生活重回正轨。

当赫斯特回到故乡,已是而立之年。4年的战争磨砺让他经历了太多,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对钓鱼的热爱。

回乡之后,他负责给当地报纸的钓鱼栏目写稿,闲暇时钓钓鱼,逗逗孩子,生活回归平静。

1928年,他为自己设计的网状鱼竿申请了专利。这根5米多长的鱼竿的好处在于“能比其他钓手离河岸更远一点儿”,这样就不太容易惊扰到鱼。另外,这种网状鱼竿还可以多一些挂钩。有了这样的神器,赫斯特的团队成了钓鱼比赛的“常胜将军”。或许你会担心这么长的鱼竿拿着会不会很重,但其实它是由竹子制成的,非常轻。

1963年,这位75岁的老人留下他最爱的鱼竿和钓鱼日记,离开了人世。

这根鱼竿静静地在阁楼里躺了50年之久,直到有一天,赫斯特的女儿在渔具展览会上碰到了收藏家维克多,给他讲起了赫斯特和那根老鱼竿的故事。

维克多买下了这根见证历史的鱼竿,同时买下的还有两组被做成标本的鲤鱼,这是当年赫斯特从索姆河钓上来的。赫斯特在战争结束后把这几条具有纪念意义的鲤鱼带给了伦敦一位动物标本制作者,完成了这两组作品,作为他对这段宝贵经历的纪念。

当《巡回鉴宝》来到维克多所在的Hanbury Hall小镇时,他拿出了珍藏已久的鱼竿和鲤鱼标本,希望告诉世人这个爱钓鱼的一战英雄的故事。

最后,这些物件共估价1万英镑。

可是,赫斯特的故事却是无价的。正如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的那样,“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每一个经受过战争洗礼的勇士,都值得尊敬。

战争年代,一技之长,却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生活在和平年代,唯愿世间永无战争。

▌服役时的约翰·亨利·赫斯特

▌赫斯特曾获得多个钓鱼比赛冠军

▌赫斯特设计的网状鱼竿

▌当地报纸对赫斯特在钓鱼比赛中获胜的报道

猜你喜欢

网状鉴宝赫斯特
有艺思:支持NFT,你会烧掉一张赫斯特吗?
鉴宝大师
沈从文“鉴宝”
滚筒式网状收纳器
从线性走向网状的课堂教学架构
“鉴宝”诈骗团伙崩溃记
从线性走向网状的课堂教学架构
开心一刻
这条“鲨鱼”有点儿贵
白色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