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地区计算机辅助变观设计地震勘探

2017-01-16郭雯雯刘卫兵

东方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勘探人工障碍

郭雯雯+刘卫兵

摘要:提出了开发计算机辅助变观设计软件,在我国西部、南部复杂地区进行灵活变观人工地震勘探的技术思路。通过某地震勘探实例,证实了本文技术思路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复杂地区;变观;地震勘探

在我国西部、南部复杂地区进行人工地震勘探的过程中,地震测线经常会遇到必须穿越河湖、沟堑等障碍体的情况。随着地震勘探事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往由野外数据采集人员凭借自身经验通过“坐标纸绘图”方式进行手工设计的弊端越来越多地被表现出来。此时必须开发计算机辅助变观设计软件,进行合理的改变观测系统设计,从而确保对于地下构造的连续观测追踪。因此,本文密切结合人工反射波法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生产模式开发出了一套计算机辅助变观设计软件,并将其应用于内蒙某复杂地区的工作实践中,有效解决了1号测线上某大型障碍体的过障碍变观设计问题,确保了最终地震探测剖面对于地下构造的完整成像效果。

1 软件开发

作者等首先依据地震观测系统规范显示方式,利用C++语言自主开发了一款二维地震勘探计算机辅助过障碍变观设计软件[1]。

2 基本变观模式

对于我国西部、南部复杂地区,进行野外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工作中遇到的障碍类型主要有两种:① 不能布设炮点但能布设检波点(岩体露头);② 既不能布设炮点也不能布设检波点(河湖、沟堑等)。针对这两类障碍,在参照前人研究成果[2]的基础上,作者首先总结出了实用的基本变观模式。

3 应用实例

在内蒙某复杂地区人工反射地震勘探过程中,一处需要进行较大程度变观处理的障碍体出现在工区1号测线上4752~5088 m桩号位置。障碍体为一块大型、陡峭的岩体露头。利用所研发的计算机辅助变观设计软件,并根据总结出的变观模式进行合理变观设计后,在4680~5208 m测段形成了合理的变观方案。

在经过人工浅层高分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后得到的最终地下反射波时间叠加成像剖面上,基本观察不到障碍体所造成的对于地下构造难以连续追踪方面的影响。因此,可以认为所作者等所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变观设计软件有效而且可靠。

4 结论与讨论

开发计算机辅助变观设计软件并总结变观模式,在野外施工现场进行快速、实时的灵活变观设计是以后人工浅层反射地震勘探工作方法的发展趋势。通过内蒙某复杂地区地震勘探工作实践可以证实所研发的软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值得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丹丹,郭雯雯.2015(10).二维地震过障碍观测系统设计及绘制软件的研制和使用[J].东方教育.

[2] 梁顺军,肖敏,唐怡,等.2006.二维地震过障碍观测系统模式及其参数设计.石油地球物理勘探,41(1):1~7.

猜你喜欢

勘探人工障碍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人工“美颜”
中国为何频频发现大油田
跟踪导练(四)2
潜艇的由来
心灵休憩
人工制冷
选择障碍症
煤田地质勘探的布置系统
人工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