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版歌剧《白毛女》的继承与创新
2017-01-16韩嵩楠
韩嵩楠
摘 要:歌剧《白毛女》是新秧歌运动后的第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新歌剧,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对后来中国新歌剧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次为了适应时代需要,复排歌剧《白毛女》,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在剧本、音乐、舞台等方面上进行了的一些大胆的、卓有成效的创新。
关键词:白毛女 继承 创新
2014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文化部在2015年响应习近平主席“文艺服务于人民”的号召,也是为纪念《白毛女》首演70周年,组织复排了歌剧《白毛女》。新版剧本由原作曲家贺敬之老师亲自把关,著名表演艺术家第三代喜儿的扮演者郭兰英老师担任艺术顾问,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彭丽媛老师担任艺术指导,青年歌唱演员雷佳扮演喜儿。新版《白毛女》在全国五个城市巡演,所到之处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掌声与喝彩。
一、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1.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
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作品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工农兵和人民群众服务,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更好地利用文艺这一武器,为当时的阶级斗争服务。延安鲁艺的艺术家们响应号召,根据流传在晋察冀边去的“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进行了加工和改编,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歌剧《白毛女》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吸收传统戏曲的表现方式,对我国北方地区的民歌小调加以改编,将舞蹈中的身段和戏曲中的念白融入其中,是中国第一部新歌剧。1945年公演以来,引起社会极大反响,取得了巨大成功。
2.歌剧《白毛女》的主要内容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解放前的华北农村,贫苦的佃农杨白劳有一女儿,名叫喜儿,与邻居王大婶的儿子大春日久生情,谁知地主恶霸黄世仁垂涎喜儿的年轻貌美,逼债上门,强逼杨白劳连本带利与腊月底归还,否则就以喜儿抵债。除夕夜,杨白劳无力偿还,被黄世仁逼迫在卖身契上画了押,杨白劳回到家,自觉无颜以对喜儿,自尽身亡。初一一大早,黄世仁带人将喜儿抢进黄家,青梅竹马的大春哥伺机搭救,也没有成功,后来参加了红军。喜儿在黄家过着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生活,受尽折磨。后来喜儿在黄家佣人的帮助下,逃出虎口,藏匿于深山,常年靠树根野果、庙里供奉为生,由于长期缺少盐分,变成了满头白发。两年后,大春随部队返乡,为破除谣言迷信,开展减租减息活动,亲自探查发现“白毛仙姑”竟是喜儿。黄世仁等人受到了严惩,喜儿的冤仇得到了伸张。
二、新版歌剧《白毛女》的借鉴与创新
新版歌剧在尊重老版,保留其“原汁原味“的前提下,为了符合当前的时代背景,适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创新。
1.剧本创新
老版歌剧最开始剧本演出时长约5个小时,由三个演员来扮演不同时期的喜儿,以其完整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呈现出最好的艺术效果。随着解放后多次的演出,艺术家们对剧本进行再创作,把时间压缩至3.5小时。新版歌剧在复排初期 ,就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老版有大段的台词和对白贯穿全剧,并反复出现,故事情节进展有些拖沓。为了符合当前时代要求和观众的理解能力,新版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唱的不说,说的不唱”,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交代故事情节。首先,新版《白毛女》对打土豪、分田地、对受谣言蛊惑经常前往庙里上供等故事情节进行了删减,因为新版歌剧主要面对的受众群体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大多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仅了解的也是以书面为主,这样做能让年轻观众更快的进入角色进入情节,引起他们的共鸣。其次,在老版歌剧中,受时代和为政治服务的需要,弱化了喜儿和大春之间感情的描写,只是一带而过,后来随着故事的发展,喜儿报了仇,与大春组成了幸福的家庭,这样又看似没有什么感情基础,有些唐突。新版歌剧将喜儿和大春之间的感情放大,贯穿整部歌剧始终,为大春闯入黄家营救喜儿、大春加入红军、二人结为连理等情节进行铺垫,这样观众欣赏起来也更加合理。
2.音乐创新
(1)伴奏形式的创新:在歌剧《白毛女》之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歌剧,所以《白毛女》在创作之初就提出,要借鉴西方歌剧的体裁形式,保留地方民歌的浓郁风味,不能一味的照搬,要混搭。老版在旋律上吸收了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西梆子、河北年善书调、河北花鼓的唱腔和曲调,将山西秧歌《捡麦根》作为杨白劳的主题,将河北民歌《小白菜》作为喜儿的主题。因为音乐上的特殊风格,伴奏也采用以民族乐器伴奏为主,这样的形式是突出了风格性,但随着剧情发展至高潮,就暴露出一些问题:伴奏乐器过于单一化、气氛渲染的不够激昂振奋,演员和观众的情绪没带动起来,总给人还没过瘾的感觉。新版在保留和继承的基础上,在伴奏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加入西洋交响乐伴奏来配合纯民乐伴奏,听起来更辉煌更有气势,戏剧冲突更强。
(2)丰富大春的人物形象:在老版中,大春虽然作为男主角,但没有根据人物本身创作代表唱段,对大春和喜儿之间的爱情刻画也是少之又少。在新版《白毛女》中,为配合喜儿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线索,加重了对大春的人物塑造,特别是在歌剧后半部大春与喜儿重逢相认时,创作了“爱情二重唱”,有点山西梆子的风格,使大春的性格更加鲜明了,存在感更强了。
(3)用唱段代替对白和台词:老版中有大段的对白和台词,比如剧中有一情节设置是赵大叔讲红军,本是为大春日后参加红军做铺垫,但“赵大叔一讲就十多分钟”,台下的观众坐不住了。新版歌剧的创作者们,秉承着用唱来代替说的原则,将这一台词改成了唱段。后面还有几处情节,如“喜儿哭爹”、“穆仁智强抢喜儿”都是秉承这一原则,用唱代替说。
(4)增加谣唱曲“我是人”:在老版歌剧中,当喜儿久居山洞,不见天日,满头青丝变白发,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从心底发出一声呐喊,也是整剧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我是人”,表达了喜儿想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坚定自己是人而非“鬼”。但在新版歌剧中,著名作曲家关峡新编曲目,让喜儿把这句“我是人”通过唱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规模类似于西洋歌剧中的咏叹调,突显了像喜儿这样受地主阶级剥削的社会底层的人民大众,也有追求自身生存的权利,也体现出创作者将“创新作为文艺的生命力”?譹?訛。
3.表演创新
“歌剧演员除具有声乐艺术的功底外,必须具有一定的演技(即戏剧表演才能),根据戏剧内容的需要,以形体动作塑造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气质,对角色进行再创造,直接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使观众获得直接又具体的感受,增强艺术感染力”?譺?訛。新版《白毛女》特别强调民族歌剧的特点,不是一味的模仿,它从戏曲的千年传承中寻找借鉴,演员整个的舞台表演借鉴中国戏曲中的“身眼手法步”,一颦一笑,喜怒哀乐,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是根据剧情的需要而改变。新版特别强调将日常生活的细节融入到演员表演中,为此,特别组织剧组人员赴“白毛女”原型地河北采风学习,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深入生活。巡演时,有一场喜儿为爹爹和面贴饼子的戏,虽无实物,但因有了实际生活经历,雷佳演起来可以说是得心应手,观众也看到了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喜儿。
4.舞美创新
1945年,我们国家还没有全国解放,无论是精神财富还是物质财富都相对贫瘠。当年老版《白毛女》公演时,没有舞台设计和布景,搭个草台就开场,通过演员的唱和演来贯穿始终。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脚步的发展,观众审美的不断提高,对歌剧的要求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新版《白毛女》,舞台背景及其考究,光舞美设计就改动了十余次,可谓十分用心。创新性的采用声光电等最新舞美手段,烘托故事情节,渲染气氛。比如在第四幕,坏事做尽的黄世仁出现幻觉,被九个“喜儿”围住喊冤报仇,表现手法夸张,视觉冲击力强。
5.演唱创新
歌剧《白毛女》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是王昆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她的声音自然清新,韵味十足。由于王昆老师是河北人,她的唱腔受河北梆子、西河大鼓等艺术形式影响颇深,在扮演喜儿时她也将这些元素运用到唱段中,特别是对白中,听起来有板有眼,将喜儿冤仇的激昂情绪推向高潮。第二代喜儿的扮演者是郭兰英老师,她是我国新歌剧的奠基人之一。郭兰英老师出生于山西平遥,由于家境贫寒,自幼学习戏曲,如晋剧、蒲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等等,多年的戏曲功底为日后扮演喜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演出《白毛女》时,在唱法上她将传统戏曲唱法与民歌小调唱法相融合,声音活泼淳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角色塑造上她将自己年幼时的悲惨遭遇注入到角色本身,在舞台表演上借鉴京剧的身手步法,使人物更加生动。第三代喜儿的扮演者是彭丽媛老师。她是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她与前两位艺术家有所不同,16岁考入山东艺术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后又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老师,所以她的唱法可以说是“中西合璧”,既有浓郁的民族风,又有西洋美声唱法的戏剧风。新版《白毛女》中喜儿的扮演者是青年歌唱演员雷佳,她曾获“金钟奖”声乐大赛金奖,青歌赛民族唱法金奖,近年来为许多大型歌剧担当女主角,如《再别康桥》、《米脂婆姨绥德汉》《运河谣》等等。雷佳是湖南人,多年的花鼓戏学习为她日后的演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她的演唱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雷佳本来音色就十分自然甜美,在扮演喜儿时,她更将这一优点发挥极致。在第一幕,为了表现喜儿的天真浪漫,雷佳使用的开贴式唱法,这样声音位置集中,音色清脆甜美,符合角色的年龄设置,易于观众接受。在后几幕中,戏剧情节发展激烈,特别是在演唱“恨似高山愁似海”这一经典唱段时,戏剧冲突强烈,需要很强的爆发力,雷佳在演唱时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气息充足而连贯,随着情绪的爆发、音域的提高,将观众的情绪带到高潮。
三、新版《白毛女》的意义与启示
新版《白毛女》在以上几个方面的继承和创新,充分体现了在新形势下,歌剧创作者和表演者应在遵从传统,“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并以实际行动贯彻《习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落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精神,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注释:
①新版《白毛女》:用歌剧讲好中国故事,光明日报。
②文硕,杨佳,音乐剧表演概论(下),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
参考文献:
[1]刘乐.60年中国歌剧经典唱段[M].山西出版集团,2009.
[2]马可,张鲁,瞿维.关于《白毛女》的音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
[3]王文静.三个喜儿演唱艺术比较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2011(2).
[4]廖家骅.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J].中国音乐,2008(2).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