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7-01-16吴妲平
吴妲平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的溺爱,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行为习惯,从而影响未来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成为了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了班主任探索的问题。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将会受益终身。
关键词:班主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具有竞争力,也会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具有重要的责任,因为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最了解班级里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如今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的溺爱,容易形成软弱、依赖、自私、孤僻等偏激的性格,从而影响他们的成长发育,一旦在学校里遇到困难就会出现各种状况,不利于班级整体发展。尤其是随着网络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电脑游戏或者微信聊天等,学习兴趣逐渐消减,甚至有的学生出现逃课逃学等现象。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科学的教育,班主任要制定严格的班规和班纪,注重对细节的管理,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集体活动,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加强对班风和学风的建设,促进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如今的校园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家里受到过分的溺爱,因此来到学校以后会显得没有规矩,放纵任性,也会与班规班纪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家庭情况等,找到学生出现错误行为习惯的原因,从而找到科学的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要想让学生能够融入到班级中,班主任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同时还要让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加强对班风和学风的建设。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从小事抓起,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学校广播体操、学校运动会等集体活动加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教育,为建设良好的班风奠定基础。
二、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深入学生心中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因为思想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踏实地进行学习和生活,还有助于减少错误的观念和意识。很多学生都是因为错误的行为习惯才影响了学习,对此班主任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让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深入到学生的心中。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严肃,要让学生保持积极的人生状态和学习习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力,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表扬等激励手段,避免使用批评,即使顽皮的学生也会逐渐喜欢班集体。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历史。同时,要利用班会这个平台充分开展爱国主义宣传和推广,培养学生努力学习的好习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班主任自身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比如当班主任要求学生不要随地乱扔垃圾,保持教室干净与整洁时,自己要经常拾起地上的纸屑,给学生做出榜样。
三、发挥榜样在日常生活中的示范作用,号召学生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
班主任要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宣传榜样的模范行为来教育班级中的学生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众所周知,榜样具有正面教育意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性的榜样,激发学生不断创新和探索,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和身心。如今的学生虽然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却不稳定,容易受到外部事物的干扰,因此班主任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榜样,推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矫正学生的缺点,规范学生的行为,号召学生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班主任的工作是复杂与艰辛的,但是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班主任肩负的责任,不仅要教育学生努力学习,还要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和行为规范引导,从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学习现代化的班级管理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得到全面的进步,才能够促进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提高班级制度建设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除了思想教育外还需要制度建设做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就是要为学生确立一个行为规范。
1.制定具体的制度细则
校有校规班有班纪,所以班主任要依据学校制度的原则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制度细则,以指导学生的行为活动。班级的制度细则应涵盖学生日常行为中的学习、纪律、卫生、劳动礼仪等各个方面,使学生行为习惯在制度细则的规范下逐步形成。所谓的“细”,一是指具体可操作;二是指从小事做起、慢慢积累、养成习惯。以卫生制度为例,细则应对个人卫生的衣、手、头、脸、身的卫生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也要对集体卫生打扫的内容、时间、次数、效果、用具的摆放、垃圾的处理、卫生的保持等具体细节作出规定。这样的细则,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时间长了习惯就成自然了。
2.建立督察考核制度
有了制度细则,还应该将其落在实处,这就需要督察和考核发挥作用了。考核的内容和依据是班级制度细则,考核的方法就是把这些细则量化。比如,无行为失误为满分,说脏话一次扣一分等。考核的结果可以是等级,也可以是分值考核,应在公开、公正原则下进行,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考核,让大家在考核别人的时候端正自己的行为。
3.建立评比奖惩制度
既然有考核,就应当有评比和奖惩考核,结果好的应予表扬和奖励,考核差的应当受到适当惩罚。虽然我们要以激励赏识为主,但也不能回避惩罚教育。当然,惩罚不是体罚而是一种人性化的惩戒。比如,有的学生有给别人起一些侮辱性绰号的毛病,就应该让他向这些同学道歉;有的学生爱说脏话,每说一次就让他为大家做一件好事,以警示惩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的危害并懂得为此负责。
五、建立家校联教机制
一个学生的良好教育,光靠学校是不够的,没有社会和家庭的参与很难奏效。家校联教机制就是通过学校和家庭互相配合,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能够保持一致性。家校联系的方法很多,如电话联系、开家长会、家访等这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运用诸如QQ、微信等社交平台也很适合家校互动联教,这里我简单介绍的是一种发放家校联教卡的方法。家校联教卡是自制的一种教育卡片,设计的内容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对学生在校在家的行为表现向对方作出的反馈,并提出教育的建议。家校联教卡的发放一般是定期的、全部的,特殊情况可以是单独的、不定期的。家校联教卡收集以后要做逐一分析,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家校联教卡应注意保存,以便跟踪观察与评估学生的养成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的各项工作应该持之以恒。另外,教师的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特殊情况,所有的方法都应符合法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赵伟宏.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养成教育[J].考试周刊,2010(46).
[2] 高庆雄.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J].学周刊,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