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提升成人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2017-01-16刘蓓蓓
刘蓓蓓
【摘 要】文章较系统地阐述了运用音乐教育促进成人学生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明确两者关系的前提下,深入探寻了如何通过进一步推进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来获取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成人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音乐教育;成人思想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6)12-0059-03
分属于教育体系中德育与美育不同领域的思想教育与音乐教育,其实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都具有增进人的情感、丰富人的精神和塑造灵魂的功能。思想教育主要的开展形式为理论教育,而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为艺术的展现。音乐教育虽然首先具有愉悦功能,但更具有教化功能——即思想教育功能。其思想教育功能并非传统意义的道德说教,而是依托感官、愉悦心灵,能够促进人的思想品德、人格发展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综合素养的提高;能够全面培养人的审美趣味和创新思维,进一步培养集体精神,乃至爱国情操。
一、运用音乐教育促进成人思想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当前的思想教育中,对音乐教育的理解过于狭窄。在思想教育实践中,很少运用音乐教育作为载体。这与当前我国教育现状中的音乐教育的缺乏和弊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学校音乐教育的缺失。一方面,素质教育推行由来已久,但以高考为代表的应试教育,致使其推行难度较大;高校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下,着重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使其难以抽出更多时间设置音乐教育的相关课程。这使音乐教育的辅德、益智、健体、促劳等诸多功能性价值难以实现。另一方面,传统教育绝大部分经费都投入主要科目,音乐教育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举步维艰;更为主要的是功利性教学模式,考什么就学什么。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没有时间和精力的保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也就无从谈起。在有限的投入和无受众影响下,音乐教师职业边缘化,极大挫伤了从业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无序的运行,就无法循序的提高。
第二,音乐教育的职业技艺化。音乐是一种形象的艺术形式,是人类进行情感沟通、交流和表达的重要工具。音乐教育的本质应该以审美为重心,使得受教育者在音乐的表达及鉴赏中,欣赏美,鉴别美,通过“真、善、美”在德育、智育等各个方面的渗透和扩散,来完成全面人格的打造。可是现在绝大部分音乐教育,都是作为谋生手段来进行的。强迫性的学习乐器、舞蹈、声乐,以期望子女成名、获利。职业化培养方式抹杀了天性,也失去了对音乐美好的追求,更湮灭了音乐艺术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从而使音乐教育变成了一种专注于技巧训练的“技能型教育”,这种做法侵蚀了音乐的本性,音乐内在的情感也被扼杀殆尽,与音乐教育“塑造完美人格,培养美好心灵”的初衷完全南辕北辙。
第三,音乐作品趋于浮躁功利性。首先,音乐作品作为内容的重要载体,音乐教育应该通过选取代表教育主旨的音乐作品——“主旋律作品”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主旋律音乐作品”——指能够充分体现国家、民族意志及精神,能够反映时代思潮,代表人民精神面貌的音乐作品。它能够反映国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意义深刻,充满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内涵。它既能够激情地表达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对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时代赞歌。它能够充分培养成人学生对于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如今,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流行音乐、通俗歌曲等音像制品随处可见,而作为文化正堂的史诗作品、艺术歌曲、交响乐都已退居次位。大众传媒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广泛传播缺乏思想内涵的流行音乐作品,对青少年以及成人学生正确的三观形成了极大的消极反面作用;与此同时,主流媒体内容中,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所占分量极低,民族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基本处于被遗忘的位置,大多数年轻人对传统民族音乐的课程兴趣索然。当代的大多数音乐作品的浮躁性、功利性与主旋律相去甚远。
第四,音乐教育方式依然较为落后。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现状中,“填鸭式”仍占主导地位,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音乐教师,将音乐知识和技能分析透彻后,“灌输”给学生,学生加以模仿。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只会在教师的“灌输”下,死记硬背某些音乐理论,模仿音乐表现中的技能技巧,无法深刻领悟音乐艺术之美。
二、在成人教育中,运用音乐教育促进思想教育的可行性
1998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曾提出:“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曾重申美育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音乐教育可促进思想教育主要表现在:
第一,音乐教育本身具有强大的思想教育功能。音乐教育的感化功能、审美功能和愉悦功能都是其思想教育功能的体现。思想教育的主旨在于通过提升个人的自觉意识与自我价值诉求,使受教育者形成新的思维观念、目的和方法,开展新的实践活动。音乐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外化的文化样式,在不同的环境中,是不同的人对生命、自身、社会、人类、世界、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个体理解的精神需要。音乐教育的功能性升华在现实中,具有特定的难以想象的思想价值,此种价值存在通过音乐教育为思想教育提供服务。
第二,音乐教育能够与思想教育的有效性紧密结合。改革与创新是当下中国时代的主旋律,社会的大发展,各领域实现了交融,诸如哲学、历史学、自然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研究方向多样化转变了思想教育的观念,创新了思想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实现了思想教育的真正价值。不少思想教育的专家学者已侧重研究音乐教育中特有的思想价值,成果丰硕,并已公开发表于期刊、论坛。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的融合创新了思想教育的理论,也为运用音乐教育提升思想教育效果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指导方向。
第三,音乐教育优良传统蕴含思想教育。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都具备思想教育价值。古代乐器的发展,各种音乐门类增加,宫廷音乐和多样化的民歌相辅相成,许多作品流传至今依然美妙。如传统民歌《茉莉花》是清乾隆时期流传的《鲜花调》的变体,现在的四川清音中仍称之为《鲜花调》;革命战争时期创作的红色歌曲,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性,涉及政治、思想、法纪、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对促进积极向上的人格形成有重要作用。红色歌曲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催人奋进,激起民众反抗意识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二是歌颂祖国、歌颂党的歌曲,如《我爱你,中国》、《东方红》、《祖国,慈祥的母亲》等。三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歌曲,如《红梅赞》、《绣红旗》等。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称为思想教育的“秘密武器”,极具特有的思想教育功能。
三、音乐教育增强成人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改善学校音乐教育课程教学。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中,有些学校受功利性目标的驱使,不设置音乐教育课程,即使在一部分设置音乐教育课程的高校成人教育中,也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僵化、流于固有体系等问题,创新与结合音乐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思想教育的音乐教育手段乏力难挡。高校成人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比较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已形成,认知水平已经较高。从音乐方面来讲,传统音乐教育体系的缺失,在音乐艺术全面素质的培养方面后继无力。后知后觉的开设音乐课,对于健全成人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时不晚,任何原因都不能成为普及音乐素质教育最后的绊脚石。成人音乐课目的在于,通过音乐课堂教学,让每一名成人学生了解音乐、认知音乐,在音乐的学习中,感知音乐的美和艺术的熏陶,通过学习能够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得以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感悟,升华净化心灵,从而达到有效的思想教育目的。因此,成人教育音乐课教学中应该选取有思想内涵的音乐作品,在欣赏形式美和愉悦精神的同时,切实有效的把握作品的内涵,潜移默化的深入影响每一位受众,使其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第二,善于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艺术实践活动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体现部分,课堂的理论知识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加以消化和运用。艺术实践活动本身能够让成人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得以各方面的提高,对于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正能量。同时,音乐艺术实践通过“文艺汇报演出”、“音乐知识普及讲座及竞赛”、“各类音乐乐种的比赛”、“普及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参与过程也是创新过程,对于受教育者有着积极向上的影响。使之既锻炼自己,又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也成为成人学生音乐教育的有力展示平台。
第三,积极营造喜闻乐见的音乐教育气氛。音乐教育提升思想教育实效性,不仅需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更需要营造一种音乐氛围,营造一种有利于音乐教育的音乐文化,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教育应该无处不在,在美国,社区、广场、公园、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音乐无处不在,那些地铁或街头的音乐表演者们,以一种娱乐方式体现生活中的音乐氛围,使人们随时感受到音乐的存在。音乐教育更不应该局限于学校教育,应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都能够成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场地。只有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才能使音乐教育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才能带动音乐教育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音乐作为情感的一种表达艺术形式,鲜活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着人的思想、情感,并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优良的音乐教育,能够让人心生美好,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境界,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更能让人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美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塑造高尚情操,激励鼓舞精神,形成健全人格,生活积极向上,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非凡。把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通过有效的途径,落到实处,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愉悦功能、美化功能、教化功能,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爱红.儒家乐教思想与和谐社会[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4).
[2]李道琳.孔子音乐思想的美学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王育霖.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陈俊怀.论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促进作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3).
[5]马云.论音乐教育在学生健康心理调试中的实践[J].音乐天地,2006(10).
[6]李爱丽.论音乐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7]王刚,王莹.论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0(3).
(编辑/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