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2017-01-16陈淑霞

东方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小学生过程

陈淑霞

语文教育引领着学生各方面的成长,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而阅读教学又是构筑语文教育的基础。阅读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清楚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生阶段,他们的言语、思维、记忆能力都有很大的发展,充分的阅读能够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想象力的丰富,从而影响他们的人生发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阅读兴趣是手段,培养阅读能力是过程,养成阅读习惯是结果。因此我们可以从师生关系,学习动机,学习过程,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的形成几方面,来看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一、师生友爱是学习的前提

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中一直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教师是真诚的、尊敬的、充分信任的。如果教师对学生是爱护的,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反之,就会引起学生的厌恶与反感,更会间接引起学生对于教师所教学科的反感。如果语文老师是一个风趣幽默和蔼可亲的人,那么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语文。如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引导者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提供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成功解决问题的学习材料、条件和实践。由于课内的阅读时间有限,小学生的阅读实践主要在课外,那么就需要教师们在学校里要做好正确的引导。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提出要求,如每个星期都要读一篇小文章,在读文章之前,教师们可以从文章中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渴望,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这些问题。比如低年级(一至三年级)的学生经常读的成语故事中的《盲人摸象》,我们可以从学生们都见过的大象入手,先问学生们他们印象中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再让他们去读故事,读完之后说一说在故事中盲人心中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有了有趣的提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了进一步的学习需要。这就从低年级时为以后的阅读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到了相对高的年级,学生们会因为对阅读的兴趣而自行阅读课外书籍无需教师的引导才去阅读。

2、检验启发成果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而学习动机则是学习兴趣养成的重要前提。教师的责任便是通过教育措施使其形成、发展学习动机。过了启发阶段之后,教师应该在一定时间内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和检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并且使学生看到自己通过阅读所掌握的知识是不是在逐渐地增多。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看到自己进步会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知道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以及时改正,并加倍努力,力求获得更大的成功。有人这样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重视阅读,教会阅读,大量阅读,理应成为语文教育重要策略与目标之一。因此要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多阅读、爱阅读。

三、学生是兴趣培养的主体

1、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是这一事物最容易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并且使兴奋持续下来,而这种兴奋则是大脑对该事物的认识、理解、记忆的最佳状态。要让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体验阅读的快乐,就必须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兴趣是阅读的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出时间去认真阅读,并在阅读中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

根据自己所教对象年龄小的特点,在教学的设计上,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和学习课文的愿望出发,采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内容,如讲故事的形式,演讲的形式,诗歌诵读的形式,猜谜的形式等等。让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阅读有富有新意,从而激发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走进了阅读中。

例如:学习《司马光砸缸》一课,在教学上,自己采用体验“角色表演”的方法,带领孩子们进行了课本剧表演,也进行了简单的场景布置。首次表演时,教师本人担当司马光这个角色,突出表演出司马光在危急的时刻,在其他伙伴惊恐逃跑的状态下,把小小年龄就能临危不乱,胆识过人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角色的体验,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这样一种教学活动中也进行了人格品质的培养。教师在培养阅读兴趣中扮演了引导者的形象,而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学生的主动阅读才是兴趣培养的主要目的。阅读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汲取知识,获得信息,得到感受。

2、在阅读中养成阅读的习惯性

养成有规律的阅读习惯十分有必要,学生定期读书,不断从书中得到知识,阅读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技能,并且随着阅读技能的熟练掌握,阅读的效率也可大幅度提高,因此学生可以读一些更为高深的书籍,比如从读童话故事到读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长篇小说,这对个人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有效、广泛、快速地阅读,是学生快速提高文化底蕴的关键路径。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自己采用了一周一次的展示“我的采集本”活动,交流阅读中记载下来的好词、好句、好片段,每月一次经典的诗歌朗诵、故事演讲、手抄报评比等。对于课外的阅读,自己经过筛选,每周都为学生推荐一组文章来阅读。在这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阅读习惯也逐渐养成。

四、兴趣阅读与审美养成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是学生开始阅读的一个开端,最终的目的是要养成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小学生的思维还比较幼稚,这就需要他们通过兴趣阅读来不断的充实、深化自己的认知和审美能力。高尔基曾经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这种美好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体会,在具有趣味性的阅读中,学生们获得了愉悦的阅读体验,并且体验到了文字的、语言的优美性,阅读的过程就是建构审美观的过程,这对于学生们的审美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审美思维能力,他们就会在自主的选择阅读中,开始了解什么样的书籍是好的书籍,适合自己的书籍,这样就会更加有效的吸收书籍中的信息,吸收适合自己的有益的知识。小学生们所具有的审美能力,会带来审美的愉悦感,这使得小学生们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更好的开发。

五、营造氛围给予空间

孩子的天性都是爱阅读的,现在的孩子之所以不愿意阅读,很少阅读,是因为社会环境,家长,老师不给他们时间、空间。孩子的课余时间都是在补习功课、上各种特长班和在电子游戏中度过。总是一味的追求分数,鼓动孩子应对考试,孩子的时间被无情的剥夺。古人云:“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共其光晔。”阅读,乃是孩子成长的“根”和“膏”。切实把阅读作为孩子学习的重要部分,“养其根”“加其膏”只有这样,孩子的人文情怀、精神境界、自身素养才能得到飞跃。才能在教育中把兴趣阅读真正的落到实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只有感兴趣才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虽然阅读兴趣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家长的积极性,把阅读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小学生过程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我是小学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