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贤文化”理念下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

2017-01-16郑颖渝

体育师友 2016年6期

郑颖渝

摘 要:以从化希贤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为研究对象,以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为研究内容,以“贤文化”为引领方向,以身体练习体验理论为依据,以学校环境为特色,建立一套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文章虽然只是该校情况的个案,但其质量保障机制运行的基本框架仍然反映了中小学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很多共性,对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贤文化;身体练习体验;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6.032

“希贤小学”源于邓小平同志的学名“邓希贤”而成,为践行邓小平教育思想,构建尚贤教育模式,希贤小学以贤立校,以贤治学,进而构成“贤文化”。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体质,活跃学生思维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为更好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我校以“贤文化”为引领方向,以身体练习体验理论为依据,以学校环境为特色,构想建立一套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建立保障机制的实施策略,形成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索与创新、发展和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

1 以“贤文化”的内涵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的方向

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机制的建立往往需要结合学校的文化,没有文化底蕴的制度难以持续发展。因此,我校在建立保障机制时,结合学校文化,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最终决定以“贤文化”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方向。

首先教师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以贤启智。在教学工作中渗透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先贤的贤德、贤能,启发学生的智慧,使学生自尊,顽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然后学生也要树立起争当贤人的意识,见贤思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增进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贤德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遵守竞赛规则,尊重对手,团结队友,胜不骄败不馁,顽强进取,永不言弃。成就贤能就要增强运动能力,改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

2 以身体练习体验理论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的依据

2.1 更新教师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目前很多教师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不重要,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玩和娱乐,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作秀,从而导致许多教师不积极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因此,我们决定要改变这种思维,更新教师的观念。知识决定态度,态度转变行为,我们从最基本的体育知识开始学习,让教师们知道体育是发展和完善身体的教育,让教师们知道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了解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更新教师的知识,形成良好的体育思维,转变教师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行为。

2.2 激发学生动因,提高体育学习的认知能力

激发学习动因,首先要做到满足学生本能需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是满足学生本能需求的重要途径,只有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才能强化学生学习的动因,大课间体育活动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激发学习动因,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运动经验。在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时,活动内容的选取很重要,一方面需要有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运动的乐趣,另一方要实用性,学生能在这项运动中获得强身健体的效果。激发学习动因,还要合理激励机制。大课间体育活动容易陷进呆板化,固定化,学生常年累月重复地做同一项运动,得不到任何的反馈,做得好与不好缺乏一定的评价。因此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用制度来监督和评价学生的行为,使得学生内心倾向和外在行为得到加强,使学生获得较强的身体练习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因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2.3 选择合适内容,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

目前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各地方,各学校,各体育教师都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了学校体育在教学内容的混乱,在什么学段,教什么内容存在问题。我校将运动技能划分为动作符号学习层次,逻辑学习层次,应用意义学习层次。以我校跳绳项目为例,对跳绳进行运动技能的层次划分,水平一的学生进行的是跳绳动作符号的学习,包括基本的握绳、摇绳、停绳等单个技术动作。水平二的学生进行的是跳绳运动逻辑的学习,从单个跳绳动作过渡到完成跳绳动作,包括连续的单摇、双摇、交叉、连续的八字跳、同步跳等。水平三的学生进行的是跳绳应用意义的学习,从已有的跳绳技能中,创编出更多的跳绳技能,通过不同动作的改编整合,形成新的运动技能。

3 以学校自身环境条件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的特色

3.1 建立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各司其职

为推进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任组长,分管领导、体艺组教师和正副班主任为成员,形成了校长全面负责,教导处协调指挥,体艺组教师和正副班主任具体实施的组织管理系统,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责任落实。要求各成员管理到位,责任落实,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创造大课间活动氛围浓厚、士气高昂的崭新局面。

3.2 形成奖励机制,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根据人的价值理论,人除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对社会做出贡献外,还有索取的需要,贡献是付出、索取是获得,因此,我校也没有忽视对教师、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对杰出贡献的教师、学生实行奖励。根据学校的实际及教师精神需要优先发展的特点,设立了优秀大课间正、副班主任奖、优秀大课间领操员奖。

3.3 设立监督机制,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监督机制是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监督运行机制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活动开展的重要措施。因此,我校设立了三级监督机制,第一是邀请上级教育部门对我校的检测检查;第二是组织社会监督小组和家长委员会成员不定时到校内进行现场视察和检查;第三是学校的师生共同检查,每天安排一定的教师与学生,对各年级各班进行评比打分,促使全校师生认真积极对待大课间体育活动。

3.4 明确评价机制,检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成效

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体育艺术2+1项目”项目技能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达标评定标准,成立达标评定小组,每学期结束前进行汇总达标评定,评定结果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单和学生成长记录册。

4 结语

经过多年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建立了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保障机制,其质量保障机制运行的基本框架是:以“贤文化”的内涵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的方向,以身体练习体验理论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的依据,以学校自身环境条件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障机制的特色。本研究虽然只是我校情况的个案,但其质量保障机制运行的基本框架仍然反映了中小学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很多共性。建议广大同仁进行推广应用和更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春燕,李青,谭华. 热现象中的冷思考——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再认识[J]. 体育学刊,2014(01):16-18.

[2] 邓若锋.身体练习体验探索[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