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研究报告

2017-01-16张铃铃刘吉林

东方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微博价值观

张铃铃+刘吉林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工具,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蹿红,而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当代大学生则成为了微博用户中的主力群体。微博不仅仅是一种网络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已形成的价值观。同时,在这种网络发达的大环境下,也促使着我们思考和探索在这种新媒体平台下怎样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本文部分数据以江苏大学为例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微博;价值观;当代大学生

0引言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基于用户关系分享、传播、获取信息的一个平台,用户可以利用PC、手机等终端设备,综合利用移动通信技术、Wi-Fi、有线网络等信息媒介随时随地发布文字、图片、视频多种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作为入门门槛低、信息传播快,并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又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微博其发展势不可挡。虽然它为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提供了新平台,但不容忽视的是,它也影响着大学生已经形成的价值观,有着或好或坏的引导作用。

1微博的使用状况

1.1微博特性

第一,信息的即时性。内容和媒体形式的便捷性最大程度保证了微博用户页面上信息的即时性,微博可以称为“随时、随地、随性的媒体”。这种信息的即时性不仅体现在信息发布的时间特点上,同样表现在获取信息方面。一旦微博用户选定了其他用户作为自己的关注对象,只要对方发布新消息,若微博服务端保持上线状态的话,关注方就会获得提醒,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如果当时服务端没有实时在线,也会在用户下一次上线时通过刷新的方式获取距上线时间最近的新消息。

第二,用户的平等性。互联网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用户的广泛性与准入门槛低。但是从来没有一个用户平台能够做到像微博一样,在传播形式中对人的身份基本没有要求。只要发布的信息具有价值,一个普通人在微博平台所发出的声音和影响力,一点也不比权威的大机构低。

第三,基于信息公开和交互而形成的信息传播网络化。微博用户在个人页面上发布的信息是可以随时查阅的,对于互联网用户而言,没有任何信息介入的门槛,不但允许将任意用户添加为自己的好友加以关注,而且用户在微博上的信息是完全公开的,用户与其他用户的互动也是完全公开的,这种公开性为强互动助力。用户在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可以通过“评论”、“转发”、“评论并转发”功能,进行信息延递或发起新一轮的信息传播。每个用户都会形成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小信息网络,同时又作为大信息网的一个节点。

1.2微博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及其使用原因

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微博用户规模为2.42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5.5%,而当代大学生群体又占其11.5%,人数众多。

我们以江苏大学各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微博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年龄、性别、微博开通的时间、每天使用微博花费的的时间、关注与发布微博的类别等。并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对每个年级发放100份问卷,进行分析调查问卷发现,约89的大学生注册过微博账号,高达65%的大学生表示“刷微博”是习惯性行为。在调查中显示,65%的微博使用者为女生;而从未使用过微博的极少部分人多为大一新生,且多为男生;使用或经常使用微博的人大多关注娱乐、时事、兴趣方面的内容。

在问卷中,设立了为何喜欢微博的问题,原因总结出来大致有三:一、从中心理和求知欲的心理驱动,当身边的同学对微博津津乐道时,对此不了解或没有使用过的同学觉得自己太不潮流了,被大家认为孤陋寡闻,从而会尽快学习使用微博与大家寻找共同语言,防止被大家边缘化。二、希望塑造完美形象,展现自我的个性,大学生在使用微博中,通常向别人展现的是自己最完美的一面。三、寻求社会认同,希望加深人际交往,这个时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还不稳定,因而渴望得到社会支持和人际交往,对他人有关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渴望得到认同和尊重,而微博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满足了大学生的这一需求。

2微博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的影响

2.1价值观的形成

价值观不仅仅是对于幸福的追求,它更关注的是一些具体目标或次级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所遵循的规则。具体的来说,在追求幸福的前提下,不同个体会确定什么样的具体目标、采用什么样的规则、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组成了人们的价值观结构。

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亲情、友情、爱情、学习、兴趣、健康是他们的最主要的幸福源泉,其具体目标围绕终极目标展开,包括个人性目标(物质需求、身份地位、自身修养等)和社会性目标(合格公民、贡献国家等),其手段主要归于知识努力、智慧机遇、人格品质等,这些目标的实行都需要遵循法律规范、道德伦理、利益原则(个人与他人、社会利益的统一)、大众标准等。

从不同时代以及同时代的不同时期来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构建是不易于定型的。大学期间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大学生活让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从重金钱、外貌、受欢迎度等外在价值观向社区生活、人际亲密关系、成长等内在价值观转变。大学生价值观的结构是在特定环境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转变因素除了教育、文化、家庭等固有的生存环境,不容忽视的还有千变万化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冲击。

2.2微博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影响

2.2.1微博平台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积极影响

首先,微博几乎时时刻刻都有信息的更新,即其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各种信息的垄断性、独占性,使得大学生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满足了大学生追求多元文化知识的需求。其次,正因为微博信息的广泛性,大学生能在其中接收到各种信息,包括一些人生哲理、生活技巧等方面,大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到这些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逐步增强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另外,微博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大学生可以在微博上诉说心结,表达心情,把微博当成一个宣泄抑郁的窗口,还可以与其他人交流,学习到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微博的出现可减缓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塑造健康的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价值观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积极的作用。

2.2.2微博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带来的冲击

(一)主流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引导方式和作用受到影响

主流价值观是主流意识社会的思想形态,是历来世人对当时的社会反映的一种带有取向价值观的一种认同。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主流价值观,但是这种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更多的还是依赖于传统媒体的功能,电视、报纸、广播、海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并不喜欢这些主流媒介严肃的宣传方式,而且接触这些媒介尤其是电视、广播的机会较少,有许多制约。关于传统的网络媒体,党和国家对网络舆情的监管相当严格,确保网络世界里价值观的建构还不至于过于反常。也正由于传统媒体时间空间等因素所造成的限制,使得其弘扬和彰显主流价值观的功能被削弱,时代潮流倾向于新媒体。网络社会的形成对传统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方式产生冲击,特别是当下微博网络形式的兴起,更会对传统的舆论导向模式及核心价值观领域的占有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微博在当代大学生中流行,不仅仅限于它是一种网络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还发挥传播思想和建构观念的价值观导向功能。

(二)微博易导致当代大学生价值认知的偏差

微博中的信息内容往往涵盖着各个主题的内容,信息难免繁杂且零乱,良莠不齐。而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未完全成熟,价值观还尚未定型,因此他们对信息好坏的筛选、判断能力十分有限。另外,由于微博上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大学生很难对不良信息进行有效过滤,而带有个性化和感情色彩的时间描述以及其中蕴含的错误的价值观指向,容易导致接收者受到强烈的震撼,印象深刻。

近几年,在微博里直播自杀事件已有20多起,而其中大学生的比例不在少数,这不得不引人深思其背后的原因。04年发生的19岁少年曾鹏宇微博直播自杀事件轰动全国,他在直播自杀的过程中,心情其实是有变化的,从最初决心自杀,到最后意识模糊、不能自救,只能用一句“对不起”来向这个世界道别,可以看到他在生命的最后其实是有一些悔恨的,但是舆论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有些人选择劝慰,同时将信息传递给警方,但是也有网友在其微博中点赞甚至评论一些催促其自杀的言语。无论是因为什么,年轻的生命最终逝去,可怕的舆论背后是价值观的错误,当代大学生不成熟的价值观极易受到影响,追寻刺激或蔑视生命。更加荒谬的是,榆林某女大学生在愚人节之际直播自杀只为“愚人”。可见,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大学生微博用户在价值观的认知上,都往往不可避免的出现错误和偏差了。

3如何利用微博平台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

3.1从大方向来说,学校应注重以下两点:

(一)学校应关注网络文化,弘扬网络道德。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想避免网络道德问题,就必须先从思想上做起,必须将网络道德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长期建设中来,大力倡导网络道德教育。另外,高校的学生自治组织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学校应当有效地加以利用,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自我教育和管理作用,以使网络文化渗入基层。

(二)注重具体培育措施,开设网络文化及道德的课程。学校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熟练运用计算机,还应教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增强认知能力、抵抗不良网络风气,从而使他们能够辨别网咯世界的虚伪真实,不迷失方向。

3.2从具体措施上来考虑,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应学会如何筛选信息,选择性阅读。首先,我们要培养信息意识,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将老师教给我们的检索知识结合起来,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其次,大学生还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做到高效准确的获取信息。

(二)学校或班级定期开展微博话题交流会,营造健康网络氛围。学校定期开展交流会,能时刻掌握网络动态,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学会如何使用微博,如何利用微博提升自己。

4 总结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网络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分享信息的主要工具。对于大学生而言,使用微博这样的网络平台时,应学会科学地筛选、阅读、接收信息,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如何利用微博这样的网络平台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将是一个持续性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喻国明,等.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2]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askci.com/new-s/hlw/20160805/17065450828_11.shtml.

[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中国青年大透视——关于一代人的价值观演变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4]吴学满.微博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及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2(4):25-26.

[5]彭良姝,方章东.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格和价值观的影响[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1):111-113.

[6]毛向辉.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J].中国远程教育,2003(1)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微博价值观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