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2017-01-16李静
[教学内容选择]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
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确定支持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1.品读“雪后小山”一段,破口导入,兼顾上下(左邻右舍)段,让学生逐步体会到景物描写的方法。
2.以上品读过程贯穿关键词句的理解分析,让学生体会老舍的语言之妙。
3.诵读美妙的写景句,体会作者“景语”中的“情语”,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图片导入
1.导言,播放几幅其他地方的冬景,请学生描述本地冬天的特点和感受导入。
2.作者介绍。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骆驼祥子》、《茶馆》是他的代表作品。
(二)整体感知
1.布置任务:将课文读一遍,并思考问题:济南冬天的景物很多,作者着重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构成了哪几个画面?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
2.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破“口”而入
引导学生讨论:
1.作者着重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山、阳光、小雪、水
2.这些景物构成了济南冬天几个不同的画面的景色,你认为哪个画面的景色最美妙呢?
明确“小雪后小山的景色最美妙。
(四)重“打”重“敲”
1.指名朗读描写小雪后小山景色的文字即第三段,师生评点,根据情况出示“生、难字卡”。
2.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最妙”的景色的?
(1)先看它描写的顺序
明确: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山腰——作结(“就是下小雪吧……太秀气”)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写景要注意描写顺序。
(2)再看它是怎样具体写景物的
1.将学生分成六组研读,各组推荐一位代表发言,朗读自己所选的句子,并品析;提示可从精妙修饰语,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角度入手分析写景的妙处。
2.小结。作者所写的雪后的山景是济南雪后的山景,是不同于其它地方雪后山景的,其关键在于“小雪”的“小”字。这说明作者抓住了济南小雪后山景的特征。作者写的小雪后的山景构成了一幅“花衣图”,从这幅图画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济南小雪后的山景是秀丽的。
3.学生试背
(五)照顾“邻居”
1.研读第二段
(1)学生默读
(2)引导学生从学习第三段归纳出的四个方面(注意描写顺序,抓住特征,展开联想,语言生动、形象)讨论: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阳光下的山景的?写出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如果给“阳光下的山景”这幅图画取一个名字的话,取什么名字好?
(3)学生结合课文解释“慈善”
2.研读第五段
(1)学生齐读,教师评点
(2)引导学生自己从以上所说四个方面讨论,进一步总结发现写景方法。
(3)学生结合课文解释“空灵”。
(六)选举“总统”
1.引导学生从第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总的特点。
明确:温晴。
结合课文解释“温晴”,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围绕“温晴”这一主旨来写的。
2.引导学生从第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作者对济南“有山有水”的优越地理条件的看法。
明确:宝地
3.引导学生从“宝地”中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学以致用
1.教师出示襄阳护城河一角的春景,引导学生看画。
2.教师宣布:现在我们来一场看画说景比赛、要求有四点:
(1)注意描写顺序。(2)抓特征。(3)展开丰富的联想。(4)语言生动、形象
3.学生按先前的分组讨论、准备
4.学生代表发言。
5.师生共同评点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第三段
2.完成作文:校园的冬天
[精彩部分回放]
关于导入“小雪后小山景色”部分教学实录:
师:作者着重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生1:、山、水。
生2:还有阳光和小雪。
师:你们说的这些景物构成了济南冬天几个不同的画面的景色,你认为哪个画面的景色最美妙呢?
生1:小雪后景色最美妙。
生2:小山的景色最美妙。
师:把他们俩的说法合为一个怎样?
生众:好。
师:怎样概括为好?
生众:小雪后小山的景色最美妙。
师:“最”字自是极好的,我们来重“打”重“敲”描写小雪后小山景色的文字,即第三段,谁能给我们朗读一遍?
(一女生本色朗读)
师:你的声音很亮,好听,也较流畅,同学们对她的朗读有没有什么要说的?
生1:我也很喜欢她的声音,但速度有些偏快。
生2:她读的很流利,但“髻”的发音不准,应读第四声(去声),她读成第二声了(阳平)。
师:你听得真仔细。还有没有同学想说点什么?
生3:她的朗读还可以增强一点节奏感,有些词语应重读。
师:比如说呢?
生3:比如“那些小山太秀气”中的“太”应该强调一下。
师:很好,同学们都很有见地,看来上次教给大家的朗读要求掌握得很好。相信我们品读讨论了本段的内容后,你们会读得更好。
师:刚才这位同学重读一个“太”字,突出了小山“秀气”的特点。我也想重读一个字,这个字可重要了,还贯穿整段的内容,可是我忽然忘了是哪个字,你们能不能帮我找找看?
生1:我认为是“雪”,因为全段都在写雪。
师:有点儿道理。
生2:我认为是“妙”,因为它在段首第一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的“最”字后面,说明整段话都在突出“妙”。
师:我们前不久学的“段首总领句”的结构特征,你能活学活用,很棒。你说的这个字,也有点道理。
生3:我认为是“秀”,全段写山的“小”,矮松的秀美,还有结尾“那些小山太秀气”等都突出了“秀”。
师:你们太厉害了,个个有理有据,可究竟哪个字最重要呢?
几生:妙!
师:看来“妙”的呼声最高。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的确是“妙”,“雪”是内容,“秀”是部分景物的特点,而“妙”字是整个画面的主要特点,整段都是写的小雪之妙。你们帮了我的大忙了,谢谢你们。
师:帮人帮到底,我请一位同学再帮我读一读。
(一生读,重音突出“妙”字)
师:很好,谢谢!小雪后小山的景色究竟“妙”在哪里呢?想不想知道?
生众:想。
师:来,现在前后排六人为一组,讨论下面这个问题:第三段是怎样描写小雪后小山美妙景色的?(提示可从写景层次、精妙修饰语、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角度入手,分析写景的妙处)。
[教后说教]
这是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风貌。文章较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寄寓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前面《春》一课里学生已感知了景物描写的一些方法和写景语言的妙处,到了语言大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一课,关于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进一步品读优美的写景语言,就可适时安排为核心教学内容了。
教学本文,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首先归纳一下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然后找准突破口“最妙”,重鼓重敲,引导朗读、分析、理解、背诵第三段,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精心选词造句,用精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鲜明的感受的,从而归纳出写景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分析“左邻右舍”,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这堂课重方法,重参与,实效性也较强,但仍有缺憾:学生在总结写景方法后举实例,谈体会时材料和语言贫乏,说明平日的观察力较弱。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孩子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为此,今后要切实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此文荣获湖北省初中教学课例竞赛一等奖)
李静,教师,现居湖北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