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点批注法:文言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
2017-01-16马琴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炼成阅读与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拿到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圈点批注法就是文言文阅读上“少教多学”的一种尝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清代学者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而今语文教师可以从两方面指导学生: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进行圈点批注自读法的前提是:
1.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逐步扩大词汇量。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及典范例句,并归纳整理出多义词、多音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前后联系,归类总结,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做到“精”、“细”、“全”。
2.要讲授最基本的语法知识, 明确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和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及名词作状语)、文言基本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常见文言固定句式)等。
这是沟通文言与现代汉语之间的桥梁,是读懂文章的先决条件,所以需要在诵读和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分析理解,并长期坚持,养成习惯。
俗话说:“要学会游泳,必须自己下水。”学习圈点批注法也是如此,老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掌握圈点标记方法。所以教师要进行圈点标记示范,如怎样用三言两语进行评注,怎样用“·【】○△□▲‖()?”等不同符号表示不同内容。最好在班上统一圈点标记符号,如通假字用“○”,多义词用“△”,古今异义词用“()”等圈点标记。让学生由圈点批注文中的字、词、句到段,循序渐进,由段及篇。教师要及时对圈点评注做必要的检查、修正、鼓励,让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言:“教是为了不教”,“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我在实施了圈点批注法教读文言文后,也深切感受到了它的许多优点:
1.圈点批注法使学生由学习的客体转为主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使用这一方法后,语文教学的着眼点由过去的教师讲解课文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课文。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文言字词句障碍,自主合作讨论完成重难点内容。教师只是通过反馈的信息作适当的点拨和必要的讲读,每堂课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完全由学生自学,学生边读边圈点批注,这个时候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凭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实在无法解决时才寻求帮助。
2.圈点批注法能调动眼、脑、手、口等器官,集中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强化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思维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省了学习时间。教学时在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各环节的学习时间后,教师可在教室巡回辅导,帮助并督促学生自学,且要及时发现学生理解错误之处,能有针对性的辅导和纠正。这样学生能在一种良好的气氛中专心读写,再也没有过去教师单打独斗,唱独角戏,学生却如坠云雾里的那种现象。
3.圈点批注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时,教师巡视辅导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发现:有的同学在自学答疑之外又大胆地就文章的词句、内容、写法等提出疑义甚至批判性意见,讨论激烈。所以,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并形成他们鲜明的个性。
另外,圈点批注法还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唤醒记忆、快速地“温故而知新”。圈点批注的学习过程中,本身就已经将本课的文言重点字词句用圈点勾画符号进行了归纳整理,很好地节省了时间。
总之,圈点批注法是一种教会学生“自能读书”的“少教多学”的高效学习方法。用圈点批注法学习文言文后,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学、有效地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同时学会了自学。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圈点标记法,也就给了他们一把开启文言文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马琴,教师,现居甘肃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