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浅析

2017-01-16罗琼

东方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情绪意识能力

罗琼

随着我校升级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生源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学生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自我管理是当代高职高专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管理的层次与水平的必然要求。但是,我校传统的中职学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已成为我校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高职高专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部分,有大学生群体共有的特点: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与高中相比,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监督,学生除了上课时间,其他时间都自由支配,很多高职高专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些什么,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在学校混日子,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二是生活自理能力弱。当代高职高专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上处处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差。在日常的生活管理中,宿舍卫生总是一个困扰学生工作者和后勤管理者的大问题。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弱。从媒体上得知,近年来,人际交往问题在学生中普遍出现,同一宿舍的同学经常因为小事而闹得不愉快,甚至出现投毒等恶性事件。四是心理调试能力弱。独生子女是高校的主力军,他们抗挫能力较弱,面对学习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困惑等问题时很难控制和调节情绪,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脾气暴躁等心理问题,表现出沉默寡言、离群独处等倾向,甚至出现自杀征兆。五是安全意识薄弱。他们大多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缺乏对社会的认识,自我保护能力差。被骗取钱财等事件也会时常发生。

同时,高职高专学生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成绩差异性比较大,少数同学的成绩很低。二是自卑心理强。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就读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与本科类院校无缘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在同龄人中自感抬不起头来,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有一种“失落感”。三是矛盾心理强。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两面性,而且其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往往易引起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主要体现在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自信与缺乏自信的矛盾。四是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学习动机主要有两个方面:自尊心、进取心和不甘落后;今后能有一份好工作,使自己和父母能生活得好一些。五是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在进校之初,他们就已经基本明白将来的工作岗位,并围绕职业定向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二、高职高专学生自我管理面临的不利因素

高职高专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设中,面临着诸多的不利因素,一是非主流文化对学生的冲击。社会上非主流文化盛行,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功能部分,不可能独善其身,高职高专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最活跃的分子,受到不同文化影响,部分学生无所适从,在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选择时出现困惑和疑惑,影响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二是教育体制存在一定问题。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是对学生进行约束、命令和强制管理,没有从根本上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细节中缺乏有效参与和指导,硬性的规定没有起到教育的根本目的。三是校园周边环境不容乐观。网吧、出租屋、商业网点泛滥,这样的生活学习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侵蚀和影响。四是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薄弱。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导致了自我管理能力低下、自我管理意识薄弱。遇到困难就想求助他人或选择逃避。在缺乏外在约束或帮助时,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沉迷于网络游戏,缺乏学习动力,导致耐挫力较差。

三、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真正的教育是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高职高专学生如果不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将大大影响在校学习的实际效果。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是社会对他们的客观要求。老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方法、自我管理平台等方面寻找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途径。

1、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老师要充分发扬民主,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教师如果一味“管”,剥夺学生自我管理实践机会,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缺乏,就会产生“意识障碍”。自我调整、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人格形成过程中十分重要环节,学生由于阅历较浅、缺乏自我管理实践,其自我管理意识难免偏激、难免盲目,如果任其随意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不能得到提高,而且还可能走向歧路。这就要求老师进行科学引导,尊重学生,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欢乐、共悲伤,在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中,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走向理性、走向强大。

2、指导学生掌握自我管理方法。自我管理需要一定的方法,如果没有自我管理方法做后盾,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也将流于空谈。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诸多自我管理的方法,尤其要指导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抑郁、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训练学生掌握情绪沟通法,正确、合理、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善于理解他人的情绪与情感,培养学生“移情”的能力;训练学生掌握情绪控制法,通过自我暗示、学会遗忘和转移目标等方法,排解、控制消极情绪;采用情绪熏陶法,培养和强化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诸如学会爱与被爱、自信、乐观、幽默高兴、喜悦等,培养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等高尚情操。

3、营造学生自我管理氛围。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必须借助校园文化的渲染和烘托。把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列入校园文化的范畴,可成立学生自我管理协会,倡导学生自觉加人自我管理行列,通过讲座、演讲、辩论、竞赛等形式,借助广播、电台、刊物、网站等途径开展自我管理为主题的讨论,加强学生对自我管理能力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氛围。树立优秀典型,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在校园内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良好风气。

4、为学生创建自我管理平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终要落实到自我管理实践上来。要善于为学生创建自我管理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个适当的、独特的位置,集体事情的处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班干部可以通过“毛遂自荐”、民主推荐与公开竞争相结合的方式产生,每个学生干部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学习、纪律、劳动、生活服务、班级文化、班费管理等方面。班级文化还可以分为教室布置、休闲娱乐、体育组织、班际交流等,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管理,成为集体的主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带动自我管理。

5、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导学生通过自我认知确定生涯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肯定,促进自我成长,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个人发展过程。

猜你喜欢

情绪意识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