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利弊及对策
2017-01-16杜文好江文娜朱世友张乾龙刘小丰
杜文好 江文娜 朱世友* 张乾龙 刘小丰
(1.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233030)
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利弊及对策
杜文好1江文娜1朱世友1*张乾龙2刘小丰1
(1.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233030)
伴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利率市场化已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商业银行发展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加快了银行朝着多元化价值增值方向发展的同时,另一方面也给我国银行经营管理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文章针对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利弊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促进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稳步发展.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1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对利率市场化非常重视.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问题表明了态度,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一定幅度内进行自由浮动[1].1996年,我国银行之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逐步形成,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一个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中央银行取消了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管制,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拆借利率做出了明确规定,允许其可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确定拆借利率.2002年3月,央行统一了中外资金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在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在利率市场化问题上要采取稳步推进的态度,充分结合市场供求状况完善利率形成机制.2013年,十八大报告中就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问题进行了强调,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2014年11月到2015年5月,央行接连三次调整存款利率上限,最新至基准利率的1.5倍.
我国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探索的过程,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第二阶段为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2];第三阶段为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2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助于金融产品自主定价权的形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给予了商业银行一定自主定价的权力,商业银行可以按照自身的实际状况并因时制宜合理地确定贷款的价格,有效引导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向.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自主选择服务对象以更好地适应银行发展需求,使得银行能够紧跟金融市场的发展步伐.根据商业银行的发展行情分析,股份制改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股份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商业银行间的竞争,而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与价格密不可分,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了金融产品自主定价权的形成,间接地促进商业银行不断优化自身内部管理和经营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
第二,有助于商业银行向多元化、全方位经营方向发展,促进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不断更新.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社会融资将由以间接融资的方式向直接融资的方式转变[3].同时伴随全球经济市场化的到来,我国商业银行不仅需要面对国内的竞争对手赋予的压力,而且还要承担国际市场竞争对手给予的压力,因此提高金融产品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商业银行赢得客户的青睐.那么,商业银行有必要为企业打造一个融资平台,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金融产品,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丰富的个性化服务,使其提高经济利益,并能减少或防范金融资产风险的发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多元化的经营占据有利地位.
第三,有助于良性竞争环境的形成.我国在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时期,一些商业银行在存款的筹集方面经常通过“拉关系”的方式开展业务,这样不仅对商业银行健康稳定地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容易造成恶性竞争.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地抑制并减少“拉关系”现象的发生,商业银行应通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来吸引客户.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还提高了贷款价格的透明度,使企业和个人都能够深入了解贷款的价格,为其营造一个理想的交易环境.
3 利率市场化大环境下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造成的困境
3.1 不利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
商业银行是否能够稳健发展关键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考核的重要标准是其在金融市场所占份额.伴随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进脚步,一些商业银行为了达到吸引客户购买金融产品服务的目的,不断提高存款等金融产品服务的利率,降低贷款利率.而利差收入是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商业银行先是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吸取社会上的一些闲散货币资金,然后通过放贷的方式贷款给企业和个人,两者之间的利差就是银行的利润来源.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减少,直接造成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降低.表1为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效益型指标.表1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每个季度非利息收入占比很低,而净息差只占2.5%左右.利差的缩小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能力减弱,利率定价能力弱,在存贷利率方面,规模较小的银行为了吸引客户,通常要为客户提供比大银行更有利的条件,这种情况下使得其生存条件难上加难[4].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3.2 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
在利率市场化大环境下,由于各个商业银行都拥有了一定的金融商品服务自主定价,商业银行间竞争的关键点就由客户关系转移到了金融产品的价格上,价格战是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主要形式.一些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不断抬高存款理财利率,压低贷款利率.这种方式虽然对提高商业银行利润非常有效,但是一些商业银行的利率已经偏离了正常利率,使得其他商业银行也不得不采取此种措施留住客户,以保证货币资金不流失,最终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进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3.3 加大了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难度
第一,加大了商业银行利率定价难度.利率市场化大环境下商业银行不再统一按照中央银行所制定的利率标准执行,而是要结合当时的宏观经济形势、其他商业银行的定价水平、本行的综合实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定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无论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银行的利润,给银行当期收益造成一定影响.
第二,加大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难度.由于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战略,而且还要充分考虑资金头寸等因素,在这些环节中都离不开对利率风险的分析.由于利率市场本身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在对低风险的优质资产项目进行管理时利率下浮,以及向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投放资金时利率上浮不当的话,就会加大形成不良资产的概率,影响商业银行货币资金的周转.
4 对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些建议
4.1 树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的决策者及管理人员应当自觉树立正确的利率风险管理意识,可以通过讲座和会议等形式加大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发展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积极向各个部门贯彻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培养他们风险管理和洞悉的能力;其次,商业银行还应当对本行从业人员进行分类,充分结合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分层次培训,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锻炼使其深入了解相关知识,以提高其风险管理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
4.2 建立一套合理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应当设立风险管理部门,重点对如何防范利率风险进行学习和研究,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业务办理流程,对各项业务所存在的利率风险进行识别、评估[5].评估结果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风险评估状况,并根据上级部门的意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尽可能控制和防范利率变动风险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巨额的损失.
4.3 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差异化定价体系
商业银行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差异化定价体系,在充分考虑银行竞争力的情况下,对利率水平进行合理定价.对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运用差异化利率战略,分析不同层次客户的综合能力,根据客户分类制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对一些一般客户可以给予其正常利率,对于一些存款金额大以及贷款优质客户应当给予其一定的优惠,以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拓展其业务.
4.4 加强与其他银行和非银行机构之间的合作
商业银行应当重视合作,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剧银行业间的竞争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所以商业银行要取长补短,积极与其他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合作,相互利用资源优势,优化自身服务,积极面对利率市场化考验,共同发展.
4.5 积极研发新产品
商业银行不应像以往那样以利差作为其主营业务收入,因为随着银行业间竞争加剧,利差必然会呈现下降趋势.表2为2010年至2015年中国5大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情况.从表2可以明显看出,非利息收入占比在不断上升.通过计算可知,这5大银行6年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长率分别为:工商银行34.27%、建设银行9.43%、农业银行12.27%、交通银行38.85%、中国银行2.61%,这5家银行的平均增长率为17.70%,增长趋势较为平稳.如果银行仍然以利差作为其资金主要来源,在将来则很可能会被淘汰.对此,商业银行应当加大对新型金融产品服务的投入力度,积极对不同客户需要金融产品的种类进行调研,并对所得出的信息进行统计,研发新型金融产品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5 结论
总而言之,当一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实现利率市场化是必然的结果.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利率市场化,它有利也有弊,其在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大机会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对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树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合理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差异化定价体系、加大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力度,以及积极研发新产品[6]、重视中间业务的拓展等方式,更好地稳健向前发展.
表2 2010年至2015年中国5大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情况 %
资料来源:各大商业银行年报及WIND数据库.
[1]何争.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J].唐山经济,2013(7):23-25.
[2]王诏惠.外币大额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分析[J].时代金融旬刊,2012(11):164-165.
[3]刘向耘.利率市场化与中小企业融资[J].南方金融,2013(11):5-9.
[4]魏婧.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24-25.
[5]冯建龙.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浙江金融,2013(11):4-7.
[6]耿甜甜.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1):60-61.
(责任编辑 邓 颖)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to Commercial Banks of China and Its Solutions
Du Wenhao1Jiang Wenna1Zhu Shiyou1Zhang Qianlong2Liu Xiaofeng1
(1.School of Finance,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Bengbu,Anhui 233030;2.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Bengbu,Anhui 233030)
With 30 year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th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our countr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on the one hand,th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has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banks in the direction of diversification.On the other hand,it also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ina’s bank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rocess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Meanwhile,it attempts to give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commercial banks to better adapt themselves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for their steady development.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commercial bank;coping strategy
2016-05-13
杜文好(1993- ),男,安徽滁州人,研究方向:金融学.
朱世友(1972- ),男,山东诸城人,讲师,研究方向:金融计量和国际金融.
10.16169/j.issn.1008-293x.k.2016.09.16
F832.5
A
1008-293X(2016)09-00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