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PMD的相关性分析

2017-01-16林艳王俊辉程丽坤

贵州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脑梗分水岭基线

林艳 王俊辉 程丽坤

(唐山市第三医院,河北 唐山 063100)



·技术与方法·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PMD的相关性分析

林艳 王俊辉 程丽坤

(唐山市第三医院,河北 唐山 063100)

目的 分析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PM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NIHSS评分分为PMD组和NPM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梗死模式差异,分析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PMD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PMD组高脂血症、LDL-C、基线NIHSS评分、内分水岭梗死和大穿支动脉梗死比例明显高于NP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4、内分水岭梗死、大穿支动脉梗死是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后PMD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1)。结论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梗死后PMD显著相关性,基线NIHSS评分≥4、内分水岭梗死、大穿支动脉梗死是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后PMD的独立预测因素。

大脑中动脉; 脑梗死; 进展性运动缺损

临床中,大脑中动脉(MCA))深穿支动脉梗死的发病率较高,患者人数广泛[1]。此病早期症状轻微不易察觉,一旦发病,病情程度深及进展速度快,可致患者发病后急救难度增高,本病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即便MCA梗死患者被抢救成功,也会留下身体瘫痪、脑损伤、语言及肢体功能受损等严重后遗症[2],因此,寻找一种准确脑梗发生时间地诊断指标,对及时诊治MCA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能有效评估各类因脑梗引起局部运动功能障碍程度[4],诱发脑动脉梗死患者中、重度残疾的主要因素包括脑运动中枢持续性功能缺陷,而关于MCA和脑梗死后PMD相关性的研究仍处于讨论中。本文旨在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与脑硬死后PMD间的相互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62例,女88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0.75±6.52)岁。并且根据NIHSS运动项目评分分为PMD组42例(脑梗死后5 d内NIHSS运动项目评分增加≥2分,且持续>24 h)和NPMD组108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5];(2)发病后24 h内入院,临床症状表现为运动功能缺损或感觉和运动功能缺损;(3)入院时均行颅脑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证实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供血区急性梗死灶。排除标准:既往脑卒中遗留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或心功能不全者、瓣膜性心脏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全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肝肾功能不全、近期重大外伤及手术等[6]。

1.2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发病至入院时间、进展达高峰时间,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记录所有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7]。

1.3 检查方式 对脑梗患者头部和颈部行MRI检查,仪器选自GE 3.0T HDE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方式为正交线圈扫描,行STIR-EPI脉冲序列扫描,分别采取断面的T1及T2加权像、D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成像(FLAIR)、MR血管造影术(MRA)检查 。使用亮血时间飞跃法对血管成像进行图像处理,而TOF MRA成像选择三维序列,后从方向进行数字图像重建后做旋转直视观察脑梗病灶。所有患者于入院后7 d内每天于同时刻进行NIHSS评分并记录结果,医生评估脑卒中的从发病去到病情最高峰的时间。

1.4 影像学评价 本研究根据DWI显示,将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模式分为[8]:(1)内分水岭梗死;(2)穿支动脉梗死,再根据梗死灶大小分为小穿支动脉梗死(<20 mm)和大穿支动脉梗死(≥20 mm)。

2 结 果

2.1 单因素分析 PMD组与NPMD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卒中史、糖化血红蛋白、TG、TC、纤维蛋白原、小穿支动脉梗死比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PMD组高脂血症、LDL-C、基线NIHSS评分、内分水岭梗死和大穿支动脉梗死比例明显高于NP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患者PMD组与 NPMD组单因素分析

2.1 多因素分析 以PMD为应变量,将高脂血症、LDL-C、基线NIHSS评分≥4、内分水岭梗死、大穿支动脉梗死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4、内分水岭梗死、大穿支动脉梗死是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后PMD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1),见表2。

表2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患者PMD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文献[9]显示,人大脑动脉梗死会表现不同的程度局灶性运动功能障碍,但初期由于此类疾病缺失病证表现轻微,且不同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反应及预后也各异,其中部分人病情在短时间趋于稳定后,其脑梗所致瘫痪肢体肌肉功能和活动能力也可逐渐恢复,但≥33%患者却表现为肢体活动功能障碍逐渐加重的情况,约5%患者还可能出现更重的活动功能障碍及肢体残疾。PMD表现和脑梗程度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常规医学影像学检测MCA脑梗死模式能够评估其PMD临床表现,并可对患者治疗预后进行有效评估[10-11]。

研究[12]显示,MCA深穿支动脉梗死患者性别也可影响患者PMD表现,同时合并糖尿病MCA患者PMD表现不同于非糖尿病者,这是因为高血糖可致脑血管微小穿支动脉出现病化异变,并级联其归附的脑主动脉出现病变,引发高血压及高血脂等并发症,造成脑血动脉弹性下降及硬化,并累及脑运动神经,因此血脂、血糖及血压也可和MCA深穿支动脉梗死患者的PMD表现具有相关性。本文结果显示,PMD组与NPMD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卒中史、糖化血红蛋白、TG、TC、纤维蛋白原、小穿支动脉梗死比例等比较差异性较小,这可能因为我们所选研究病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系统性降压、降糖及心脏疾病治疗相关,但PMD组高脂血症、LDL-C、基线NIHSS评分、内分水岭梗死和大穿支动脉梗死比例明显高于NP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表明血脂影响PMD的效果更明显,我们通过该结果可推断MCA深穿支动脉梗死伴发动脉狭窄特别重度狭窄,造成分水岭梗死概率更高,并可致患者合并穿支动脉梗死,这是因为大脑分水岭区属于其各动脉供血区域界线毗连及交合位置,其可以称为脑供血体系最末端。当大脑各主动脉出现重度或闭塞时,使得它们无法被相互交叉的交通动脉开放,且也不能被其侧枝循环进行代偿,导致远端血管狭窄或堵塞而形成脑血低灌注及血栓清除功能障碍。

本文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4、内分水岭梗死、大穿支动脉梗死是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动脉梗死后PMD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1)。这表明原发梗死面积及脑水肿范围所致NIHSS增高,能够导致脑运动相关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升高,加重PMD表现,而内分水岭梗死及大穿支动脉梗死也是诱发PMD表现恶化的高危独立因素,故我们认为通过对初始梗死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使得脑损伤组织得到快速恢复及脑水肿程度快速减轻,可显著降低PMD表现。而大穿支动脉梗死病灶大小和PMD具有相关性,其中小面积梗死灶没有损伤到脑运动神经的关键区,导致PMD概率较小,因此,大面积梗死病灶可显著影响脑皮质脊髓内的传导束及邻近组织,才可诱发或加重运动功能缺损,造成PMD。

[1] 邱忠明,段作伟,桑红菲,等.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病灶形态与早期功能预后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57-60

[2] 韩西娟,贾建平,孙永馨.腔隙性脑梗死与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1(2):146-148.

[3] 钟芳君,徐丽君.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C677T 多态性与脑小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5,4(1):144-146.

[4] Meng C, Zhang Y, Wen XN,et 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ifferent durations of acupuncture on rats wit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J].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5,10(1):159-164.

[5] 曹树刚,徐文安,贺军,等.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急性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7):686-689

[6] Choi E, Joachim ID, Kim Yi,et al. Gelatin nanoparticles enhanc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intranasally administered osteopontin in rat ischemic stroke model[J]. Drug delivery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2014,4(6):395-399.

[7] 徐传利,穆晓云.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与急性脑梗死类型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4,54(24):50-51.

[8] 高亦深,韩永刚,孙明阳,等. 基底动脉中段支架术后穿支动脉闭塞的相关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11):933-936.

[9] 周佳佳,徐子奇,罗本燕. 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预测与治疗研究现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7):494-495.

[10] Kim S, Ryu J, Kwon H,et al. Amelioration of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by a Synthetic Seco-nucleoside LMT497[J]. Experimental neurobiology,2015,24(1):31-40

[11] 蔡晓斌,曹黎明,朱治山,等. 前循环分水岭脑梗死MRI病灶与MRA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09(6):715-716.

[12] 熊静,李馨蕊,田红,等. 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3):257-259.

R743.33

B

1000-744X(2016)05-0530-03

2015-12-19)

猜你喜欢

脑梗分水岭基线
脑梗患者应知晓的几个事
适用于MAUV的变基线定位系统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2019,一定是个分水岭!
耳鸣是脑梗引起的吗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脑梗治疗过程中再次加重的原因分析
全方位护理在脑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技术状态管理——对基线更改的控制
“华北第一隧”——张涿高速分水岭隧道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