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检验结果分析
2017-01-16刘芹李美
刘芹 李美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 贵阳 550081)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检验结果分析
刘芹 李美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 贵阳 550081)
复发性口腔溃疡; 口腔微生物菌群; 检验结果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56例及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28名,对所有对象的唾液进行口腔菌群检测,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按病情的发展阶段分为甲组(处于愈合期)和乙组(处于发作期),每组28例;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28名健康者为丙组(对照组)。甲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在17~37岁,平均年龄(25.8±8.9)岁。乙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4~36岁,平均年龄(26.8±8.5)岁。丙组中男12名,女16名,年龄12~32岁,平均年龄(25.7±7.5)岁。两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在常规性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无菌的洁净的玻璃器皿,于用药前取出甲组及乙组患者的清晨的唾液,丙组受检者取清晨痰液,将其制作成标本,采用革兰氏法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进行计数。将细菌总数100个并进行分类,将革兰氏阳性菌标记为G+c,将革兰氏阴性球菌标记为 G-c,将革兰氏阳性杆菌标记为G+b,将革兰氏阴性杆菌标记为G-b,对四种口腔菌群的构成和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1]。
2 结 果
甲组、乙两组和丙组的G+c、G+b、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G-c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受检者G+c、G+b、G-c、G-b的比较
3 讨 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间歇反复发作的病理机制,当前没有完全治愈的方式。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及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式,近些年来口腔科疾病的类型不断增多,实践证明,口腔疾病的衍生和患者的口腔习惯有一定的影响,部分患者的免疫系统机能比较低,容易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2]。口腔环境和口腔微生物共同组成了微生态结构,此类微生态结构是口腔微生物经过漫长的选择后形成的,一旦口腔内出现外来微生物,则微生物的比例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处理不当必然会出现口腔内部菌群失调的现象,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则会衍生为口腔疾病,导致病情恶化严重[3]。复发性口腔溃疡常与口腔链球菌,韦荣氏菌及奈瑟氏菌三种菌量改变有关,在治疗阶段,要求医护人员对三种菌群有一定的了解,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让患者及时接受疗[4]。
本文结果显示,甲组、乙两组和丙组的G+c、G+b、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G-c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在发病期的口腔菌群中G-c菌的量有显著性变化。
[1] 赵洪波.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态菌群情的检验结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6):29+35.
[2] 申建华.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检验结果[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6):61-62.
[3] 赵军海,苏泾渭.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成人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8):1975-1976.
[4] 龙宝军,陈柯,邓利琴.复发性口腔溃疡与胃肠道疾病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12,20(3):141-143.
R781.5
B
1000-744X(2016)07-0759-01
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