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给药方式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2017-01-16陈永平
陈永平,郝 瑞
(天津市红桥医院,天津 300131)
影响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给药方式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陈永平,郝 瑞*
(天津市红桥医院,天津 300131)
目的:探讨影响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给药方式的因素。方法:抽取2014年本院儿科门诊处方521张,以给药方式为自变量,以年龄、诊断、配伍用药等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和卡方检验分析给药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给药方式的影响因素为诊断、配伍用药(P<0.05),年龄不是医生给药方式的影响因素。结论:由于收集数据的局限性,且医师给药方式的主观因素比较大,故对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给药方式的影响因素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喜炎平注射液,儿科,影响因素
喜炎平为中药注射剂,是穿心莲总内酯经磺化而得到的穿心莲内酯磺酸盐灭菌水溶液,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痢功效,在本院儿科使用较为普遍。喜炎平的给药方式主要为肌肉和静脉注射。本文根据《中药注射液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临床药师通过查看使用喜炎平处方,分别从性别、年龄、诊断、用药量、疗程、联合用药情况等来分析喜炎平在儿科给药方式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本院2014年9月、10月和11月每月各1日儿科门诊使用喜炎平的处方共计521张,制定“喜炎平使用情况分析表”,统计分析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给药方式的影响因素。
1.2 患者的基本情况 统计分析儿科使用喜炎平处方 521张,男性患儿284例,女性患儿237例; <3岁患儿188例,3~8岁患儿287例,>8岁患儿46例。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SPSS 17.0中文版,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给药方式的主要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影响喜炎平给药方式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以给药方式为自变量,以年龄、诊断、配伍用药等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喜炎平给药方式的因素为年龄(P<0.05)、主要诊断(P<0.01)和药物配伍(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影响喜炎平给药方式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2.2 单因素分析
2.2.1 年龄 将各年龄段分组,分析年龄是否是影响喜炎平注射液的给药方式的主要因素。从统计结果看,卡方检验值与回归分析不符,说明年龄并不是影响给药方式的因素,儿科按年龄分布的统计结果见表2。
2.2.2 诊断 儿科处方按照诊断的给药方式分布结果见表2。从结果分析,各个不同的诊断对于喜炎平的给药方式有统计学意义[χ2=283.178,P=0.002 4(Fisher检验)]。
2.2.3 配伍 儿科处方按照配伍药物的给药方式,喜炎平所采取的给药方式见表3。从结果分析,配伍给药的不同是影响喜炎平注射液给药方式的影响因素,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103,P=0.00(Fisher检验)]。
表2 不同年龄段喜炎平静脉用药比例
注:χ2=12.461,P>0.05(Fisher检验)
表3 不同诊断喜炎平静脉用药比例
表4 联合用药时喜炎平静脉用药比例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了影响给药方式的主要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诊断和药物配伍(P<0.05)。
3.1 年龄与给药方式的关系 年龄不是影响医生给药方式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出现阳性有可能存在的原因为年龄的增长呈偏态分布,而并非正态分布,采用logistics不准确,卡方检验的结果更可信。
3.2 诊断与给药方式的关系 上呼吸道感染中,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本院一般采取肌肉注射的方法,但上呼吸道感染中扁桃体脓肿多采用静脉给药方法,而下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气管肺炎等疾病多采取静脉给药的方法;在胃肠道疾病中,菌痢多采取静脉给药的方式,而感染性腹泻则多采取肌肉注射的方法,与病情轻重有关。与杨眉[1]报道的儿科使用喜炎平注射液85%的处方主要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扁桃体炎且均采用静脉给药方式不一致。通过与医生的访谈,药师了解到肺炎和扁桃体脓肿多伴有发热,医生想通过静脉给药方式尽快达到更大的血药浓度值来增加药效。
3.3 联合用药与给药方式的关系 联合的药物主要为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而喜炎平是作为辅助用药来加强疗效;联合的药物不同,喜炎平注射液的给药方式也随之不同,体现的是医生的用药习惯。联合用药的品种与姜攀[2]的研究中的联合用药品种一致,但该研究中喜炎平的给药方式均为静脉滴注。在本研究中,如果联合使用的抗生素、抗病毒药是口服药,医生习惯给予肌注;如果病情较重,联合的药物如果静脉给药,则喜炎平也给静脉用药;在单独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处方中,静脉用药率仅占2.5%。
穿心莲制剂主要成分穿心莲内酯属酯类结构,在pH 3~7的溶液中较稳定,与碱性或强酸性药物联合用药会发生理化性质改变,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在应用时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药物直接入血,作用迅速,血药浓度升高较快,引起ADR的发生也较口服给药途径多[3],与氯化钠注射液(pH 5.0~7.0)或5%葡萄糖注射液(pH 3.5~5.5)配伍不溶性微粒增加[4]。喜炎平注射液含有的多种蛋白质成分是产生变态反应的基础,因其含有大分子生物物质,静脉滴注后,未除尽的半抗原物质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抗原- 抗体复合物,从而引起过敏反应[5],林强等[6]报道的270例喜炎平不良反应中,14岁以下儿童占83.3%,但作者没有进一步统计静脉输液患儿的不良反应[6];在马冠群等[4]统计的109例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中,静脉滴注98例,肌内注射11例,静脉用药占89.9%[4]。在本研究中,未体现药品不良反应是否为影响喜炎平给药方式的影响因素,如果考虑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则应更多的使用肌注的方式。在所抽查的521张处方中,肌注处方占76.39%,静脉滴注占23.61%,以肌注为主,符合“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的原则”[7],但对于哪种诊断适合哪种给药方式,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由于收集数据的局限性,对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的给药方式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1 杨眉.中药注射液喜炎平门急诊使用分析[J].海峡药学, 2012,24 (10);221-223
2 姜攀.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评价[J].中成药,2014, 36(1):211-213
3 张玉萌,栗晓东,牛晓芳.穿心莲静脉制剂临床配伍安全性文献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13(11):145-146
4 马冠群,邝俊健.109例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7(9):558-560
5 金勇.喜炎平注射剂安全性相关因素分析[J].中医学报,2013,28(180):706-708
6 林强,张纾.270例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的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 2012,9(12):751-754
7 赵志刚.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护研究蓝皮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53
2016-05-30
*通讯作用:郝瑞,E-mail:haoyun0504@163.com。
R969.3
A
1006-5687(2016)04-00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