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事件”效应与城市国际化进程

2017-01-16黄宝连

治理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国际化杭州

□ 黄宝连

“大事件”效应与城市国际化进程

□ 黄宝连

城市是经济全球化的支撑点,国际化是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地位日益增强和国际影响的不断上升,全球性“大事件”将密集地在我国主要城市举行。研究“大事件”提升城市国际化的综合驱动效应,将城市国际化与国家“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相结合,研究城市国际化的思路与路径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于已经成功举办G20峰会和即将举办亚运会的杭州而言更具有紧迫性,围绕这些重大问题提出了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政策主张。

“大事件”;城市国际化;杭州;G20峰会;亚运会;“一带一路”

一、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

国际化成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选择,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特别是面临信息化与高新技术发展而引起的国际分工深刻变化,全球生产性网络正向创新性网络转变。各国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纷纷提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生产与创新网络的分工与协作*① 周蜀秦:《基于竞争优势的城市国际化路径》,《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② 罗小龙:《中国城市国际化的历程、特征与展望》,《规划师》,2011年第1期。③ 叶南客、李程骅、周蜀秦:《基于“大事件”驱动的城市国际化战略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际影响的日益提升,需要一批国际化的城市为支撑点,代表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和国际竞争。20世纪到90年代初期,国内出现了第一次城市国际化高潮,曾一度有40余个城市提出成为国际城市的发展目标;到了2000年以后,我国迎来了第二个城市国际化的高潮,有28个大城市明确提出了城市国际化的目标;2015年以来,随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重新召开,国内出现新一轮城市国际化追赶高潮,纷纷以市委市政府文件方式出台城市国际化指导意见,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城市国际化发展方向和具体任务。相对于前两次城市国际化高潮,第三次城市国际化具有更大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的重要支撑和根本路径*黄宝连:《“大事件”将加速杭州国际化步伐》,《浙江经济》,2016年第5期。。

相对于实践发展,理论界关于国际化城市的标准和定义尚无统一说法*罗小龙:《中国城市国际化的历程、特征与展望》,《规划师》,2011年第1期。,缺乏权威的衡量指标*周一星:《新世纪中国国际城市的展望》,《管理世界》,2000年第3期。。国际上最早提出“世界城市”(The World Cities)的概念,而现在较多采用的是John Friedmann于80年代初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来的城市国际化概念,即城市全球化发展成为城市内生机制与外生作用力共同融合产生结构性转变的过程。学术界常使用“国际城市”、“全球城市”、“世界城市”及“国际化城市”等概念,都是基于城市国际功能而提出*叶南客、李程骅、周蜀秦:《基于“大事件”驱动的城市国际化战略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罗小龙:《中国城市国际化的历程、特征与展望》,《规划师》,2011年第1期。。

伴随国内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演进,理论界的相应研究随之兴起,多围绕北京、上海、香港、广州和深圳等城市展开*周一星:《新世纪中国国际城市的展望》,《管理世界》,2000年第3期。。在第二次城市国际化的浪潮中,学者将国际城市标准引入到国内城市国际化发展程度的评价中*罗小龙:《中国城市国际化的历程、特征与展望》,《规划师》,2011年第1期。;在新一轮城市国际化追赶中,理论界也试图构建国内城市国际化衡量指标体系,提出了国际城市2.0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国际上主要城市竞争力进行排序*屠启宇: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2月,第一版,第71-111页。。同时,针对国内主要城市相继举办国际性的重大会议、赛事,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等,理论界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就具体城市国际化的实现路径进行了较全面阐述*黄叶芳、梁怡、沈建法:《全球化与国际化:国际城市的一项实证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6期。*阿莫德·波尔弗,利夫·埃德文森:《国家、地区和城市的知识资本》,于鸿君、石杰译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0-81页。。

综上,当前的文献主要集中对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和个别城市的分析,未能将国际化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及内在规律与城市转型发展相结合,尤其未能厘清推进城市国际化、“一带一路”战略和推进新型城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及作用机理,缺乏对城市国际化国家使命的研究。换句话说,已有研究未能站在国家角度审视城市国际化问题。随着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上升,国际重大会议、赛事将接连在国内主要城市举办,亟须研究“大事件”综合驱动效应在新背景下推动城市国际化的作用路径。为此,本研究将集中分析“大事件”驱动下我国城市国际化的普遍之路,同时从服务好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推进城市国际化问题,并以杭州为对象提出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的思路与路径。

二、“大事件”的综合驱动效应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走向国际化的大都市,不仅要有国际化的城市经济服务功能、城市社会发展水平,还要具备国际化的城市软实力、城市传播力和较高的美誉度。而通过全球性、国际性大型赛事、会议等“大事件”的举办,能够提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实现城市功能的国际化对接*L·勒卡达内、卓健:《大事件—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战略工具》,《时代建筑》,2003年第4期。*叶南客、李程骅、周蜀秦:《基于“大事件”驱动的城市国际化战略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以国际“大事件”驱动城市国际化已成为普遍的路径选择,洛杉矶、亚特兰大、巴塞罗那和悉尼等国外大都市无不是依靠奥运会的举办而实现城市发展的重大转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相继举办,不仅形成了国家层面的“大事件”综合效应,也使城市运行机制更好地与国际惯例或准则接轨,城市环境更适宜于国际间的交流、联系、竞争与合作。理论界把这一现象称为“大事件”综合驱动效应。

(一)“大事件”的自身驱动效应

“大事件”不仅具有理念高端、运行体量较大、建设标准严格等特征,而且具有超强集聚能力和鲜明的时代品质,围绕满足举办好“大事件”各项要求,“大事件”的成功举办能有效地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L·勒卡达内、卓健:《大事件-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战略工具》,《时代建筑》,2003年第4期。*叶南客、李程骅、周蜀秦:《基于“大事件”驱动的城市国际化战略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季新业:《完善城市国际化功能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第12期。*黄宝连:《“大事件”将加速杭州国际化步伐》,《浙江经济》,2016年第5期。。

综述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大事件”效应,可以将“大事件”的自身驱动效应归为五方面:一是因主题理念高端,“大事件”能拉高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承办城市提出与“大事件”相应的未来城市发展新战略目标与政策取向,从而拉高城市的国际战略定位,如悉尼“绿色”奥运、北京“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等。二是因运行体量较大,“大事件”打开城市发展的新布局和增长新空间。在国际“大事件”组织过程中,地方政府会加快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明确城市未来发展格局和发展方向,进而为迈向国际化城市打开新的空间,形成新的城市增长极,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广州天河新区等。三是因超强集聚能力,“大事件”带动产业集聚及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策划与启动大事件,就会形成一个由举办城市为核心与号召力的全球要素集聚区,甚至可以引发外部时空范围内其他活跃要素,形成联动、共振或者传导效应,构成一个全球要素资源配置与扩散的平台,如芝加哥、洛杉矶、巴塞罗那、马德里、亚特兰大、北京、上海等。四是因建设标准严格,“大事件”推动城市发展的社会建设和文明发展。承办国际“大事件”的过程就是城市自身以国际通行标准进行城市社会建设的过程,尤其是对硬件基础设施、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生活环境品质等,必须按照一套严格的国际标准进行筹备,如北京通过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行业国际标准培训,制定主要领域双语标识的英文译法,开展市民讲英语活动等,显著地提升了城市社会建设和城市文明。五是因鲜明时代特征,“大事件”促进城市发展中现代与传统的深度融合。“大事件”本身就是现代性的体现和产物,举办“大事件”过程成为一个城市时尚元素与传统文化交锋、融合、对话的立体展现,从而促进城市文化多样性生长环境的形成。“欧洲文化之都”掀起了城市“文艺复兴”运动,为威尼斯、佛罗伦萨等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带来了现代设计、创意、时尚的文化元素。

(二)“大事件”的联动驱动效应

城市国际化的路径不仅是多样的,而且随着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驱动城市国际化的动因不断演进,发展路径亦随之改变。在近代城市国际化进程中,海港优势和资本等要素优势满足了全球化生产网络发展趋势的需要,对城市国际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当代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全球化生产网络向科技创新网络转变。适应新的发展趋势需要,法制民主的营商环境、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等新要素的作用逐渐增强,空港经济综合功能正逐渐替代海港物流单一功能。近年来,一些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的常驻机构或永久举办地,纷纷选择在生态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品质小城,从而使城市一夜全球闻名,如雅尔塔、博鳌等。可见,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支撑力量主要来自于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宽松的营商制度、优美的生态环境等,并由此形成相应的城市国际化发展路径。

图1 城市国际化发展路径的作用机理图

“大事件”的成功举办,一方面能迅速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和国际化标准,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大事件”的后继效应能够增强城市国际化其他路径的作用效果,为再次举办“大事件”奠定了基础。换句话说,“大事件”具有连锁效应,能形成各路径互为依托的叠加效应(如图1所示,其中,实线为直接效用作用路径,虚线为联动效应作用路径),本文称之为“大事件”的联动驱动效应。一旦“大事件”成功举办,这种联动驱动效应可以持续发生。如“大事件”驱动效应促进城市的产业集聚及转型升级,增强城市国际综合竞争力;反过来,城市产业发展提升了其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城市制度完善和城市功能,进一步吸引“大事件”的争相落户,从而形成国际化的良性循环。

对杭州而言,成功举办2016年G20峰会,已成功获得2022年亚运会主办权、2017年全国学生运动会,以及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这些“大事件”为杭州市高起点上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杭州迎来了城市国际化的历史机遇期。在可预见的将来,“大事件”后效应必将带动其他国际性事件在杭州发生,杭州要抓牢抓好“大事件”驱动效应,推进从特色国际城市向区域性国际大都市的华丽蝶变。G20峰会作为“大事件”,不仅具有一般性“大事件”的驱动效应,而且因其特殊时代背景,对举办城市更具有推动效应。G20峰会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由原八国集团(G8)财长成立,与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共同组成,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其成员国家的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G20峰会的成功举办是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重要外交平台,对杭州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杭州国际化从G20再出发*张鸿铭:《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2月5日。。

三、杭州国际化的机遇与基础

自2008年“城市国际化战略”提出以来,杭州建立了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机构,出台了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城市发展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国际旅游名城的品牌美誉世界。杭州国际化,迎来了国际城市发展驱动力的新旧更迭和举办“大事件”综合驱动的双重机遇。

(一)城市国际化的机遇

1、杭州独特的城市品质顺应了当代国际化城市发展新趋势。20世纪以来,基于全球化生产网络,海港优势和资本优势对城市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进入当代以来,伴随着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发展,基于全球化科技创新网络,这种决定性作用逐渐弱化,而良好的营商环境、高品质生活环境等作用逐渐增强。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东方品质之城”,拥有山水旅游、文化休闲、信息经济等既本土化又国际化的城市特质,顺应了城市国际化发展新趋势。

2、G20峰会和亚运会等“大事件”的综合效应加速城市国际化进程。国际城市发展经验证实,以国际“大事件”驱动城市国际化已成为普遍的路径选择。像奥运会、世博会、G20等“大事件”的筹划与运作,一旦与城市转型升级阶段性战略结合起来,就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高端要素资源的集聚与扩散,使城市硬设施和软环境得到迅速提升,悉尼、日内瓦、威尼斯、汉城等都是成功案例;上海世博会后,上海的产业结构得到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实现了全面国际化。2016年9月,杭州举办了迄今为止最高级别的G20峰会;2022年,杭州将举办第19届亚洲运动会,成为继北京、广州之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杭州迎来了城市国际化的历史机遇期。

(二)城市国际化的基础

近年来,杭州创新驱动持续强化,发展动力加快转换,城市国际化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1、杭州形成了国际旅游休闲胜地的城市品牌。杭州入选中国十大创新生态城市,成为首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拥有阿里巴巴这样的一批国际知名创新引领企业。杭州成为全国首批仅有的两个“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之一。2015年全年杭州共承接国际性会议17个,位列中国内地城市前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并一举摘得“年度最佳国内会展旅游城市”及“最佳文化风景MICE目的地”的荣誉称号。《纽约时报》官方网站公布的“2016年全球最值得到达的52个目的地”,杭州排名第16位。美国旅游杂志《Travel+Leisure》将杭州评为“2016全球最值得到访的50个目的地城市”之一,位列第7位。近年来,杭州在治理雾霾、污水、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15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242天,比上年增加14天,PM2.5浓度同比下降12.3%*张鸿铭:《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2月5日。。

2、杭州形成了国际新兴产业创新的平台体系。在城市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杭州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亮点:一是以信息经济为特色的国际化产业集群初步成型。杭州涌现出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世界级跨国企业、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安防领先品牌、以马云为代表的全球顶尖风云杭商;杭州作为“电子商务之都”已经形成全球辐射力。二是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更趋稳固。当前杭州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接近6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80%;工业经济逐步转型升级,一批技术新、投资大、效益好的工业企业脱颖而出,高能耗低效益的传统工业逐步关停和迁移。三是以产品出口为重点的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杭州引入了世界五百强企业思科的区域总部,累计有112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杭投资188个项目;吉利和恒逸等一批杭州企业走出去发展取得佳绩,全球化配置资源初尝胜果。四是以改革创新为使命的产业平台建设取得实效。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为全国提供“六体系两平台”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杭州经验;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栖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成为汇聚人才资本、创业创新的新阵地。此外,作为国际旅游休闲中心,杭州的旅游休闲、会议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也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与国际知名城市相比,甚至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杭州在国际化的交通、场馆、教育、医疗、语言、标识以及国际化综合服务等软硬件环境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就产业国际化而言,杭州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薄弱,产业总体能级偏低,参与国际物流的能力不高。杭州缺少能够为企业走出去和国际资源引进来提供高品质服务的龙头企业,缺少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本、技术等关键资源调配和掌控的总部企业;对外贸易的水平不高,高附加值商品和智力密集型服务产品占比低,进口产值远远低于出口产值,服务贸易比重大大低于货物贸易,空港和国际铁路发展长期受到制约。

四、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杭州要抓住当代国际化城市发展趋势变化和“大事件”驱动效应的双重机遇,在坚持全面推进软硬件建设中,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工作,精准施策。

第一,增强综合大旅游业的国际化引领能力。更加突出旅游国际化带动城市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杭州旅游休闲养生产业。充分开发“西湖”金名片潜在效应,积极构建以杭州西湖、西溪、西冷“三西”为轴心的连接上海、杭州、黄山“名城名湖名山”旅游大走廊,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对国际旅游目的地进行服务体系的人性化管理,加入SOS或MEDEX救援体系,构建国际医疗网络。充分开发山水文化名城的综合优势,打造国际休闲养生健康之都。建立国际访问交流中心,普及公共英文信息服务。

第二,建构良好宽松的商贸环境和法制环境。通过建构良好宽松的商贸环境和法制环境,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建立涉外管理负面清单制度,打造涉外管理示范城市。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和要求,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服务,加快“信用杭州”建设,不断提升市民的国际意识、开放意识和文明意识,增强城市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

第三,增强新兴产业和国际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培育发展新经济和新商业模式,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在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时尚创意、会展会议服务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百亿级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像阿里巴巴、万向等重量级世界知名大企业和本土跨国公司。打造国际人才“创业天堂”,吸引世界一流的人才集聚。加快航空大通道建设,做大空港经济,加快萧山机场提升与扩容,克服杭州海港资源缺乏的劣势制约。

第四,争取国家政策红利、增强综合改革支撑。争取国家赋予杭州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提出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等一揽子改革方案,形成以改革促开放的态势,为杭州获取准自由贸易区甚至超自由贸易区的改革红利。推动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尤其要对国际领先、国内滞后、杭州急需的服务领域实行优先开放,大力引进国外医疗、教育、建筑设计和工程咨询、物流等领域的先进理念和跨国投资。打造杭州版“中国绿卡”制度,放开外籍人士来杭旅游、就学、就业、购房和居留的管制措施,鼓励具有专长的外籍人士长期居留杭州。争取国家对杭州外债规模实行切块管理,探索开展企业资本账户可兑换路径,取消境外融资的前置审批,逐步实行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

(责任编辑:石洪斌)

2016-10-08

黄宝连,杭州市发展规划和体制改革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土地制度、城市国际化与现代化。

杭州市社科联重点项目“推进‘两廊两带’建设协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编号:hzjz20160115)。

F291.1

A

1007-9092(2017)01-0088-005

猜你喜欢

国际化杭州
聚焦港口国际化
杭州明达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杭州院子
杭州
杭州旧影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