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应麟教授临证验案三则

2017-01-16王晓克袁志华崔应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期
关键词:肝血脑积水头晕

王晓克 袁志华 崔应麟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崔应麟教授临证验案三则

王晓克1袁志华1崔应麟2△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介绍河南名中医崔应麟教授治疗鼻鼽(肺脾肾俱虚)、眩晕(肝血不足,肝阳上亢)、脑积水(瘀水互结、痰热腑实、清窍郁闭)三则病案,以体现其临证中运用脏腑经络辨证、治病求本、因时制宜等中医思想及方药特色。

临证验案;鼻鼽;眩晕;中风;脑积水

崔应麟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河南省第二届名中医,师从于中医名家石冠卿,学崇内经,勤于临证,精专内科杂症,又旁及急症、温病、五官。吾师在临证中运用中医思维,组方精当,效果显著,兹整理崔应麟教授临证验案三则,现介绍如下。

1 鼻鼽

杨某,男,34岁,于2015年9月25日初诊。患者以“流清涕,喷嚏伴头晕、乏力1周”为主诉来诊。素有鼻疾,常患伤风,近一周来流清涕不止,偶间杂黄色粘稠涕,日用纸巾无数,频繁喷嚏,鼻塞,每于晨起时症状尤重,伴有头沉,昏懵,乏力,易汗,畏寒,纳可,因鼻不适影响眠差,严重影响日常,甚为苦恼。查舌体大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中医诊断:鼻鼽;虚劳。辨证:肺脾肾俱虚,肾阳虚尤甚。治则:温肾助阳,补益脾肺。处方:黄芪60g,炒白术9g,防风9g,苍耳子9g,辛夷花9g(包煎),白茅根15g,丝瓜络12g,鹿角霜12g,盐杜仲10g,陈皮12g,制巴戟天12g,薄荷6g,怀菊花12g。7剂,日一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于饭后温服。

2015年10月2日二诊,服上药后患者流涕、喷嚏、头昏、乏力等症状明显缓解,仍有汗出、畏寒,在原方基础上继续辩证治疗,再服药1周 。随访3个月余,患者偶于受寒热等刺激后流少量清涕,无头昏、乏力、畏寒等症,于生活已无明显影响。

按:《素问玄机原病式》记载:“鼽,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指出鼻鼽具有清水涕、鼻痒、喷嚏3个特点,与以流黄脓涕为特点的鼻渊有明显不同。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病候》中指出“肺气虚汗,卫气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寒之邪…发为鼻鼽”。明代张景岳于《景岳全书·卷十七·杂症·鼻症》中载“凡由风寒而鼻塞者,以寒闭腠理,则经络壅塞而多鼽嚏”。可知鼻鼽病变部位在鼻,与肺脏关系密切,多由风寒之邪入侵而触发,发病机制为内虚外实,故近现代医家在诊治鼻鼽时有从内虚入手,又从外实论治。内可从肺气虚、肾气虚、肾阳虚、脾气虚,亦有从肺热,肝郁治疗;外可从风邪、寒邪、热邪论治[1]。崔应麟教授结合鼻鼽病人多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目眩,自汗,怕冷,舌淡胖大,脉弱无力等,认为鼻鼽多属虚实夹杂之症,尤以虚为主,病变脏腑涉及肺脾肾三脏,治疗当以补虚扶正,平补肺脾肾三脏为基础。本案中即肺脾肾三脏俱虚,尤以肾阳虚损为主。方中包含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黄芪大补上中下三焦之气,防风补肺气,固表驱邪,白术配合陈皮健脾益气,化痰祛浊。鹿角霜、巴戟天、盐杜仲性温,归肾经,共奏补肾助阳,益精血之功。苍耳子、辛夷花、薄荷、菊花共同发散在表之风痰浊邪,通利鼻窍。白茅根、丝瓜络善于清热通络,利水驱邪,使机体痰浊湿邪沿经络从下窍而去。

2 眩晕

李某某,女,63岁,退休人员,于2016年4月1日初诊。主诉:头晕伴乏力,汗出10余天。患者于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部昏懵不适,伴有汗出增多,周身乏力,易疲劳,两目干涩昏花。既往高血压病病史。诊其面色偏黄,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数。中医诊断:眩晕。辨证:肝血不足,肝阳上亢。治则:补养肝血,平肝熄风。处方:当归15g,川芎12g,生地黄12g,柴胡9g,白蒺藜15g,枸杞10g,野菊花15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小麦30g,炙甘草6g,生白芍15g。7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两次服用。嘱其勿劳累,畅情志,适当户外活动,多食用时令蔬果。

2016年4月8日二诊:自觉服用上方后头目较前清利,偶有头晕发作,周身乏力、两目干涩及易汗之症亦有所改善。诊其舌脉:舌体稍大,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继续原方巩固治疗1周。

2016年4月15日三诊:服上方后,头晕未再发作,易汗,乏力,双目干涩之症得到明显缓解,昨日因感受风热之邪出现咳嗽,咳少量黄白色黏痰。诊舌脉见舌边尖红,苔薄黄,脉略浮。在原方基础上加桑叶、黄芩、鱼腥草等清肺化痰之物,继服3剂。后随诊4个月未再复发。

按:本案所患系肝血不足之眩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属木,为刚脏,主升发,病理上常见肝阳上亢,肝气上逆,易携气血上犯清窍,发为眩晕,是以临床上眩晕责之于肝。崔老师在从肝论治的基础上再辨病性,分为肝阳上亢,肝郁化火,肝气郁结、血瘀阻络,肝脾不和、肝血不足等。本案中患者于春季发病,此时自然界事物升发,万物以荣,肝与春相应,借春气使肝阳、肝气升发。阳盛则生火伤阴,致阴精不足,犹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所云“春气温,阳气发越,阴精不足以承之”[2]。又加之春季气温渐升,腠理疏松,毛孔开泄,津液随肝气的疏泄,阳气的熏蒸而外泄,造成津液耗伤。《灵枢》载“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夺汗者无血”,津血同源,汗出则伤血。再则春季肝旺,克伤脾土,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加重肝血亏虚。肝血亏虚,无以濡养脑窍则头晕、眼花,面色无华;心失所养则不寐、心悸。舌胖大,边有齿痕,质暗淡,苔薄白,脉弦数为肝血不足之征。方中以四物汤养血调血,滋阴柔肝,配合枸杞、菊花入肝经,平肝阳,清肝火,益精明目。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合用益气固表,收敛过度外泄之阴精,又能养心宁心。炙甘草调和诸药,补益脾气,与白芍同用,酸甘化阴。运用柴胡疏理肝气,与酸敛收涩之药共用,寓意静中求动,不违肝气畅达之情。本案中吾师综合用于中医治病求本,因时制宜,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原则,使肝血得补,脑窍、双目、四肢得充养则病愈。

3 脑积水

姬某,女,70岁,无业人员,2014年4月2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利伴头晕、恶心、呕吐,遂至安阳市灯塔医院就诊,后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经 20余天治疗后患者仍有言语不清,其他症状明显改善,后带药离院。2d前上述症状再发加重伴反应迟钝、饮水呛咳,遂至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后其主治医师邀崔老师会诊,时症见患者头晕,恶心欲呕,反应迟钝,饮水呛咳,言语不清,无法行走,乏力,纳差,夜眠差,大便3日未排,小便黄,舌质黯红,苔黄厚腻,脉弦滑稍数。查体:言语不清,反应迟钝,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理解力均明显减退,颈软,四肢肌力正常,右侧肌张力高,右侧腱反射减退,双侧掌颌反射(+),双侧巴氏征(-),闭目难立征(+),跟膝胫试验稳准,余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1.蛛网膜下腔出血;2.脑积水;3.高血压病2级。中医诊断:中风(瘀水互结、痰热腑实、清窍郁闭)。治则:祛瘀利水,通腑泄热,开窍醒神。处方:大黄10g,水蛭10g,冰片3g(烊化)。水煎取400mL日2次,直肠滴注,嘱患者灌肠后保留0.5h后再排便。同时配合改善脑代谢、脑循环、降压治疗。

2014年4月9日二诊,患者未再出现呕吐,自觉头晕、乏力症状减轻,反应较前灵敏,行走困难,需人扶持,言语不利,舌苔变薄,脉弦滑。继续上方治疗7d。

2014年4月11日三诊患者呕吐、头晕、乏力消失,行走平稳,反应灵敏,言语不利较前改善,二便正常。随后出院,随访4个月未再发做。

按:本案中患者先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积水,纠其原因则为厥阴风木妄动,太阴脾土受侮,土不治水,木郁水泛,风木挟水气上冲脑络,则见眩晕,恶心,呕吐,舌为心之窍,水气凌心,则见语言蹇涩,土虚木郁,则见肢体困乏少力,迈步不稳。结合脉弦滑,舌质暗,舌下络脉迂曲,足矣明证。本方药物为大黄、水蛭、冰片。《神农本草经》记载大黄有“主下瘀血,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推陈致新,通利水谷”之用,故用大黄,性苦味寒,入气分则清泻阳明燥热;入血分则通上下窍之瘀血,痰瘀同源,瘀去则痰自随之而去,浊邪得降,则清阳复升,上荣清窍。《本经》记载水蛭具有“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利水道”之用,水蛭可并走水血,配伍大黄使血水分利,则两邪自除。冰片,芳香走窜,开窍醒脑,通达经络,为诸药之走卒,使得大黄、水蛭直达病所,共奏祛瘀利水,泻热祛浊、行气开窍之效,使邪无所藏,效专力宏,邪去则正安。崔应麟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脑,与大肠关系密切,脑出血发生后,离经之血阻碍气机,气滞津停,水失输布,停聚于脑,则发为脑积水。大肠传化糟粕,为传导之官,与胃气的通降,肺气肃降等关系密切,痰浊实邪客于大肠,通过经脉循行上扰脑窍,或产生变证致热极生风,内风妄动,迫血妄行,复使血溢脉外,同时神机失用,脏腑失调,气机愈加壅滞,肠腑传导失司,浊邪不降,痰热胶结,以致腑气不通,加之病人制动,或屡用脱水剂,则肠燥便秘,更易形成腑实之证。《素问·六微旨大论》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肠肠为人体分清泌浊之所,本病由于浊邪阻滞肠腑,胃肠之气不得相承,升降乖戾,则至传导失司,清浊失分,故而邪气上扰神明;《伤寒论》阳明病篇所述阳明病多具脑系疾病临床症状,如大承气汤类所述阳明热邪与燥屎搏结,腑气不通,浊邪上扰神明;抵挡汤类证中述瘀热结于阳明而发神志疾病,故可知大肠与脑联系密切[3]。中医直肠滴注疗法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4]。直肠滴注疗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涤荡肠腑,泻下瘀热毒邪之力显著,实邪得去,则气机得复,清阳上荣,则神机复明。

[1]谭鑫,孙海波. 中医药诊治变应性鼻炎概况[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02:93-95.

[2]清·吴鞠通.温病条辨[M]. 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刘禹舟,赵江滨. 阳明病与脑的关系应用研究概况[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3:112-113.

[4]柳树英,潘文,张丽君. 直肠滴注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J]. 新中医,2009,02:116-118.

(编辑:梁志庆)

2016-10-18

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4ZY0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3919)资助。

王晓克(1989-),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脑病。E-mail:1223288981@qq.com

指导老师:崔应麟(1964-),男,汉族,硕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内科杂病。E-mail:cuiyinglin-vip@163.com

R856.2

A

1007-8517(2017)01-0059-03

猜你喜欢

肝血脑积水头晕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这些信号提示肝不好
肝之气血理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疗中的作用探讨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
老年痴呆可能因为脑积水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