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2017-01-16巫廷建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7期
关键词:猪链球菌败血症脑膜炎

巫廷建

(重庆璧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2760)

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巫廷建

(重庆璧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2760)

猪链球菌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巨大,同时其感染可引起人类的脑膜炎、败血症和心内膜炎,严重时可导致人的死亡。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危害严重,是多年来一直困扰世界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情况呈逐步上升趋势,该病已成为我国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威胁。

1 发病特点

猪链球菌自然感染的定植部位为猪的上呼吸道,尤其是扁桃体和鼻腔,致病性的猪链球菌主要通过伤口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病和孕猪流产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即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型。

1.1 败血症型

一般发生在流行初期,突然发病,多不见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发病猪表现为体温骤升(41℃~42℃),精神委顿,减食或不食,心跳加快,眼结膜潮红,流泪,有浆液性鼻液,呼吸浅而快、部分病猪在发病的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可见有紫红色或出血性红斑,少数病例出现跛行,一般病程2~4d。

剖检以出血性败血症病变和浆膜炎为主。肺脏呈现暗红色,且存在高度的肿胀情况,表面存在不规则、散状的出血斑以及出血点,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心脏内膜位置具有不同数量的血斑或者出血点,心包积液;脾脏明显增大,为正常情况的2~3倍,呈现出紫黑或者米红色,且脾质较为脆弱;肾脏稍稍的肿大特征,包膜脱落,呈现出胶冻样,呈现出灰红色,界限方面存在不够清晰的特征,有肾皮质部见斑点状出血。膀胱黏膜有斑状以及点状出血情况,具有略微浑浊以及淡黄色的尿液。

1.2 脑膜炎型

多发于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与水肿病的症状相似。病初体温升高,食欲废绝,便秘,有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液,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转圈、空嚼、磨牙,直至后躯麻痹,共济失调,侧卧于地,四肢作游泳状,颈部强直,角弓反张,甚至昏迷死亡、部分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病程5~10d。剖检见脑、脊髓膜充血以及点状出血特征,严重者溢血部分脑膜下有积液,并有败血型病变。

1.3 关节炎型

由前两型转变而来,部分早期即出现关节炎型典型症状,关节肿胀,疼痛跛行,不能站立,病程2~3周。此类病例常与上述病例混合感染,或者是呈先后发生。剖检可见关节皮下有胶样水肿,关节囊内有黄色胶冻样或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关节滑膜面粗糙。

1.4 化脓性淋巴结炎型

此型病猪多为化脓性淋巴结炎,表现有淋巴肿胀,坚硬,有热痛感,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较为困难,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咽喉、耳下、颈部等淋巴结也可发生,一般不引起死亡,病程为3~5周。病猪经治疗后肿胀部分中央变软,皮肤坏死,破溃流脓,并逐渐痊愈。病理剖检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及淋巴结切面坏死或化脓。

2 诊断

猪链球菌病根据流行病学,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通过病原菌分离和血清学试验等实验室方法,并注意与猪丹毒、李氏杆菌病、猪肺疫、急性副伤寒、弓形虫病等的鉴别诊断。

(1)链球菌的检出:一般通过取血液制成涂片,用碱性美兰染色镜检,镜检见有无芽孢、无鞭毛、无运动性的成短链排列的圆形或卵圆形球菌。采取未用过抗生素治疗的尸体病料容易获得阳性结果。如进一步检测鉴定,可进行细菌的病原分离、培养、鉴定。

(2)血清学试验:常用方法主要有平板凝集试验和ELISA,用于鉴定链球菌细菌的血清型和群。

(3)鉴别诊断:诊断本病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复杂,易与猪瘟、仔猪副伤寒、猪丹毒、李氏杆菌病混淆,应注意区别诊断。

3 防控措施

3.1 免疫预防

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对预防和控制本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商品化的猪链球菌疫苗均为灭活疫苗。国际上的有英特威先灵谋雅公司的猪链球菌型灭活疫苗,我国已研制出预防猪链球菌多价灭活苗(包括2型猪链球菌和C群链球菌)。

免疫接种: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d肌注3ml/头,仔猪于30日龄和45日龄各肌注2ml/头,后备母猪于配种前1周肌注3ml/头。接种菌苗后,可同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共同控制本病的发生,不会影响菌苗的免疫应答。

3.2 临床治疗与药物保健

根据猪链球菌病的不同临床疾病类型确定相应的用药治疗方案。对淋巴结脓肿、待脓肿成熟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0.1%高锰酸钾冲洗后,涂以碘酊。对出现关节炎的年幼病猪给予青霉素、庆大霉素肌肉注射治疗,每天注射两次。对出现脑膜炎和败血症的病猪及时给予大剂量磺胺类或者抗生素治疗,每天2次,连续3d肌肉注射抗生素。对所使用治疗的抗生素,应该根据抗生素的时间依赖性以及在浓度依赖性,采用不同给药方式给予使用,如交替或轮换应用。并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高的抗生素以及抗菌药物,以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补充营养物质。

3.3 加强环境消毒

消毒是猪链球菌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途径。常规消毒包括猪自身消毒、猪生存环境消毒、空栏消毒、猪生活相关用具消毒等多个方面,必要时甚至对猪的排泄物进行消毒。对猪身、圈舍、地面、通道、用具等严格消毒。一般常用3%的克辽林(煤焦油皂溶液)、5%~10%的石灰乳、1%~2%的火碱、3%的来苏儿、0.1%的新洁尔灭等消毒。在实际消毒操作中,对注射器、粪车、人员及工作服等的消毒同样不得忽视。

对猪的粪尿和垫料也要采取堆积发酵处理,以及对诊治无效、急性死亡病猪,将其尸体及内脏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3.4 优化饲养管理

不管是大规模养殖场还是农村散养户,都应搞好科学的饲养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燥,保证猪群充足的营养、做好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冬春注意防寒保暖,夏秋注意防暑降温,同时保证猪舍空气清新、顺畅,降低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减少应激,饲养密度的降低也是控制疫病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1]费恩阁,李德昌,丁壮.动物疫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9-97.

猜你喜欢

猪链球菌败血症脑膜炎
浅析猪链球菌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猪链球菌病的中西药治疗和预防
Vaccination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猪链球菌与猪流感病毒混合感染促进溶血素基因缺失型链球菌侵入呼吸道分子机制的研究
半胱氨酸蛋白酶ApdS介导猪链球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