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牦牛出败病的防控措施和建议

2017-01-16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7期
关键词:氏杆菌牦牛病牛

尕 拉

(青海省曲麻莱县兽医站,青海曲麻莱815499)

牦牛出败病的防控措施和建议

尕 拉

(青海省曲麻莱县兽医站,青海曲麻莱815499)

牦牛巴氏杆菌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而诱发的人畜共患病,此病被感染后,牦牛表现典型症状:病情急,病程中,同时,伴发炎症出血和败血症。由此,临床又称之为出败病。在牦牛养殖区,此病四季皆发生,多数为散发经过,严重威胁牦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汇总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就综合防控此病做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牦牛 防控 流行

1 前言

牦牛养殖区,对出败病的防控,历年都没有被放弃。但是,这些年更多养殖户主开始寄希望于接种防疫疫苗,而往往忽视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比如:没有基本的消毒理念,消毒工作不到位;随意抛弃病死畜,污染养殖环境;病死尸体未经无公害处理,造成此病病原扩散。此外,产地检疫不到位,同样为此病高发的重要诱因。私自出售、引进、串换未经检疫的病畜,都给此病的传播感染带来机会,而造成此病的扩散和蔓延。由此,重视牦牛出败病的防控,一时一刻也不能有所停歇。

2 流行病学

在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情况下,牦牛均有诱发出败病的可能。通常情况下,健康牦牛体内都寄生巴氏杆菌。当遇到外界养殖条件变化,比如:养殖圈舍闷热潮湿、牦牛长途跋涉、养殖期间突然更换饲料等等,都可造成牛体抗病体质降低。而此时,致病菌迅速繁殖,随着血液可进入机体各个器官,而诱发此病感染。在调查中发现,病畜排泄的粪便、唾液、吃过的草料等等,都有寄生细菌的可能,成为此病传播重要的传染源。一旦被易感牛群接触,就有发病的可能。由此,病牛与健牛分开饲养,对此病控制意义居大。因为在混养的基础上,病牛可通过喷嚏、咳嗽等等,将致病菌病传染给易感牛而发病。而且,健康牦牛与病牛之间的抓、挖、咬等等,都能将细菌传染出去。此病流行无季节性,目前四季皆发生。但是,不良环境应激的作用,诸如:气候突然、闷热潮湿、多雨等等,此病易感性更大。就流行形式而言,多数为散发经过,而牦牛流行为地方性流行。

3 症状

牛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后在体内的潜伏期一般为2-5d。根据牛的抵抗力以及细菌致病力的不同,临床症状可以分为败血型、肺炎型和浮肿型三种类型。急性败血型:牛感染巴氏杆菌后,可能会发烧到达41℃,精神沉郁,厌食,不久就开始拉稀,起初粪便是糊状,随病情的加重逐渐转为水样,有时粪便里夹带有血,且恶臭。鼻孔、尿液中也有可能带有血,这种症状维持不到一天,体温就很快下降,病牛就有可能死亡。肺炎型:该型最常见,患病牛的脖子、胸部发生浮肿,造成呼吸困难,皮肤发紫,舌头外翻,流泪,流涎,这种症状的病牛通常在一两天内会发生死亡。有些牛犊常出现便血的严重拉稀,尽管病初不会死亡,但最终也会因为虚脱而死亡。水肿型:病牛胸前和头部水肿,严重的可能波及腹部,触诊有硬实感,牛表现出疼痛感。舌、咽部严重肿胀,眼红肿,流泪,呼吸困难,最后也是因窒息或拉稀虚脱而死亡。如果怀孕的母牛患病,很可能发生流产、产死胎等情况。

4 综合防治建议

该病发病率不高,但是牛患病后治愈率却较低,所以饲养者平时在饲养放牧过程中,要注意外界环境的改变。饲养员平时要精心管理畜群,加强营养,尽量让牛舍保持干净,通风。重视场地卫生消毒工作,彻底清灭场内致病菌,降低此病的感染概率,有着遏制此病的扩散和蔓延。日常留意牛群变化,发现有可疑病例,及早隔离治疗的同时,注意被感染场地、圈舍等的消毒管理。常用的几种消毒药剂,建议交替轮换使用,避免耐药菌株的生成。处于控制此病蔓延的角度考虑,建议将消毒范围逐步扩散开来,延伸到周边的牧场、水源等等。总之,此病的防控期间,消毒管理工作一定不能有所忽视。

日常如果发现有疑似病牛,就要马上把病牛与健康牛隔离单独饲养。下列介绍的几种疗法,应被证实有不错的疗效,可作尝试借鉴。

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用量及用法:静脉注射,每次300-400ml,每天2次。连续用药,至体温趋向正常,病情有所好转,应持续用药2-3d。不同牛只用药用量略带差异,犊牛治病用量酌情减半,老牛15岁以上,用量酌情要少。

薄荷、大黄、玄参、柴胡、桔梗、连翘、荆芥、板蓝根,上述每次各取用65g。酒黄芩、干草、马勃、牛蒡子、青黛、陈皮等,上述每次各取用40g。滑石,每次用120g。酒黄连,每次用25g。升麻,每次用20g。上述中药混水煎熬,取汁灌服,治愈效果更好。

5 体会

牦牛出败病为典型的人畜共患病,不仅影响牦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重视此病的防控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很长一段时间,在各方的努力下,此病发病率逐年降低。但是,这些年民众对此病的防控开始麻痹,更多民众寄希望于接种防疫疫苗防病,而往往忽视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导致此病近些年有逐年攀升的趋向。在牦牛养殖区,此病四季皆发生,多数为散发经过,而牦牛流行为地方性流行。不良环境应激的作用,养殖圈舍闷热潮湿、牦牛长途跋涉、养殖期间突然更换饲料等等,都可造成牛体抗病体质降低,而加重此病的易感性。重视此病的防控,务必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重视场地卫生消毒工作,彻底清灭场内致病菌,降低此病的感染概率。日常留意牦牛群变化,发现有可疑病例,及早隔离治疗,将此病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1]忠德拉毛.牛出败病的预防和治疗[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9)

[2]吉玛.牦牛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04)

[3]卫东.芒康县牛出败的治疗与预防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08)

[4]昂江文扎.牦牛出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11)

[5]刘昌昌.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牛出败病)的诊断及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08)

猜你喜欢

氏杆菌牦牛病牛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晚秋
跟着牦牛去巡山
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