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简斋“胃肾相关”理论探析

2017-01-16李支龙鲁晏武吴承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巴戟天医案阳虚

李支龙,鲁晏武,吴承玉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3)



【理论探讨】

张简斋“胃肾相关”理论探析

李支龙,鲁晏武,吴承玉△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3)

张简斋是民国时期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金陵医家,被誉为“金陵医派的奠基人”。张氏熟读医学经典,精通医理,熟谙五脏六腑生克制化之理,用药重视顾护脾胃。其“胃肾相关”理论是对《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肾者胃之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体现出中医治病求本的理念。笔者通过研读《张简斋医案》,从理论探究、别候审机、方药撷菁及医案钩玄4个角度探析此理论,并于小结中对胃与肾之间的病理联系进行综合论述,希冀对脾胃病的临床辨证治疗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胃肾相关;金陵医家;张简斋

他熟读医学经典,精通医理,擅用五脏理论[1],熟谙五脏六腑生克制化之理,用药重视顾护脾胃。笔者通过研读《张简斋医案》[2]发现,他对于“胃肾相关”疾病的治疗极好地阐释了“肾者胃之关”的理论精髓,现将其介绍如下。

1 理论探究

《素问·水热穴论》记载:“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腑肿。[3]”对浮肿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意义。肾是调控胃受纳水液的关闸,水液虽是在多个脏腑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代谢,但肾气是决定其是否能够得到正常转化与输布的关键,肾气充足则开合有度,肾气衰弱则蒸腾气化功能失常,水液停留不去溢于肌肤而为水肿。

本条文重在说明肾对水液的输布排泄起关键作用,而未明确提及肾的功能异常对胃腑的具体影响。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肾的功能异常往往能直接影响胃主受纳功能,导致胃腑的病变,从而丰富了该条文的理论内涵,而其学术思想就凸显了这一点。

2 别候审机

张简斋一方面继承了条文的原意,认为肾阳不足可致水停不去、留生水肿之病。如在医案中提到“唯四肢仍浮……仍从温运脾肾主治”[2]、“脾、肺、肾三脏皆病,湿水上泛,由咳而喘而肿”[2]。另一方面明确指出“胃肾相关,湿浊不化”[2]、“胃肾相关,肾火不足,蒸化无权,涎水上泛”[2]、“下虚胃实,湿浊格拒”[2]、“胃肾相关。肾虚胃实,湿热上蒸”[2],说明肾阳不足可致胃腐熟无力、脾运化失常,产生痰饮、湿浊等饮证致病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再生诸多病端。

笔者通过对张简斋医案的研习发现,肾阳亏虚、火不暖土是“胃肾相关”疾病的总病机。肾阳亏虚、气化无权则水湿不化,浊阴上逆,饮停于胃;真火衰微、虚寒内生则胃腑失于温养,腐熟水谷无力,食积难消;肾主纳气,肾气衰疲则摄纳无权,冲气上逆,胃随之失于和降,产生气机逆乱等症;肾阳虚不得壮水之制,致易感寒湿而无力温化,停留日久衍生它病。“胃肾相关”实为胃肾阳虚导致的一系列相关病证,常见症状有胃脘隐痛、喜温畏寒、脘腹痞满、食少纳差、口泛清涎、脘腹动气、呕噫吞酸、大便稀溏、脉沉小或濡。

3 方药撷菁

张简斋治疗“胃肾相关”病证时以温运化气为大法,常选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二陈汤燥湿理气、健脾和中,巴戟天少火生气、补火生土。治疗胃阳虚病,虽不见肾阳虚表现,仍佐以少量温肾之品,意在补肾助脾胃腐熟运化水谷,强水湿之制,此处用药体现出其辨证用药的精当。

张简斋临证以病情标本缓急调整治疗方法及用药。如对阳虚寒饮上泛致呕吐清涎者,以炒建泻配巴戟天温阳利水泄湿,与“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之意相合;脾虚湿浊不化导致脘痞、大便溏黏者,加羌活、防风、苍术以风胜湿;阳虚之体骤感寒湿致呕利不止、小腹痛甚者,以桂枝汤和营卫,蜀椒暖中焦,巴戟天温肾阳,云苓健脾渗湿,姜半夏燥湿降逆,戊己丸和中缓急、降逆止呕,来复丹和济阴阳、理气止痛;阴寒客胃、阳气受遏致脘痛厥冷者,急则治标,仿张仲景治胸痹用通阳行气之法,以桂枝、薤白辛温通阳、宣散结气,辅以川朴、苏桔梗、青陈皮等理气和胃之品;呕苦吞酸久而不愈者,佐以川连炒吴萸和中降逆制酸;肾失摄纳,冲气上逆,与阳虚不化之水饮郁于胃脘,觉“脘间有气冲逆,自外抚之若有疱状”者,张简斋采用温和摄纳之法,以真武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使水湿得利、冲气得降、元阳得敛;若肾阳无力蒸化湿浊,致肾虚胃实、湿热上蒸,以三仁汤化裁奏辛温行气、苦辛通化之功,先去标实再图治本。

4 医案钩玄

《张简斋医案》中记录的“胃肾相关”多指胃病因于肾,尤其偏于肾阳亏虚、火不暖土而致一系列虚实错夹的临床表现。兹以症状虚实偏重为标准,将“胃肾相关”医案分为三类,从中各选出1例典型病案加以论述。

4.1 胃肾两病,阳火不足

案1:严左,40岁,胃肾相关。胃阳肾火不足,蒸化力弱,上则口泛冷感、呕恶吞酸,下则腹胀、便溏、鸣响鼓荡。脉浮畏冷、不渴不食,脉濡小而迟,病经半载,拟大建中合理中复方治之。处方:附片、桂木、草炭、党参炭、白芍、法半夏、云茯苓、蜀椒拌乌梅炭、于术炭、淡姜、会皮白、巴戟天、牡蛎。另黍米、谷麦芽先煎取汁代水煎药[2]。

此案属胃肾阳虚,脾阳不足。阳虚则阴寒内生,阴不耗津,水谷不化,胃失和降,挟胃中酸液上逆,故口泛冷感、畏冷、不渴不食、呕恶、吞酸;肾火亏虚,火不暖土,脾失健运,寒凝气滞,故腹胀、便溏;饮停胃肠,鸣响鼓荡;脉濡小而迟为命火不足,兼有水饮停留之象,治以温阳化饮、益气健脾为主。处方由大建中汤、附子理中汤、六君子汤、苓桂术甘汤相合加减而成。方中草炭、党参炭、于术炭、云茯苓、法半夏、会皮白补气健脾、燥湿化痰;淡姜、桂木温阳化饮,白芍利小便与草炭配用缓急消胀;蜀椒拌乌梅炭,温中涩肠;巴戟天补火以生土,土旺则可制寒水上侮;附片扶阳,温肾暖脾,助运水湿;牡蛎气沉敛阳,兼可制酸;黍米、谷麦芽煎汁代水煎药意在健脾开胃,顾护胃气,同时保证诸药功效得以发挥。全方重在温阳健脾,兼以少火生气,脾胃肾同调,考虑周全。

4.2 胃肾相关,湿浊为患

案2:丁左,胃肾相关,湿浊不化。先时腹满而饱,不思纳谷,西医用消炎泻利之剂始终未愈。大便间解、质稀,或黄色或绿,脉沉小而濡。处方:羌活、防风、茅术、桂木、法半夏、赤白苓、于术、会皮白、建曲泻、巴戟天、谷麦芽、淡生姜[2]。

患者中焦湿浊不化为标,脾胃肾功能不足为本。肾阳不足,脾胃阳虚,腐熟无力、运化不及,则食谷不化,酿生湿浊,过用消炎泻痢之剂加重脾胃损伤,故前症不愈;阳虚湿浊留恋,故大便间解、质稀,或黄色或绿,脉像沉小而濡。张简斋擅用疏风之品散湿邪,本例以羌活、防风、茅术祛风胜湿,风胜湿化;桂木、淡生姜、赤白苓、建曲泻温阳利水,使湿有出路;于术、法半夏、会皮白健脾燥湿、理气和胃;谷麦芽健胃消食;巴戟天补命火助后天,祛风除湿。诸药相合共奏温阳健脾和胃、祛湿利水除满之效。

4.3 胃肾两虚,阳损及阴

案3:陈左,24岁。肾虚不固,时常遗泄,头昏眼花,腰部酸楚,溲多便结,脘腹悠痛。胃肾相关,肾病及胃,治当兼顾,真人还少丹为丸代煎。处方:小茴拌当归、地黄、枸杞、山药、苓神、蒲黄、远志、苁蓉、巴戟、破故、杜仲、五味、怀膝炭、枣泥为丸[2]。

患者阴阳两虚,阳虚为主,阳虚及阴,精髓不固。肾主封藏、司二便,肾气不足,固摄无权则遗泄;肾阳亏虚,膀胱气化失常则多溲,不能蒸化津液温润肠道,阴寒内结,传导失常而成便秘;髓海空虚,脑失所养,头昏眼花;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腰府故腰酸;胃失肾阳之温煦,虚寒内生,脘腹悠痛。方从真人还少丹化裁,以苁蓉补肾润肠通便;巴戟、杜仲、破故、怀膝炭温补肾阳,强壮腰膝;山药、五味补肾涩精,益气健脾;当归、枸杞、地黄补血养阴,益气填精;小茴香温肾暖胃,散寒理气。本医案中记载之“蒲黄”于理不合,笔者疑是传抄笔误,实为菖蒲,与远志、苓神共用以宁心安神,枣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诸药和枣泥为丸,以图和缓培补,先天足则后天自安。

5 结语

从张简斋医案可以看出,“胃肾相关”主要体现在肾阳虚损导致胃腑虚寒等一系列症状。事实上,胃与肾的病理联系并不单纯是肾病及胃导致胃肾阳虚或肾虚胃实,亦可体现在胃病及肾、胃肾阴虚等方面。如玉女煎治疗中消乃少阴不足,阳明有余,阴虚胃热。陈修园指出:“中消滋肾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4]”肾阴为元阴,“肾旺,则胃阴充足”[5],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胃,而胃喜润恶燥,胃失水润则易致胃阴亏损,同时水不制火又可导致燥热之邪上犯于胃,胃火蒸腾症状;又如过食生冷、误用寒凉药物或久病气虚可导致胃寒,胃失所主,食古不化,则气血生化乏源而无以培补肾阳,最终出现肾阳亏虚症状;平素嗜好辛辣刺激、烟酒肥甘,湿热内生,火盛日久耗损胃阴,继则累及肾阴,而胃火亢盛又可直接下吸肾水,导致阴虚火旺症状。

虽然张简斋的传世医案有限,我们无法全面还原其对“胃肾相关”理论的真知灼见,但通过对其医案的研读,仍可窥探其临证详辨脏腑、整体审察,其“胃肾相关”理论提示医者胃病不忘治肾,体现出治病求本的理念,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异曲同工,对临床脏腑辨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张工彧,朱博冉,翟意,等.金陵医宗张简斋五脏治法举隅[J].江苏中医药,2015,47(7):74-76.

[2] 邹伟俊.张简斋医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 素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91.

[4] 程国彭.医学心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187.

[5] 高鼓峰.医家心法[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47.

李支龙(1990-),男,江苏连云港人,医学硕士,从事中医诊断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吴承玉(1950-),女,江苏海门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诊断学》理论与临床研究,Tel:13182813867,E-mail:674651784@qq.com。

R222.15

A

1006-3250(2017)06-0771-02

2017-01-15

张简斋(1880-1950),字师勤,祖籍安徽桐城,生于南京,出身中医世家,为民国时期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金陵医家,行医40余载,医术精湛,疗效卓著,被誉为“金陵医派的奠基人”。

猜你喜欢

巴戟天医案阳虚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基于字向量的BiGRU-CRF肺癌医案四诊信息实体抽取研究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阳虚体质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关系
基于数据挖掘含巴戟天方剂组方规律研究
土壤养分、种植年限和种植方式对巴戟天寡糖含量的影响
基于医案探讨王孟英辨治温热病处方用药规律
广东省巴戟天DNA条形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肉苁蓉-巴戟天药对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