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不辍 钟灵毓秀—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DHI工作掠影
2017-01-16倪俊卿马亚宾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
文│倪俊卿 马亚宾(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
躬耕不辍 钟灵毓秀—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DHI工作掠影
文│倪俊卿 马亚宾(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
近年来,我国生鲜牛奶生产成本偏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低,奶业“大而不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紧抓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不放松,以DHI中心为依托,坚持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奶牛生产,用贴心的服务提升牛场素质,充分发挥科技龙头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连点成片,促进全省奶牛养殖提质增效,加快河北奶业转型升级,助力民族奶业振兴。
一、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基本情况
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中心成立于2006年,主要职责是承接农业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任务,在河北省组织开展奶牛品种登记、良种登记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实验室720平方米,附属用房600平方米,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2人、测定设备7套,样品全自动预处理机器人系统2套,自动清洗灌装设备1套,辅助服务设备43套,每小时测定能力3000个样品。建立了一支专业的第三方采样员队伍,构建起涵盖奶牛繁殖育种、饲料营养、疾病防控等三大项12小项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服务体系,深入推广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
通过DHI报告解读、牛场乳房炎致病菌监测和药敏试验、乳头药浴液评估试验、挤奶机系统性能监测、奶牛饲料营养评估、奶牛群体和个体选配、奶牛修蹄保健等技术服务手段,实现奶牛精准饲喂、科学养牛,大幅提高奶牛单产,促进奶牛场饲养管理转型升级,帮助奶牛场实现养好牛、出好奶、多赚钱,引领奶牛养殖科技创新,助河北奶业踏上振兴新征程。
二、DHI工作主要做法
1.科学的数据指导牛场。“能度量,才能管理;能管理,才能提高”,DHI中心利用奶牛“测定日模型”,每月根据奶牛场养殖基础数据,从29个方面对奶牛个体和群体生产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形成29个DHI报告,报告涵盖了奶牛场的饲料营养、疾病防控、繁殖育种、饲养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通过全方位的系统分析,为奶牛场提供数字化的衡量奶牛个体、群体生产性能和管理者综合管理水平的评估报告。同时,针对奶牛场基层技术人员水平低、技术差,造成解读报告困难情况,DHI中心研究开发了“DHI综合评估报告”。对DHI报告进行详细解读和归纳整理,重点针对影响奶牛产奶量低、养殖经济效益差的突出问题,从乳房炎防控、酮病防控、繁殖管理、TMR配方管理等14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将问题落实到具体牛群和具体牛只。通过分析,找出管理问题从而实现目标管理,衡量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情况,提高每头奶牛的产奶量,提升养殖经济效益。
2.贴心的服务改变牛场。DHI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服务队伍,根据DHI评估报告发现的生产问题,及时、逐项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每月为奶牛场开展采样、TMR分析、粪便分析、线性鉴定、致病菌检测、药敏试验、药浴液评估、挤奶机性能检测等12项实验室检测服务,解决突出生产问题。
近年来,服务人员为牛场进行贴心服务达到665天,服务牛场达到397次;为105个奶牛场186份样品进行了乳房炎致病菌监测和药敏试验,提供监测报告183份、药敏报告152份、乳房炎治疗方案104个;为156个奶牛场开展了挤奶厅动态性能检测服务,提供156份挤奶机监测报告,发现并解决挤奶机性能问题252个;深入生产一线为312个奶牛场进行了DHI报告现场解读服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1020个;开展了5306头奶牛的线性鉴定,发放后测精液7175剂,收集后侧女儿344个;推广完成245家奶牛场使用“奶牛场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建设完成“河北省奶牛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省、市、牛场三级管理员使用服务,并与DHI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全省DHI工作的动态管理。
3.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宣贯DHI技术精髓。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技术核心是通过牛只个体和群体生产性能的分析,实现对奶牛场各个层次管理者的工作效果的评估,进而实现对牛的管理。所以,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推广的关键,在于提高管理者的绩效管理意识,切实做到接地气,延伸服务到基层。为此,DHI中心为牛场各级管理者和老板,量身定制了形式多样、多层次、多角度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从奶牛挤奶、育种、疾病防控、饲喂管理、TMR制作、奶牛分群等全方面进行,严格落实挤奶工、育种员、兽医、技术场长和老板岗位责任,每年根据DHI报告落实情况,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月培训计划,每月结合DHI报告反映问题确定周培训计划,将培训工作常抓不懈。每年坚持举办全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表彰培训班2期以上,集中培训技术骨干,同时,大力表彰和鼓励先进奶牛场、先进个人、先进数据员和采样员。
近一年来,培训技术骨干2658人次,表彰先进牛场18个、先进个人35人、DHI工作突出单位5个、先进单位4个、优秀单位6个;举办全省培训班2期、市级培训班16期、10人以下现场培训班95期,在DHI中心会议室举办小型培训班102次,尤其是重点服务龙头企业,实现了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和河北三元乳业有限公司奶源牧场DHI测定全覆盖,最大程度发挥了DHI项目效能。
4.广泛宣传DHI成效,吸引奶牛场踊跃参加。一是培训和宣传相结合,技术服务人员利用到奶牛场现场服务的机会,组织附近奶牛场技术人员参加,共同参与奶牛场技术服务,宣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应用技巧。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DHI成效。积极配合全国畜牧总站和中央电视台CCTV-7频道制作《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与日粮调控》30分钟专题片的摄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播出;在《河北农民报》《中国畜牧杂志》《荷斯坦杂志》和《奶牛杂志》4家新闻媒体专题报道5次。三是利用省市培训会,组织典型牛场场长做典型发言,现身说法,介绍自身使用DHI报告改善牛场管理的应用经验,吸引奶牛场参加测定。四是及时总结DHI工作经验,发表DHI应用论文和出版专著,组织申报推广奖。近一年来发表论文7篇,参与并出版DHI相关著作2部,取得软件著作权3项,获发明专利3项,获农业部丰收三等奖1项。
5.承接同行观摩,相互学习交流。承办全国畜牧总站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培训会1期、美国BENTLY公司的中国区技术培训(全国DHI大讲堂)1期,接待了来自全国29个DHI中心的187人次的现场观摩培训;接待了来自黑龙江、山东、内蒙古、广东、山西等11个省区DHI中心31人次的专题技术交流。通过与外省DHI同行交流,集思广益,提高DHI工作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共同发展。
6.严格DHI内控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是时效性很强的工作,DHI内控管理采用流程化管理。为此,建立了以月度绩效考核为主,以积分管理为辅助的DHI中心内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DHI工作流程,通过直接量化考核牛场,实现量化考核DHI相关工作人员,打造及时、高效的服务团队,在内部形成人争先进、事争一流的良好工作氛围。利用微信群和QQ群实现每日工作总结进行积分考核,通过月度数据汇总和月度工作汇报实现月度绩效考核,每年根据日工作、月工作和年度工作,评选出全年度工作单项冠军,分别评选出出差冠军、检测样品冠军、线性鉴定冠军、后测冠军、论文冠军等单项优秀个人,对于单项工作优秀个人进行绩效奖励。
7.强化内部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一流的服务需要配备一流的技术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必须紧跟科技潮流,实现先进技术及时高效的推广。因此,制定了技术人员5年中长期培训计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根据技术服务团队人员服务情况,有组织地邀请国内外优秀的专家团队到站里进行技术讲座,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技术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全国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18个省、市参测奶牛场1506个、参测奶牛93.5万头,其中,河北307个场、13.4万头,分别占20.39%、14.3%,名列前茅。2016年度,DHI实验室全年测定奶样突破114万份,其中,完成有效检测样品达到838363份,全省参测奶牛头数达到134483头,完成农业部下达5.7万头任务量的235.94%,测定场达到307个。上报中国奶协有效测定数据达到122980头奶牛,较2015年度参测场提高72%、参测奶牛头数提高37%;上报中国奶协DHI数据质量达到84.42%,较2015年提高了2.49%;全省参测群体平均305天产奶量8043.43千克、乳脂率3.88%、乳蛋白率3.3%,群体平均体细胞数27.98万/毫升。
四、经验启示
1.规范样品测定前的预处理程序,保证测定数据准确。奶样的检测需经过42度水浴20分钟、充分震荡的过程,如果样品预处理程序不统一和标准,将严重影响测定结果,造成DHI报告解读错误,进而影响奶牛场科学高效的管理措施落实。因此,建立标准而规范的样品预处理程序是必需的,工作站采用奶样自动预处理机器人系统,将规范的处理程序和操作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化处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有效。
2.建设第三方采样员队伍,保证样品采集过程专业、标准和统一。经多年的对比研究发现,在DHI数据有效性分析中,大约有10%的样品是由于采样不准造成的。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专业的采样员队伍,使用统一的、规范的、标准的采样操作程序,采集出可靠的样品,从而保证测定数据的准确可靠。目前,河北DHI中心拥有由4人组成的一支专业采样员队伍,月服务能力为30个奶牛场、6000头奶牛,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万头奶牛,有力促进了DHI技术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
(供稿:全国畜牧总站奶业与畜产品加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