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文化硬实力亟待增强
2017-11-16杨怀伟北京市房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文│杨怀伟(北京市房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畜牧文化硬实力亟待增强
文│杨怀伟(北京市房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2017年9月26日,9只来自承德避暑山庄的梅花鹿走进故宫博物院慈宁宫花园,它们将在此生活至明年2月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此前在故宫9月展览信息发布会上介绍,9月26日至明年2月底,故宫将与承德市文物局合作,举办避暑山庄野生梅花鹿展览。其中雄鹿2只、雌鹿5只、子鹿2只。承德市文物局与故宫博物院双方决定于2017年9月26日至2018年2月底,在故宫博物院慈宁宫花园举办承德避暑山庄内野生梅花鹿展览,为确保鹿只安全和展览顺利进行,还专门选派一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一名兽医随行。“我们把它们命名为‘故宫鹿’。”单霁翔介绍,将与宫廷生活有关的活的动植物引入展览之中,是故宫博物院展览的一个新思路,可以让观众更加亲近文物和建筑,了解故宫文化。
故宫里养动物自古有之,清朝时,御花园里也曾养过鹿。鹿苑在今故宫御花园西南,与御花园东南角的鹤圈形成鹤鹿同春的景观。鹿苑里还有一座高台名“观鹿台”,台下尚存有一道半圆形的鹿圈围栏地基遗址。顺便提一句,故宫里也饲养猪、牛、羊,不过都是临时性的。这次“故宫鹿”亲近天安门五个月,时间虽然不很长,但是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从政治经济学看,畜牧业发展的四个维度,即,物质畜牧业的发展、意识畜牧业的发展、人力畜牧业的发展、时间畜牧业的发展,四位一体,统一推进,才会使得畜牧业“强起来”。四个维度彼此独立又紧密联系,四位一体,不仅是畜牧业发展,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共同载体。
一、物质畜牧业的发展
中国畜牧业是世界第一大畜牧业,在世界畜牧排行榜上,几乎物质生产总量样样都是第一的:畜禽存栏、出栏量、畜产品产量等。我们津津乐道,但是往往忽视了生产目标之外的“负产品”的产出,没有错!是负产品,不是副产品。
什么是畜牧业“负产品”?第一是粪尿、污水、动物尸体等,第二是衍生品恶臭、苍蝇、蚊虫等。畜牧业“负产品”就是畜牧业的物质边界。畜牧业的发展不是无边无际的,而是有边界的。环境保护对于畜牧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畜牧业发展的圈子越来越小。畜牧业的发展不能忽视畜牧业的环境问题,更不能忽视畜牧业的生态文明建设。
畜牧业生态文明越明晰,畜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必然越集中到“负产品”这里。你不能把好的“正产品”拿走运走、买了卖了,一甩手就大吉大利了。“正产品”和“负产品”是对立统一的,要同时考虑。
二、时间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的时间维度很神秘,也很通俗。神秘是因为人类至今也不知道时间的真谛,越琢磨时间就越不明白时间是什么,不知道时间到哪儿去了,每年春节一到大家就会问一问,无法回答:活着活着时间怎么就没了?通俗是因为畜牧业生产的时间性很强,但是,似乎我们并不是非常重视,或者说思路一直是滞后的。例如,“猪周期”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什么“房周期”、“大蒜周期”、“猪周期”必然不复存在,但是,目前类似“猪周期”问题,我们破题了吗?应该说没有。如果不断修正供给和需求的错位,我想,任何一个农产品的周期问题都不会成为问题了。
时间是人类的创造。时间的客观化就像上帝和神仙的客观化一样。我们面对一只鸡、一只鸭,鸡鸭会有时间吗?我们面对一头猪、一头牛,猪牛会有时间吗?大自然不需要时间,不需要计时器。可以说两百年前,我们中国人还不知道分分秒秒是什么意思,也不会争分夺秒,更不知道时间就是金钱。传统农业生产、“农业式畜牧业”是不需要精确的分分秒秒的,只有工业式畜牧业、现代畜牧业生产才要精密的时间。我们的畜牧业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就生产了多少吨畜产品,能不珍惜分分秒秒?一分钟一秒钟的时间相当于过去的一年、十年、一百年,时间就这样被生产出来了,人类不要再去用一辈子采集和狩猎,不用再忍饥挨饿,这就是进化,是时间中的历史。
三、意识畜牧业的发展
物质和时间看似和人类无关,但是,那些真正和人类无关的物质和意识对于人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纯粹客观化的物质和时间对于人类的发展也没有意义和价值。畜牧业的物质和时间必须和畜牧业的意识维度紧密关联起来,绑定在一起整体发展才会真正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从终极意义上讲,畜牧业意识维度的发展才会带来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业意识维度的发展就是畜牧业文化的发展。
短短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翻写了千百年甚至是上万年的畜牧业历史,这个历史变迁,不仅在于畜牧业生产了多少肉蛋奶,而且在于畜牧业每一天的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畜牧业的新意识、新梦想、新知识、新技术、新设计、新思维、新创意,在于这些新意识都不断得到实践、实验、落实。因为意识是虚的,行动、物质才是实的。
响应时代召唤,致力于畜牧文化和畜牧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故宫鹿”就是好的案例。区区9头鹿在故宫饲养,一个临时畜牧场,把“鹿”和“故宫”绑定,制造出来“故宫鹿”,这就是一项好的创意。
“故宫鹿”提示和激励畜牧业,畜牧业面对城市化,“逃离城市”的旧的意识是生产饲养误区和需要供给错位。畜牧业发展不是也不应该一味的退却,而应该进退有度,前进和后退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畜牧业自身的发展,这个意识的示范作用才是更加宝贵的。
四、人力畜牧业的发展
人力是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的时间体现,如果对哲学整体的考察一番,我们就会体会到人力的重要。人力不仅是劳动力,还有智力。畜牧业的人力维度,宏观讲就是社会需要力、生产力、共产力、消费力等人力。
以畜牧业生产力为例,畜牧业人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和物理学的力一样。发展畜牧业生产力不仅是增大积累畜牧业生产力的大小,还要时刻注意方向和作用点。那么什么是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这就要借助畜牧业的意识维度整体考虑了。这必然离不开畜牧业文化,简单说就是全社会的畜牧业的“三观”——畜牧业价值观、畜牧业世界观、畜牧业的人生观。这不是什么老生常谈,而是根本问题,畜牧业世界观要与时俱进,还要有历史和全球眼光,这是畜牧业持久、可持续、健康、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前提。环保、生态、健康是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中国,2003年“非典”之后就开始了发展转向,畜牧业也在其中。社会对于畜牧业生产力的要求不断调整,不仅仅是生产力大小,更加重要的是方向问题。
强调一下,畜牧业生产力是社会合力的一个分力,不是世外桃源。
还有一点,发展畜牧业生产一定要研究社会消费力、购买力,一味的生产,没有消费,没有购买,生产就会被迫停止,这个市场机制就是无数个社会力、个人力相互作用的结果。生产是为了消费,深入追问,人们为什么消费、购买,这样我们也就把畜牧业生产力分解开来了,成为一个个分力,深入下去,人们对于畜牧业人力维度的把握就会更加牢靠,有针对性,畜牧业的发展就会行稳致远。
五、畜牧业强起来,畜牧文化硬实力亟待增强
一提起文化,就说文化是软实力,其实不然,文化是硬实力。软实力的提法本身就底气不足,而文化是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的,任何文化一定是和物质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之所以显得软弱,就是因为文化自己阳春白雪,高高在上,不能够放下身段,和物质结合,这个物质包括猪牛羊、鸡鸭犬,也包括金钱、资本、资产、文物等。
2002年春节,我写过一篇《“牛文化”走入误区的反思》,2009年写过《走出牛产业 打造“牛文化”》,关注畜牧业文化发展,还分析过现代畜牧业观光旅游功能开发,主张弘扬中兽医文化,深深感到畜牧文化硬实力亟待增强。畜牧文化硬实力是畜牧业文化和畜牧业生产的物质、意识、人力、时间的整体融合,是四位一体的整体推进,可以深刻的和全社会互动,影响社会发展。
回到文章开头的案例,还要提一提鹿角椅,鹿角椅是《天禄永昌——故宫藏瑞鹿文物特展》的一件展品。这次活动展出鹿角椅、青玉衔灵芝卧鹿、鹿头尊等近70件珍贵文物。作为清代的皇家园林,依据帝王苑囿的养鹿传统,故宫与承德市文物局双方在故宫慈宁宫花园饲养承德避暑山庄的梅花鹿。避暑山庄从建园之初就饲养了大量的梅花鹿,现余300多只。鹿文化和故宫鹿坚持运作下去,引入资本注入,就会不断发展,软文化日益成为硬产业。但是千万不要认为饲养多少亿头鹿才是目标,关键是“一头鹿”相当于“亿头鹿”才是硬实力,不在数量多少,而在价值、意义、效益等实力的软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