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7-01-16徐文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0期
关键词:卧床优良率下肢

徐文艳

(吉林省珲春矿业集团总医院,吉林 珲春 133300)

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的临床护理分析

徐文艳

(吉林省珲春矿业集团总医院,吉林 珲春 133300)

目的分析粗隆骨间骨折行骨牵引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以84例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行骨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疗效比较,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83.3%,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2.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粗隆骨间骨折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粗隆间骨折;骨牵引;临床护理干预

粗隆骨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是临床上常见骨折。粗隆间骨主要指小粗隆水平以上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质,该部骨质血运丰富,发生骨折后易愈合,但由于年龄以及护理不当等因素,患者易出现髋内翻以及其他并发症[1]。目前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率和骨折愈合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旨在分析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的临床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4例粗隆骨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已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精神障碍患者。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2.3± 4.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6例,摔倒伤14例,高处落伤8例,其他伤4例;研究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63.3± 4.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摔倒伤12例,高处落伤6例,其他伤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对患者生命体征严密监测。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对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处理,积极做好康复护理工作[3]。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群体身体素质较差,外加骨折带来的疼痛感、长期卧床休息等因素,患者往往存在较大心理压力,出现忧虑、抑郁、恐惧等情绪[4]。基于患者这些表现应该及时给予患者一定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及时和患者沟通,向患者介绍牵引的目的,对患者提出的疑问悉心解答,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焦虑。可向患者介绍以往牵引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努力使患者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

1.2.2 骨牵引中的护理:为保证骨牵引的治疗效果,骨牵引治疗期间应给予全面的护理措施。护理中仔细观察患者的患肢血液循环,询问患者肢体感觉。牵引治疗中确保牵引重锤悬空,重锤的重量不可随便更改,如需变动需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5]。正常情况下,牵引的重量应为患者体质量的十分之一,牵引周期为3周,牵引3周后做X线片,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患者骨牵引治疗过程中卧位不可随意更改,患者如有不适应在医师指导下加以调整,以免影响到牵引效果。牵引绳应能够自如滑动,避免将衣物压在牵引绳上。床头和床尾可适当抬高,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平衡[6]。骨牵引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两侧肢体长度的记录。牵引针孔需保持干燥,用生理盐水定期清洁换药,防止发生感染。

1.2.3 功能锻炼: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较长时间段内需卧床休息,长期卧床易导致下肢深静脉栓塞、肌肉萎缩、髋内翻畸形等症,为有效避免这些症状发生,需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早期可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练习;治疗中期可适当加强关节活动锻炼,做提臀、抬腿等动作。后期骨折初步愈合后可开始练习下地站或不负重的扶双拐行走活动。活动量需适度,确保在患者承受范围内,避免负重过多造成再次骨折。

1.2.4 并发症护理: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后失去正常生活活动的能力,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长时间卧床容易引起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为有效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需要给予并发症护理干预。为防止褥疮的发生,在不影响患者骨折治疗的情况下,可让患者适当调整体位,可以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或者用毛巾擦拭身体,促进受压迫部位血液循环。为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给予患者下肢静脉泵按摩和皮下注射肝素,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术后可给予光谱高效的抗生素药物,用药时间要足够,避免患者因感染影响骨折正常恢复。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还可能引发远期并发症,患者运用牵引治疗后,会由于骨折畸形愈合造成下肢短缩和髋内翻,对患者后期行走功能产生影响。原因主要跟牵引时间有关,牵引时间过短的情况下,会导致骨折愈合不彻底,可适当延长牵引时间,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髋内翻和下肢短缩的发生概率。

1.3 疗效评价:对患者康复效果加以评定,优:患者日常生活恢复正常,无疼痛感,骨折线消失;良:患者生活可自理,患肢偶有痛感,能够全蹲或者半蹲;一般:患者生活部分自理,仍有痛感,髋部和膝部弯屈受限;差:生活无法自理,行走需拐杖,有疼痛感。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83.3%,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2.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粗隆骨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粗隆间骨折行牵引治疗过程中需给予合适的护理措施。粗隆间骨折患者通常需长时间卧床休息,长期卧床需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并发症需及时予以治疗和护理,以免对骨折恢复产生干扰。护理干预中需把心理干预、骨牵引护理、功能锻炼、饮食护理等作为重点。护理中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予以疏导,使患者对骨牵引治疗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骨牵引护理可有效确保牵引的质量,帮助患者更好恢复,提高骨折愈合速度。功能锻炼不仅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对患者预后会产生积极影响。饮食护理可以是使患者在治疗期间科学饮食,补充治疗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帮助骨折更好恢复。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83.3%,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2.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充分提示粗隆间骨折患者牵引治疗中给予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骨折愈合率和愈合速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张应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46.

[2] 陈志军.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3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6035.

[3] 刘德忠.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长期随访[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6):1676.

[4] 向川.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4):1384.

[5] 牛素梅,赵占升.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4);198-199.

[6] 余彦.粗隆间骨折骨牵引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8): 5571-5572.

R473.6

B

1671-8194(2017)20-0282-02

猜你喜欢

卧床优良率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