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2017-01-16张春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0期
关键词:风险意识手术室护士

张春艳

(辽宁省新民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新民 110300)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张春艳

(辽宁省新民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新民 110300)

目的分析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风险意识管理前、后手术患者各42例,观察对比应用风险意识管理前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手术室护士风险认知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风险意识管理后护士风险认知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应用前(P<0.05);风险意识管理应用后纳入病例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风险意识管理能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认知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使护理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手术室是展开救死扶伤神圣工作的重要场所,同样也是风险事件高发地,疾病本身、手术过程中都潜藏着多种危险因素,提升手术室风险意识是从主观方面提升风险认知度,进而有效预防或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本文旨在分析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特收集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风险意识管理前、后手术患者各42例进行了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风险意识管理前手术治疗患者42例(对照组),对象包含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轻则18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为(44.0±10.4)岁;手术类型分布: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30例。另在风险意识管理应用后同样选取手术患者42例(研究组),纳入病例一般资料、手术性质等方面信息同应用前纳入患者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室纳入护理人员资料:纳入手术室护士23名,均为女性,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5.5±2.4)岁;职称分布:护士15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所有纳入对象均遵循自愿参与原则。

1.2 方法: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风险意识管理,总结主要措施内容如下:①提升护士风险预防及控制能力,医院应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法律法规,对于典型风险纠纷事件做详细剖析,并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批次入职的护士进行再教育、再培训,制定不断进步的阶梯式学习计划,使护理人员个人素养、应急处事能力、技术水平都得到提升,定期考核保障学习效率,强化护士责任感、服务意识及法律意识,全面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②人性化管理,手术室除了正常上班时间,任何时刻都可能接受急诊手术患者,对其护理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科学实施弹性排班制度,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当日手术量、护理人员能力差异,再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排班。如妊娠期工作人员适当减少其工作量;手术室洗手护士按每台手术轮班;合理按排经常加班护士的工作时间,以免发生过度疲劳为风险埋下隐患[1]。③引入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这要求手术室护士做事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做好每一项工作,预防出错,降低危险隐患,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要求护士周期性总结,进而实现持续性进步。④强化护理质量管理,不定期对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技术熟练程度、术中配合表现、紧急救治技能等,并对其中反映问题展开分析,再做相应解决,使手术室护理质量不断提升,对于性质严重者给予惩罚。此外还需强化手术室医治物品及器械的质量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流程;严格正确洗手清洁操作步骤等。⑤急诊手术安排,急诊手术有时短时间内可能存在拥堵现象,为避免急诊手术床紧张,医院应备有待命急诊手术台;急诊手术多,手术室所有护理人员应根据需要随时处于待命状态,配合医院安排积极参与到紧急救治工作中,为病情危重患者赢取最佳抢救“时间窗”,提升抢救成功率[2]。

1.3 观察指标:应用风险意识管理前后观察护士风险认知度;统计风险事件发生率,并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卡方中/SPSS19.0中,χ2比较,以率(%)表示;t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应用前后护士风险认知度对比: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风险意识管理后23名护士拥有良好认知度23名(100%),应用前良好认知度为82.6%(19/23),应用后护士风险认知度明显高于应用前(χ2=4.3810,P=0.0363)。

2.2 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应用后研究组患者中发生风险事件1例(2.3%),对照组发生6例(14.2%),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7%(41/42),对照组为85.8%(36/42),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优(P<0.05)。

3 讨 论

手术室抢救患者过程中,护理工作贯穿始末,包括伤病处理、手术配合、体征监察等,因此手术室也是护理风险高发地,为保障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对手术室护理实施风险意识管理有着极强的必要性。医疗救治工作本身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风险本身是不可避免的,风险意识管理能降低护士出错率、尽量排除或减少风险因素,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风险意识管理后,对手术室护士采取人性化管理,合理排班;定期组织学习急救知识、法律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等,不断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个人处事能力;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等措施,研究组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优(P<0.05);此外应用风险管理后手术室护士风险认知度明显提升(P<0.05)。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能进一步强化护士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规程谨慎操作每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尽可能降低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使患者切身利益得到保障,在临床中起到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1] 王万叶.浅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7):139-140.

[2] 杨亚琼.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2):126-127.

[3] 徐鸣,张琼,王娟,等.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19.

R473.6

B

1671-8194(2017)20-0269-02

猜你喜欢

风险意识手术室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增强风险意识 提升监管能力 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网络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