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2017-01-16姜宝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0期
关键词:脑血管栓塞畸形

姜宝玲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分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姜宝玲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分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目的探究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对两组患者均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其中常规组30例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30例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23±1.35)d与96.67%,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围术期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取得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实践推广。

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护理效果

脑血管畸形(AVM)临床上可将其称之为血管瘤,属于一类非真性肿瘤[1],临床上主要采取介入栓塞治疗方案进行干预,该类治疗方案具有对患者的创伤小、手术耗时短、无需开颅、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特点[2],但是该类治疗方案作为临床上一类新型的微创方案也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纳入实验研究,并采取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案,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护理效果,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择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医护人员在所有患者入院后同其详细讲解了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意义等,获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纳入本次实验;所有患者均经过螺旋CT、脑血管造影、头部MRI等常规检查后显示疾病被确诊。

对两组患者均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其中常规组患者占据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22岁,中位数年龄为(43.26±3.45)岁;实验组患者占据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21岁,中位数年龄为(43.78±3.5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统计学处理。

1.2 护理方法。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包括严密关注患者病情,给予患者全面的病情指导,嘱咐患者遵照医师嘱咐用药,嘱咐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等。

实验组: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术前依据患者实际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排除内心的疑惑,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想法;术前嘱咐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MRI、CT等检查;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控制血氧饱和度在98%以上,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情况,并对症处理;控制患者术后血压值;鼓励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等。

1.3 评价指标:对比两组脑血管畸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将两组脑血管畸形患者的统计学资料纳入SPSS19.0的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住院时间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30例患者仅仅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常规组30例患者中术后1例患者出血感染,2例压疮,2例皮下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说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2.2 住院时间:实验组患者均在术后的6~11 d顺利出院,常规组患者均在术后的7~15 d顺利出院,由此可知,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23±1.35)d,常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21±1.62)d,说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

2.3 护理满意度。实验组:非常满意22例,满意7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6.67%;常规组:非常满意12例,满意10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度为73.33%。由此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3 讨 论

介入栓塞治疗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微导管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术治疗时可反复插管[3];另外,栓塞治疗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较高,包括术前护理与术后护理等措施,可帮助患者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实验组脑血管畸形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3.1 术前:①心理辅导:考虑到介入栓塞治疗方案属于临床上一类较为新型的治疗方案,许多患者术前存在较为复杂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疑惑、担忧、害怕等,导致患者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尽快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想法;另外,同患者主动解释该类治疗方案的重要性及意义,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消除患者内心的疑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4]。②术前准备:行手术治疗前应指导患者接受相关的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MRI、CT等检查,嘱咐患者进行检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及时告知患者检查的结果,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进行碘过敏试验与常规备皮试验,考虑到患者手术完成后需卧床休息,不能进行下床活动,因此,行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如何在床上进行大小便,告知患者床上进行大小便的意义,提高患者的配合度[5];行手术治疗前的1 d将患者周围的毛发剔除,清洁患者周围皮肤的褶皱部位,若患者情绪十分不稳定应采取镇静剂,嘱咐患者术前应保证充分的休息;行手术治疗的当天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与鼓励,并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3.2 术后:①严密观察病情:手术完成后应继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实施24h的动态心电监测工作,帮助患者持续吸氧,其中每分钟的氧流量应控制在4 L左右,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进行密切的观察分析,通常情况下应保持在98%以上[6];手术完成后帮助患者术肢应伸直制动连续6~12 h[7],对患者术肢血供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若出现四肢麻木、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情况时应注意患者是否伴有血管痉挛等情况,一旦出现该类情况应立即采取血管扩张剂对症处理;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视力模糊、头晕等情况,以防出现意外情况。②控制患者血压值:手术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若患者合并高血压与极低心功能情况时,应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处理,帮助患者将血压降低至基础血压的2/3范围,便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8]。③并发症:若患者行手术治疗前伴有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手术完成后应嘱咐患者仅仅可进行轻度的活动,嘱咐患者患肢应保持在功能位,防止出现压疮、关节变形等情况;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早期可在创伤进行关节的被动与主动训练,等到患者病情好转后可练习床边站立、行走等,帮助患者进一步恢复神经功能,减少不必要的术后并发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显示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情况可知,对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围术期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取得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实践推广。

[1] 刁再云.对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脑血管畸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4):56-57.

[2] 章园兰.伽玛刀治疗脑血管畸形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 10(4):78-79.

[3] 晏毅杰,陈丹.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6,29(4):178-178.76.

[4] 吴霞.探讨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诱因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7):201-202.

[5] 张亮.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6):94-95.

[6] 黄碧燕,吴春梅,陈碧珠等.复合手术室在脑血管畸形切除中的优势及配合[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122-123.

[7] 刘姗.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 2015,28(46):189-190.

[8] 朱文晴.对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7):242.

R473.74

B

1671-8194(2017)20-0226-02

猜你喜欢

脑血管栓塞畸形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肺隔离综合症经皮导管血管栓塞术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