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魏氏梭菌病的诊断及防治
2017-01-16
(海原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海原 755200)
牛魏氏梭菌病又称牛猝死症,由魏氏梭菌感染引起。临床以病牛突然死亡,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同时,也是肠道中的常在菌之一,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各种严重疾病。因其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给养牛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2016年7月18日上午,本县甘城乡武塘村赵台自然村农户沙某向县动物疾控中心电告,其从海原华润农业有限公司赊销的一头母牛于7月17日夜间急性死亡,求诊。接到电话后,单位派我们3人前去现场调查和诊断死亡原因。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农户沙某饲养牛10头,其中,5头基础母牛于2016年6月2日从海原华润公司赊销的。近半个月来,一直用干苜蓿草喂牛,无精料添加。死亡牛:耳号161297,黄白花,年龄16月龄左右,膘情较好,横躺在牛舍内靠饲槽旁,肚腹高度膨胀,口鼻流出红色泡沫,肛门外翻。
主诉:17日下午4点左右,喂牛时发现该牛回头顾腹,伸腰摆尾,精神异常。认为是感冒,灌服人用速效伤风胶囊2板、安乃近10片,过了一会儿,牛只吃草、反刍。晚上9时将牛拴于牛舍内,11时去察牛,发现已死亡。
临床诊断剩余9头牛,体温、呼吸、脉搏都正常。
调查附近养殖户10户,其牛羊近期都健康,没有发生疫病。农户告诉我们,他们村近2年内发生过几起牛羊只突然死亡的情况。
2 剖检病理变化及病料采集
心包积液,心耳、心内外膜出血,肺气肿、瘀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胆囊水肿,胆汁充盈,胆囊表面有出血点。肾软化,触之如泥。真胃、小肠严重出血,瘤胃黏膜脱落。
无菌采取肠黏膜浸出物、肝和脾做组织触片。
3 初步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牛产气荚膜梭菌病。
4 现场处置措施
(1)向农户说明牛病的发生属自源性,具有传染性,应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防止疫病扩散。
(2)向中心领导及时汇报疫病情况,要求乡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对本村的牛羊用魏氏梭菌苗紧急免疫接种,并安排专人进行疫病监控。
(3)现场监督农户对病牛污染的草料、粪便等清出圈舍外,堆积后覆盖塑料膜做生物热处理。病死牛在偏僻处挖坑2m深埋,污染的环境及用具彻底消毒。
5 实验室诊断
对现场制作的病料组织触片,使用革兰氏染色液和荚膜染色液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数量不多两端钝圆、直杆状的大革兰氏杆菌;荚膜染色镜检见有荚膜存在。这进一步为初步诊断的结果提供科学依据。
6 体会
本病主要是由于饲料、饮水、环境等被魏氏梭菌污染,菌体或芽孢被动物吞食后,在肠道内大量增殖,引起动物发病。另外,饲料、气候、环境等的突然变化,导致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肠道菌群失调,使得肠道原有的魏氏梭菌大量繁殖,也易导致动物发病,本次疫病发生就是例子。
(1)保持环境温度稳定和安静,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定期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不要突然更换饲料,据报道,在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硒、益生菌(补充肠道中的菌群平衡),对减少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放牧牛群在秋夏季节应少“抢茬”,舍饲牛群更换干青草时应缓慢进行,防止引起此病的发生。
(3)搞好预防接种,在魏氏梭菌的高发区及高发季节,应对牛群提前接种魏氏梭菌多价疫苗,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抵抗魏氏梭菌侵袭。
牛的魏氏梭菌病临床上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因其发病急、死亡快,根本来不及治疗,而对于一些亚急性病例采取高免血清紧急注射,并结合其他药物对症治疗,治疗效果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