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的治疗①

2017-01-16王玉明宫慧明张俊义张爱民乔佳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年5期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肌力

王玉明,宫慧明,张俊义,张爱民,孙 青,白 雪,乔佳利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的治疗①

王玉明1,2,宫慧明1,2,张俊义3,张爱民4,孙 青1,白 雪1,乔佳利1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运动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作业治疗、理疗及水疗、中医治疗、支具和辅助治疗、心理和社会因素调整、跨学科康复综合治疗等。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治疗;综述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post-polio syndrome,PPS)对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有严重影响,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十年来,PPS引起广泛关注[1]。这些患者往往年龄偏大,康复需求较高。PPS患者的康复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功能、增加活动性及生活质量。针对PPS患者,要进行对症、支持、康复、药物、肢体功能训练、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2]。

1 药物治疗

根据PPS患者各种症状的原因及发生机制,可以使用相应药物治疗解决部分问题。

1.1 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具有封闭异常抗体、清除活性补体片段的作用,从而抑制免疫损害。

对PPS患者IVIG治疗有不同观点。有研究发现,IVIG治疗能减少PPS患者疼痛,对多数患者有治疗作用;同时增加体力活动、改善肌力及生活质量。IVIG治疗对年轻、明显轻瘫、在10岁之前有急性感染的患者效果明显[3]。其他研究也发现,PPS患者的肌力、身体活动、生活质量、疼痛、细胞因子表达等方面在治疗后6个月内有显著改善。这种治疗能改善身体状况、抑制炎症过程。PPS患者IVIG治疗1年后对临床结果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有良好的影响[4]。研究认为,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慢性疼痛具有可行性,并且相对安全、副作用轻微,可以减轻PPS患者疼痛,但成本高是其局限性,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PPS患者需要进一步试验[5-6]。另一方面,也有研究发现IVIG对PPS患者疼痛、疲劳、肌力的改善不显著,生物治疗可能导致副作用,不推荐PPS患者定期注射丙种球蛋白,需要进一步确认IVIG对年轻PPS患者的有效性[6]。

免疫球蛋白治疗后,PPS患者的反应不同。需要确定哪些患者有效,哪些无效[7]。治疗前身体功能减退、下肢肌肉萎缩较重、严重疲劳和疼痛的PPS患者多有效;治疗前体能和精神健康良好、下肢肌肉萎缩较轻、疲劳和疼痛水平低、没有渐进性功能下降的PPS患者则无效。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积极结果,建议治疗选择前一类PPS患者。

因为免疫球蛋白抑制了炎症过程,治疗有效的患者是否可能存在炎性过程?这方面需进一步研究[7]。针对PPS的自身免疫机制,近年有研究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疼痛和肌无力症状可有改善,但与控制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8]。

1.2 辅酶Q10

辅酶Q10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ATP必不可少的因子。基于PPS患者受累肢体肌肉组织线粒体活性降低,而辅酶Q10对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酶的刺激作用已被证实,有研究表明,辅酶Q10对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酶具有刺激作用,并具有抗氧化作用,PPS患者症状可得到改善。虽然辅酶Q10可能对改善肌无力、易疲劳症状有一定疗效,但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药物试验证据。有初步研究对PPS患者应用补充辅酶Q10结合阻力训练,观察肌力、功能能力、肌耐力、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发现补充辅酶Q10对PPS患者肌肉功能没有效果[9]。

1.3 非甾体类抗炎药

PPS患者经常需要口服或外用止痛药缓解肌肉和关节疼痛[2]。

1.4 溴吡斯的明

有研究显示,PPS患者存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缺陷,电生理可出现中频电刺激低频递减。因此,有学者提出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溴吡斯的明)治疗PPS患者易疲劳症状的观点。

1.5 其他

有研究显示应用金刚烷胺后疲劳感有所减轻。金刚烷胺作为一种抗病毒制剂,应用于帕金森病及多发性硬化患者,对于疲劳症状有一定效果;同理可用于PPS存在疲劳症状者,部分患者有效,其机制尚不明确[10-13]。

其他可能的药物包括莫达非尼、拉莫三嗪、大剂量强的松、司来吉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人生长激素[10-13],但文献报道的疗效均不明显[14]。

PPS患者应避免使用影响神经肌肉接头递质传递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苯二氮类、神经肌肉接头阻滞剂、苯妥英钠、锂剂、吩噻嗪类及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

2 运动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CBT)

康复治疗是针对PPS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首选运动疗法,目的是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和PPS患者在步行或完成日常活动时,消耗的能量较多,应保证活动不要超过疲劳阈值[11]。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训练、低强度肌力训练对PPS患者的肌力和心肺功能有积极作用。肌力训练通常适用于肌力达到Ⅲ级的肌群,肌力不足会导致肌肉疲劳。应避免过度劳累,不建议进行单独肌肉训练。应根据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性进行功能训练,将肌力训练计划个体化,并根据肌力和耐力变化调整训练计划[11]。如果患者在逐步丧失肌力阶段,仍然可以进行肌肉训练,但其强度必须合适,适当休息。如果患者疼痛或肌肉疲劳加重,必须停止训练并重新评估。对重度疲劳的PPS患者,需根据其个体情况推荐适合的日常锻炼方法[11]。

运动疗法和CBT是治疗PPS患者的两种常用方法,但支持其有效性的证据有限。文献中,支持运动疗法的证据不充分、矛盾或信息不完整。研究发现,身体活动主动积极的PPS患者比久坐患者的疲劳水平更低。PPS患者进行肌力训练和有氧运动有显著积极影响,而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然而,文献报道的方法学质量不足或有限,有效性证据不足。也有研究建议PPS患者避免强化训练和肌肉过度使用,因为可能会加重症状,引起肌力进一步损失[1]。

运动疗法和CBT相比常规治疗是否能减轻PPS患者疲劳、改善活动和生活质量?运动疗法和CBT治疗成功的因素是什么?患者进行运动疗法和CBT的期望和经验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进一步研究[2]。新近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评估了运动疗法和CBT对PPS患者的有效性,发现疲劳并没有表现出持续的减少,没有表现出生活质量和活动限制改善,但PPS患者确实自身感受到有益[15]。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常见上肢过度使用并出现损伤,因为患者要适应步态不稳和逐渐出现的无力等下肢功能缺陷,必然增加对上肢功能的依赖。PPS患者由于过度使用会出现肩袖损伤,可进行手术修复,并于术后应用物理治疗和锻炼[16]。PPS患者的康复计划要结合诊断和具体功能缺陷制定,宜选择适度功能锻炼以避免引发疲劳,强调沟通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告诫患者不要过度疲劳[16]。

3 作业治疗

根据无障碍原则改善家居环境,使患者活动更加安全、方便,以及重新安排工作及家庭生活,提高效率。

4 理疗及水疗

理疗是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方法,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中普遍应用。研究表明,PPS患者功能下降时,单独物理治疗有效,改善可以保持至少1年。治疗中常使用不产生疲劳的练习、拉伸、按摩,每周定时规律进行。有些PPS患者需要正规治疗,包括减少疼痛、运动、步态训练、节省体力管理,有些患者只需要有关训练方法的建议。患者可以自我训练、理疗以维持效果[17]。

水疗对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有效,也对PPS患者的疼痛和肌肉功能产生积极影响[11,18]。其优点是水中运动训练的移动范围更广泛,同时减少损伤风险。水疗涉及心理调适、放松、多种方向运动等,患者能提高独立性并获得更好的运动控制和平衡。研究显示,PPS患者进行水中运动训练治疗16周,每周5次,每次70 min,能够提高体能、肌力、耐力,增强灵活、柔韧。这是近年流行的方法,特别推荐给有身体限制的肢体残疾人[18]。

5 中医治疗

中医的气功逐渐受到关注,对人体能量代谢和血液循环有影响。研究发现,其对PPS患者不耐受寒冷有治疗效果,效果可维持3个月。推测气功能积极影响PPS患者自主神经反应的调节和平衡协调的恢复,从而提高神经的可塑性。但需进一步研究气功对PPS患者的作用机制以及效果持续时间[19]。

6 辅助技术

PPS患者应配合使用合适矫形器,以减少下肢肌肉的过度负荷。矫形器和辅助器具对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缓解疼痛、预防及治疗关节畸形、步态障碍方面作用显著。其目的是稳定关节、改善步态、预防跌倒和骨折。使用辅助器具可以保持PPS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性,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

新材料的应用使矫形器重量轻、耐用性强、合体美观,随着科技进步还可实现智能化。新材料的膝-踝-足矫形器、踝-足矫形器使患者的最大步行距离显著增加,步态效率明显提高[20]。矫形器处方遵守的基本原理主要是保持步态、简化和抗负荷、保持肢体关节轴线、轻便、舒适性、设计美观。

PPS患者日常活动无力时,特别是上肢疼痛或下肢无力时,需要使用轮椅[21]。研究发现使用特殊生物陶瓷红外线发射的织物面料和床垫,可显著减少PPS患者疼痛、不耐受寒冷和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改善患者睡眠质量[22]。

7 心理治疗和社会康复

调整PPS患者疼痛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包括疼痛强度、干预结果测量、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疼痛应对等[23]。医疗专业人员应考虑影响PPS患者的幸福指数。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态度、社会态度、无障碍环境等因素均可影响生活质量,这些可以通过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和社会支持来解决。要明确告知PPS患者存在的问题,使其获得朋友、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患者可加入PPS的支持小组,与有类似情况的其他人交流学习应对经验。目前美国已有PPS的支持计划[24]。应指导这些患者利用网站咨询有关康复、自我管理、社会福利、残疾设备、住房、休闲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和建议。

8 跨学科康复综合治疗

PPS临床跨学科康复需要医生、护士、作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多方面专业人士参与[25]。过去,随着脊髓灰质炎患者的不断增加,美国花费了大量资金用于医药、物理治疗、设置专科门诊、交通、矫形支具、拐杖和矫形鞋,还有美国国家小儿麻痹基金会“March of Dimes”[1]。

PPS患者可以从个体化、目标导向、跨学科的综合康复治疗中获益。经过综合康复治疗,PPS患者生活质量、习惯建立、自我评价、自信心等方面均有改善[26]。PSS患者应与专业人士相互分享康复计划,并支持其在计划过程中积极参与和调整。PPS患者通过协作和沟通加强与康复团队的合作[26-27]。

规划和设置目标在康复过程中具有巨大作用,其本身可以提高康复的自主性、动机和治疗依从性。在目标设置过程中,PPS患者逐渐参与、积极影响其管理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并改善患者适应残疾的能力[26]。

特殊情况下,需要语言治疗师对吞咽困难的PPS患者给予治疗指导。患者发声困难时,需要配合语音运动疗法和语音放大设备进行治疗。

治疗PP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时,要改变睡眠习惯,避免仰卧位或使用辅助设备开放气道。PPS患者呼吸衰竭时需要各种辅助通气或气管切开术,必要时使用机械通气[11-12,17,24]。

9 卫生需求

近十年来,PPS患者逐渐增多,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在美国,对PPS的担忧促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自发形成社会组织,应对他们面临的身体问题和心理问题[1]。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在衰老过程中,部分会出现PPS症状。可以预见到在未来几十年里,PPS的发生应该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有临床和社会需求。一项研究指出,法国有5.5万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他们遇到的问题往往不能得到认可和重视。35%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退休,9%失业,患者常恐惧PPS出现;而移民到法国的患者中,有7%退休和24.7%失业。患者在缓解症状、矫形器具处方、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咨询、经济支持方面均需要帮助。

人们对PPS的认识还普遍不足,医生必须认识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和PSS患者所面临的问题,脊髓灰质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医生需要进行脊髓灰质炎方面知识的培训,全面检查评估患者。我们不能凭想象认为这些患者能像健康人一样成功地管理自己生活。患者也不能习惯于自身努力克服困难,而忽视相对无形的障碍,更不能因负面记忆而回避治疗[27]。患者及其家属要不断接受教育指导。基于个体化需求,患者要与包括社会工作者、心理学家、辅助技术专业治疗师等构成的多学科团队沟通[17]。

PPS患者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限制引起疼痛或疲劳的活动,活动一定要适度。PPS患者在活动时需根据自身情况使用辅助设备,以节省体力、改变出行方式。患者需要在应用步行辅助器材和步态矫形器、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不断学习。要强调的是,患者对节省体力有时难以接受,需要综合教育[11]。患者要注意保暖,减轻肌肉疲劳。PPS患者一定要防止跌倒。应处理地面、穿鞋适合、穿鞋时应注意适合地面情况,避免在湿滑或结冰地面行走。PPS患者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减轻体质量、戒烟、减少咖啡因摄入量、改善睡眠。同时,患者要保护肺和呼吸道功能[11-12,17,24]。

总之,PPS患者肌肉功能损失或下降,直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PPS患者应该接受治疗,联合应用药物治疗和多学科康复治疗[28]。

中国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数量大,PPS的发生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是骨科和康复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这些患者往往年龄偏大,康复需求较高。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矫型术后,对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进行有关PPS的健康宣教,积极治疗,是又一项残疾人工作的系统工程。

[1]Oshinsky DM.他们应当行走——美国往事之小儿麻痹症[M].阳曦,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Koopman FS,Beelen A,Gerrits KH,et al.Exercise therapy and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to improve fatigue,daily activity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ostpoliomyelitis syndrome:the protocol of the FACTS-2-PPS trial[J].BMC Neurol,2010,10:8.

[3]Werhagen L,Borg K.Effect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on pain in patients with post-polio syndrome[J].J Rehabil Med, 2011,43(11):1038-1040.

[4]Gonzalez H,Khademi M,Borg K,et al.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of the post-polio syndrome:sustained effects on quality of life variables and cytokine expression after one year follow up[J].J Neuroinflammation,2012,9:167.

[5]Tamburin S,Borg K,Caro XJ,et al.Immunoglobulin G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ain:report of an expert workshop[J]. Pain Med,2014,15(7):1072-1082.

[6]Huang YH,Chen HC,Huang KW,et al.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for postpolio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C Neurol,2015,15:39.

[7]Östlund G,Broman L,Werhagen L,et al.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in post-polio syndrome:Identification of responders and non-responders[J].J Rehabil Med,2015,47(8):727-733.

[8]Gonzalez H,Sunnerhagen KS,Sjberg I.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for post-polio syndrome: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 Neurol,2006,5(6):493-500.

[9]Skough K,Krossén C,Heiwe S,et al.Effect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in combination with coenzyme Q10 supple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polio:a pilot study[J].J Rehabil Med, 2008,40(9):773-775.

[10]Oncu J,Durmaz B,Karapolat H.Short-term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on functional capacity fatigu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ost-polio syndrome[J].Clin Rehabil,2009,23(2): 155-163.

[11]Tiffreau V,Rapin A,Serafi R,et al.Post-polio syndrome and rehabilitation[J].Ann Phys Rehabil Med,2010,53(1):42-50.

[12]李妍,黄天龙,张朝东,等.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2例[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2,20(6):680-681.

[13]何超明,马越,汤颖.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1例报道[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40(1):35-36,48.

[14]Koopman FS,Beelen A,Gilhus NE,et al.Treatment for post polio syndrom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5,18(5): CD007818.

[15]Bakker M,Schipper K,Koopman FS,et al.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f patients with post-polio syndrome and therapists with exercise and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J].BMC Neurol,2016,16:23.

[16]Carlson M,Hadlock T.Physical therapist management following rotator cuff repair for a patient with post polio syndrome[J].Phys Ther,2007,87(2):179-192.

[17]Bertelsen M,Broberg S,Madsen E.Outcome of physiotherapy as part of a multidisciplinary rehabilitation in an unselected polio population with one-year follow-up:an uncontrolled study[J].J Rehabil Med,2009,41(1):85-87.

[18]Ochoa Martínez PY,Hall Lopez JA,Mateos Valenzuela AG. Hydrokinesitherapy program using the Halliwick method on strength endurance and flexibility in a person with poliomyelitis sequelae[J].Nutr Hosp,2014,31(3):1452-1454.

[19]Ramos PE,Abe GC,Pradella-Hallinan M,et al.Effects of Dăoyĭn Qìgōng in postpolio syndrome patients with cold intolerance[J].Arq Neuropsiquiatr,2012,70(9):680-685.

[20]Hachisuka K,Makino K,Wada F,et al.Oxygen consumption, oxygen cost and physiological cost index in polio survivors:a comparison of walking without orthosis,with an ordinary or a carbon-fibre reinforced plastic knee-ankle-foot orthosis[J].J Rehabil Med,2007,39(8):646-650.

[21]Genêt F,Schnitzler A,Mathieu S,et al.Orthotic devices and gait in polio patients[J].Ann Phys Rehabil Med,2010,53(1): 51-59.

[22]Silva TM,Moreira GA,Quadros AA,et al.Effects of the use of MIG3 bioceramics fabrics use-long infrared emitter-In pain,intolerance to cold and periodic limb movements in post-polio syndrome[J].Arq Neuropsiquiatr,2009,67(4): 1049-1053.

[23]Hirsh AT,Kupper AE,Carter GT,et al.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adjustment to pain in individuals with postpolio syndrome[J].Am J Phys Med Rehabil,2010,89(3):213-224.

[24]Atwal A,Spiliotopoulou G,Coleman C,et al.Polio survivors' perceptions of the meaning of quality of life and strategies used to promote participation in everyday activities[J].Health Expect,2015,18(5):715-726.

[25]Willén C,Thorén-Jönsson AL,Grimby G,et al.Disability in a 4-year follow-up study of people with post-polio syndrome[J]. J Rehabil Med,2007,39(2):175-180.

[26]Larsson Lund M,Lexell J.A positive turning point in lifehow persons with late effects of polio experience the influence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J].J Rehabil Med,2010,42(6):559-565.

[27]Yelnik AP,Andriantsifanetra C,Bradai N,et al.Poliomyelitis sequels in France and the clinical and social needs of survivors: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00 patients[J].Ann Phys Rehabil Med,2013,56(7-8):542-550.

[28]孙雪纯,赵哲.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临床及电生理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42(6):501-504.

Treatment for Post-polio Syndrome(review)

WANG Yu-ming1,2,GONG Hui-ming1,2,ZHANG Jun-yi3,ZHANG Ai-min4,SUN Qing1,BAI Xue1,QIAO Jia-li1
1.Department of Spinal and Neural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Beijing Bo'ai Hospital,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Beijing 100068,China;2.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Beijing 100068,China;3.Dongsheng People's Hospital,Erdos,Inner Mongolia 017000,China;4.Research Institute of Rehabilitation Information,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Beijing 100068,China

ZHANG Jun-yi.E-mail:zhangjunyisw@163.com

There is no specific treatment for post-polio syndrome.The common applied therapies include mediciation,exercise,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physiotherapy,occupational therap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ssistive technology,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adjustment,inter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and so on.

post-polio syndrome;treatment;review

R512.4

A

1006-9771(2017)05-0510-04

2016-11-23

2017-02-22)

10.3969/j.issn.1006-9771.2017.05.004

[本文著录格式]王玉明,宫慧明,张俊义,等.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的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5):510-513.

CITED AS:Wang YM,Gong HM,Zhang JY,et al.Treatment for post-polio syndrome(review)[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7,23(5):510-513.

1.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北京市100068;2.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3.东胜区人民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市017000;4.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信息研究所,北京市100068。作者简介:王玉明(1965-),男,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人,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骨科及脊柱脊髓损伤。通讯作者:张俊义。E-mail:zhangjunyisw@163.com。

猜你喜欢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盖茨再捐12亿美元,消灭小儿麻痹症
春天的“后遗症”
世卫组织宣布非洲根除脊髓灰质炎病毒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脊髓灰质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