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的“仔病母防”
2017-01-16鲁道红四川省沐川县建和畜牧站
文│鲁道红(四川省沐川县建和畜牧站)
仔猪黄白痢的“仔病母防”
文│鲁道红(四川省沐川县建和畜牧站)
四川省沐川县建和乡内多家母猪饲养户曾因仔猪黄白痢造成仔猪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不佳的局面。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溯本求源,总结出仔猪黄白痢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原母猪已带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并直接由母体垂直传播感染于仔猪。因而以预防母猪为突破口,把母猪的带病带菌问题解决在产前。现将“仔病母防”详作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2011—2016年10月,沐川县建和乡的母猪饲养户因年年每窝仔猪都出现黄白痢,导致仔猪死亡数超2000只,原母猪头数由250头下降至如今的120头左右。因养殖户卫生消毒及饲养管理意识差,对仔猪黄白痢控制失策,对该病总体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致仔猪出生后几小时至10天内先后死去,死亡率高达85%。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剖解
1.仔猪黄痢。发生于仔猪出生后几小时至10日龄内,是一种极易导致死亡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仔猪短期内突然出现呕吐并排黄色浆状稀粪,内含有凝乳块,脱水、消瘦、昏迷死亡。剖解尸体常见皮下水肿,小肠充气状黄色膨胀,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表现,以十二指肠病理变化尤为明显,腹股沟淋巴结肿胀。
2.仔猪白痢。发生于仔猪8~9日龄之后、30日龄之前,是一种排出乳白色糨糊状稀粪,气味腥臭、略有黏腻感,且死亡率极低的大肠杆菌病。剖解尸体可见空、回肠黏膜卡他性炎症,淋巴结肿胀,有的形成结节状,且有些猪只肝脏呈土黄色。
三、实验室检查
从十二指肠处卡他性炎症严重区采集病料,经过特殊处理后,在37℃恒温下、pH为7.2~7.4的普通营养琼脂中培养18~24小时,可见到湿润、光滑、灰白色、凸起、边缘规整的菌落。若将此致病性菌株接种在5%绵羊血平板上,可见到β溶血。若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中,则生成紫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以上菌落检出结果,均系大肠杆菌的菌落特征。
四、诊断要点
根据仔猪日龄、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仔猪黄痢或白痢。
五、防治措施
1.严格实行消毒。母猪产前,其产房、产床可任用5%漂白粉、3%来苏儿、1%三氯异氰脲酸粉等消毒2次以上,产后带猪消毒1次/周。
2.做到干燥温暖。产房温度控制在18~22℃,湿度在60%~65%;仔猪保温箱内温度在31~35℃。
3.控制母猪日粮。产前2~3天,日粮减少至1.7千克左右;产前1天,原日粮减少至1千克左右。产后5天内,保持日粮在2~2.3千克;产后6~10天,增加至2.5~3千克。根据母猪出奶汁情况,可适当添加少量多汁、易消化的青绿饲料。
4.仔病母防。
(1)西药预防。产前1周,用盐酸土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等抗生素肌注或拌料饲喂。喂量不宜过大,时间控制在4天左右。摄入抗生素过多,宜造成母猪便秘,食欲不振。
(2)中药预防。石膏200克、知母150克、当归70克、龙胆草120克、大黄70克、枇杷叶70克、陈皮70克、黄芩100克、生地150克、黄柏80克、车前草80克、赤芍150克、麦芽80克、生首乌200克、蒲公英100克、枳实70克、甘草70克、槟榔110克、山栀120克、银花110克、元参150克,粉碎成细末,均分7份,1份/天,共用1周。用1500毫升清水煎30分钟后取药渣液500毫升,分2次混料饲喂,以体重150千克怀孕猪为标准,每次250毫升。
(3)加强管理。
不用已污染的饮水、饲料;科学接种各种疫苗;搞好清洁卫生,当天粪便及时清扫;积极开展抗体监测或实验室检查。
5.选留优良母猪。经各种净化措施后,若连续3次产仔均出现黄白痢,建议淘汰该母猪。
六、结论
母猪如同一座“工厂”,如果“工厂”已被无形污染,母猪存在安全隐患,作为“产品”的仔猪也将成“被污染品”。养殖户现行医治仔猪黄白痢,不能净化猪场,反而易导致本病在当地长期流行,成为老疫区。“仔病母防”的重点,一是加强源头管理,做到“正本清源”,清理净化好种母猪自身带病带菌的问题;二是突出防重于治,创造一个相对清洁无菌无毒的产房外部环境,以“未病先防”的养殖思维,树立健康养殖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