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2017-01-16史宇
史 宇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人民医院 病理室,辽宁 盘锦 124200)
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史 宇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人民医院 病理室,辽宁 盘锦 124200)
目的 对早期胃癌诊断中的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以31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31例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均进行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并于术后进行外科病理诊断,对手术前后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查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确诊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以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两种检查方式在确诊率及疑似确诊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胃癌大体标本病理的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距,但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敏感度高、阳性预测值高,因而其在早期的预防控制及筛查中都是有其重要应用价值的。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外科病理诊断;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可分为多发型、隆起型以及广泛型,其作为癌症的一种,在演化成为晚期后,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无需多言。且胃癌在近年来的患者正在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因而如何在胃癌尚处于早期时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进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在胃癌的治疗中是至关重要的[1],据此,本研究重点对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与外科病理检查两种检查方式在早期胃癌病理诊断中的效果进行探究,并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4年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1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48.7±6.1)岁,并对此31例胃癌患者在术前胃镜以及术后病理检查两方面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1.2 方法。外科病理检查方式为:术中时确定患者的病灶位置及大小分布情况,并将疑似病灶切除后于病理科制进行石蜡切片的制作,切片制成后于显微镜下观察,对肿瘤组织的浸润程度、转移情况、分化情况以及组织细胞学形态与病理组织类型等加以观察记录。
胃镜活检方式如下:先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选择恰当的活检部位,当为隆起型早期胃癌时,于患者的基底部组织细胞进行活检;当为凹陷型病变时,于患者溃疡部位进行组织细胞活检;当患者为黏膜下病变时,则需于患者的黏膜中央凹陷部位进行组织细胞活检。并依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活检法或定位活检法的使用选择。以活检钳与黏膜呈45°角进行取材,活检组织取出后置于吸水纸上,并以10%浓度的福尔马林固定液进行保存,再行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①确诊率及疑似确诊率:手术前后切片样本中细胞学形态、分化程度若均符合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则确诊为胃癌,若未全部符合,存在一定的差异,则暂定为疑似胃癌。②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由计算公式计算得出,能客观地反映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阳性鉴别率以及诊断符合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方法的确诊率结果对比:采用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得出胃癌25例(80.6%),疑似胃癌5例(16.1%),排除胃癌1例(3.2%)。术后外科病理诊断得出胃癌29例(93.5%),疑似胃癌1例(3.2%),排除胃癌1例(3.2%)。对两种检查方式进行统计学分析可得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胃癌确诊率更低(P<0.05),疑似胃癌率更高(P<0.05)。
2.2 两种方法的病理类型诊断结果比较:在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中,病理组织类型为:管状腺癌(3例,9.7%)、黏液腺癌(14例,45.2%)以及乳头状腺癌(14例,45.2%)此3种。在术后外科病理检查中,病理组织类型为:管状腺癌(8例,25.8%)、乳头状腺癌(12例,38.7%)、黏液腺癌(9例,29.0%)、低黏附性癌(2例,6.5%)。胃镜活检的病理诊断率与术后外科病理诊断有显著区别。
3 讨 论
胃癌在近年来的发病概率正在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与患者的个人不良饮食、生活习惯以及遗传等因素相关,且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息肉以及胃溃疡等均有可能引发胃癌的病变[2],因此在出现胃部疾病时,应进行及时的治疗,防止由于拖延而导致演化成为胃癌,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相关研究表明,胃癌患者中的大多数在开始接受治疗时已经处于进展期甚至晚期,而此时的胃癌其威胁性已经非常严重,及时采用全胃切除术,也仅能维持30%左右患者的5年生存率[3]。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胃癌的临床症状不突出,加之患者的相关意识不够,因而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临床上对胃癌的治疗提倡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早期胃癌的治疗难度要远远小于进展期及后期的治疗难度[4],由此,本研究在对于胃癌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分别采用的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以及外科病理检查,并对二者的检查效果进行了相应探究。
胃镜活检,即为上消化道内视镜检查,主要通过以仪器直接进入患者的食道、胃以及十二指肠,使相关病灶处直接暴露于视角下的检查方式,可以由胃镜上的小洞来伸入夹子选取病变组织从而进行病理诊断,而外科病理检查则为术后对患处进行切片分析[5]。本研究中,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与外科病理检查的对比之中,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与外科病理诊断相比,其确诊率相对较低,且在病理组织类型以及肿瘤分化程度等方面均与外科病理诊断有显著差异,但在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敏感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均较高,证明其在术前进行检测仍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检查方式,而结合当前较先进的内镜技术及取样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当前的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中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在胃癌的诊断中,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与外科病理诊断在诊断结果之间存在了一定的差异,但鉴于在术前进行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以及敏感度相对较高,因而其仍可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应用于临床,是一种价值较为重要的发现早期胃癌检查的方式。
[1] 吴小东,郭莉.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0):54-55.
[2] 赵博超.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5):7031.
[3] 吴建华.早期胃癌诊断中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的比较分析[J].饮食保健,2016,3(22):29-30.
[4] 吴云林,吴巍.重视内镜对胃癌前病变的检漏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5,36(24):12-14.
[5] 方莉.外科病理检验和胃镜活检在早期胃癌临床诊断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1):4143-4144.
R735.2
B
1671-8194(2017)31-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