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护理单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2017-01-16张福琴冉白灵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风评分能力

张福琴 冉白灵*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脑卒中护理单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张福琴 冉白灵*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目的 探讨脑卒中护理单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脑卒中护理单元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平均评分(82.64±5.86)高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8.76±4.36),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应对方式的平均评分为(74.36±8.24)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的平均评分(48.96± 5.46),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护理单元运用于脑卒中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临床运用价值高。

脑卒中;护理单元;生活能力;应对方式

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部疾病[1]。本病起病急,变化快,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及心理伤害,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及生活压力,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患者的情志郁怒、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气候变化、血液瘀滞而引起[2]。脑卒中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3]。脑卒中的病死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采用脑卒中护理单元模式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69例,女51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5.63 ±6.71)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经磁共振检查确诊。本次研究符合伦理道德,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排除其他严重疾病及内分泌疾病,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者,患者均无精神方面疾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指导协助家属使患者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呕吐、流口水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预防窒息,严密观察24 h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师处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对症护理措施,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

观察组患者采取脑卒中护理单元模式护理:①评估子单元:认真分析患者的资料,从生理因素、危险因素、疾病专科评估和社会情感等方面,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疾病的临床表现作出相应的评估结果[4]。②护理子单元:通过评估子单元的相应评估结果,在患者入院时有针对性的做入院宣教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24 h严密监护,根据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了解每位患者的疾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从用药的护理,情感的交流,患者的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及合理的指导,注意观察住院期间有无压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对症护理。③康复子单元: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为使患者尽快恢复到脑卒中前的生活状态,可给予患者语言的训练,适当运动,手法按摩,针灸等康复治疗方法并做好康复治疗的护理措施。④教育子单元:在患者住院的整个过程做好健康教育及反馈,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制定适合每位患者的健康宣教内容,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及卡片发放与患者,让患者了解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促进脑卒中的恢复,能尽量恢复到脑卒中前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了解更多的脑卒中知识,预防脑卒中并能做到在脑卒中发作时能采取正确的急救方法。

1.3 评价指标:①采用患者自理能力评价表即Barther指数评价量表,从患者的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小便、入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方面评估患者自理能力,总分100分,从完全独立、需部分帮助、需极大帮助、完全依赖四个方面设置分值为0、5、15分。100分患者无需依赖,61~99分为轻度依赖患者,60~41为中度依赖、≤40分为重度依赖,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可以确定患者病情等级和护理级别。②对应方式评分:运用CSQ应对方式问卷,此问卷设置62个条目,分为6个因子,退避:指逃避问题;幻想:指用想象中的美好安慰自己;自责:指责备自己,认为是自己的错;求助: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合理化:指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理由,以便减轻自己的痛苦;解决问题:指积极着手解决自己的问题,通过量表进行计分评定。各个量表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将每个项目得分相加,及得该分量表的量表分,其中19、36、39、42几道题相反选是得“0”,选否得“1”分。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行组间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取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运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护理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平均评分(82.64±5.86)高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8.76±4.36),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应对方式的评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应对方式的平均分为(74.36±8.24)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的平均评分(48.96± 5.46),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约7000万人,每年新发的脑卒中患者200万人,每年因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人数165万人,近几年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居全球首例,发病率增长迅速[5-8]。长期抽烟,过量饮酒、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肥胖、精神压力过重、糖尿病血糖未控制在正常水平都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做好脑卒中患者的预防及发病后的护理是降低死亡的重要措施,做好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导和家庭护理指导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尽快恢复到脑卒中前的生活状态。

本文就脑卒中护理单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做了相关研究,结果经两种不同的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平均评分(82.64±5.86)高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8.76±4.36),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应对方式的平均分为(74.36±8.24)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的平均评分(48.96±5.46),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生活整洁和进行独立的生活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基本活动,应对方式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对不可避免的各种压力情境,对个体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相同的压力水平对不同的人影响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这种影响差别主要取决于个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综上所述,脑卒中护理单元运用于脑卒中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应对方式,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掌握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认识疾病预防及治疗、康复的重要性。改善患者的脑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临床运用价值高。

[1] 东梅,李燕,陈迎,等.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作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4):305-307.

[2] 叶维敏,留盈盈,洪显钗.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新中医,2015,47(8):274-276.

[3] 韦红.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5,1(2):13-15.

[4] 王柏善,赵湛,缪晓路.早期桥式运动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7):1076-1077.

[5] 武艳红.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5,19(14):1968-1969.

[6] 李华.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6):140-142.

[7] 冯朝晖.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13):96-97.

[8] 王改勤.探讨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217-218.

R473.74

B

1671-8194(2017)01-0245-02

*通讯作者:E-mail:664670151@qq.com

猜你喜欢

中风评分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Disorders of the brain-gut interaction and eating disorders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我给爸爸评分
A2DS2评分与AIS-APS评分在预测卒中相关肺炎中的表现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