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
2017-05-15赵世清
赵世清
(沈阳市大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
赵世清
(沈阳市大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目的 探讨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收到的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合格标本在所有标本中所占比例,找出不合格标本出现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 在300份送检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有80份样本不合格,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6.7%。此外,水质检测不达标的有17份,所占比例为21.3%,卫生餐具的检测不合格率相对较高,有26份不达标,所占的比例为32.5%,一次性消毒餐具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21份,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6.3%,空气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16份,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0.0%。在质量控制对策方面,需要加大对此种类型的监控力度。结论 从本次研究中发现,公共卫生用具和一次性消毒餐具检验标本不合格所占的比例最高,标本本身达不到检验的标准和标本本身的质量出现问题是造成微生物标本检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此外,疾控中心内部,还需要充分调动每个不同部门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最大程度优化检验流程,加强人员培训。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很好地提高样本检测质量,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对策
微生物检验包含了多种学科,例如,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等。从临床的角度来看,该项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通过此项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提高传染病的防治水平,检测,对卫生细菌学和医院的消毒质量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3]。本人通过研究与实验,得到了一定的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中心进行生物标本检验的样本300份。一次性消毒餐具、水质、公共卫生用具、空气等样本。经检查,所有标准均符合做生物检验标准。
1.2 方法:公共卫生用具微生物检验的方式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测,重点观察的是各种细菌以及微生物指标,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明确检测的标准,具体操作如下:①采集:对相关检验人员进行培训,避免在采集的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减少微生物样本出现不合格的概率;②运输:运输过程中避免包装破损等问题。③疾病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工作:要求操作员有较高的水平和业务处理能力,所以,培训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从根本上解决操作失误的出现概率,同时还能帮助操作人员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④对于出现的问题,必须要进行记录并且上报上级,这样才能逐级管理,并且提高管理效率。⑤从组织结构来看,疾控中心不同的部门完成不同的工作,从而提高整体效益。所以,充分调动每个不同部门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最大程度优化检验流程,加强人员培训。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很好地提高样本检测质量。这一发现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1.3 评价指标:观察微生物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分布,并对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记录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使用χ2进行检验,P>0.05,则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80份样本不合格,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为26.7%。其中,水质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17份,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1.3%,公共卫生用具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26份,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32.5%,一次性消毒餐具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21份,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6.3%,空气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16份,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0.0%,监测的基本条件和质量出现问题是主要的因素。见表1。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水质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45份(37.5%),公共卫生用具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40份(33.33%),在对一次性消毒餐具进行检测时,不达标的有15份,占比达到12.5%,在对空气进行检验时,不达标的为20份,所占比例为16.67%。通过对上述不达标现象进行分析发现:①样本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实验的环境没有达到相关标准、检验员程序不当、在采集的过程出现问题等,导致样本达不到检测的基本条件的情况发生。②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检验仪器和试剂的操作方法以及检验标本保存的方法和时间等主客观因素都会对微生物的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如下质量控制措施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率,针对上诉两大类原因可采取相关的质量控制对策有:
表1 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
3.1 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在本组研究中,由于操作过程出现失误导致结果不准确的比率为25%,这是相对较低的一个指标。此外,随着产品的不断发展,以及检测标准的完善,对于检测设备的要求以及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充分发展检测技术。近年来,我国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大大降低了检测的失误率,但是也增加了检测的难度。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还要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尽量控制检验误差的出现[4]。
3.2 严格按照检验仪器和试剂和说明书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隔离服是技术人员必须要准备的,否则就会产生污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还必须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防止出现意外情况,采用紫外线对无菌实验室舫消毒,确保检验环境的安全性[5]。
3.3 进一步规范检验标本的送检程序:如在检验过程中,如果不遵守操作规范,就非常容易导致标本出现污染,最后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要想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需要正确采集、运送和处理标本。这就对标本采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清楚掌握不同标本培养方法之间的差异,还需要了解不同标本正确的采集方法和保存方法。
3.4 实时详细记录问题标本:此外,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必须要及时记录,这样便于后期对意外情况进行分析,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和出现。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知,导致出现不达标的因素很多,一般都是由于标本污染和程序不当两个方面,所以,疾控中心需要对不同的部门进行协调,最大化工作效率,尤其是要对每日的工作安排进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6],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的素质,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验,正确保存检验标本等是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的重要措施。
[1] 张常玉.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0):1870-1871.
[2] 马海霞.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2):102-103.
[3] 兰海丽,欧阳能良,卢兰芬,等.临床微生物培养不合恪标本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6(5):361-363.
[4] 李慧怀,唐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1:41-42.
[5] 张维娜.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4):199-200.
[6] 周原,李洪艳,张云.住院患者检验标本不合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479-481.
R446.5
B
1671-8194(2017)01-02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