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

2017-01-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期
关键词:气囊颅脑气管

金 钵

(锦州市第二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颅脑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

金 钵

(锦州市第二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 将颅脑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护理经验进行分享。方法 通过对套管护理、机械通气、感染及出血、气道湿化与分泌物的吸出的护理,保证患者的气道状态尽量接近正理状态,清洁,无感染。结果 通过实行优质的护理措施,我科收治的颅脑外科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率方面均有明显提高。100例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后,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的干预,全部患者的呼吸功能均得到有效保障,无呼吸衰竭的发生。结论 护理工作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良好预后的前提之一,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患者术后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颅脑外科;气管切开;护理

颅脑外科患者因呼吸功能不全而需要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治疗,长期的气管插管又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为了避免这类并发症,通常选择在1周左右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也是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之后的护理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和手段,现在就将颅脑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护理经验分享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颅脑外科患者100例,因需要解决呼吸道梗阻或排痰不畅等症状,而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疾病类型为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等。患者年龄22~73岁,浅昏迷状态及嗜睡21例,中度昏迷状态46例,重度昏迷33例。手术方式均为全身麻醉下气管切开,人工套管置入。

2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2.1 套管及气囊的护理:术后患者应头稍后仰,缓解插管压迫咽后壁。每1~2 h将头部转动一次,将导管压力点移动。套管应妥善固定,以避免因呼吸运动而引起的移动,导致导管损坏气管黏膜,或与呼吸机回路脱开。一般用丝带绑在患者颈部做固定,管周围的纱布垫保持清洁和干燥,纱布垫1~2次/天更换,以防止切口感染。根据气囊的大小可分为低容高压气囊、高容低压气囊等。气管的毛细管血管压力约为30 cm H2O,为了避免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临床上常规使用高容低压气囊。给气囊充气时最好有压力测量装置,无条件测量压力,需要掌握最小有效压力技术,即可保证吸气不漏气,又要防止因胃反流而引起误吸。

2.2 加强呼吸监测,根据病情选择机械通气:加强对患者意识,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负压、双肺呼吸音的监测,定期进行动脉血气监测,根据PaO2和PaCO2等监测指标及时合理的使用机械通气。合理设置和调整机械通气参数是发挥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否则,不仅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还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另外要注意查看连接是否紧密,管道是否打折、扭曲。呼吸机相关肺损伤与高气道压力相关,在机械通气和肺组织扩张时增加肺容量。因此应调整氧浓度、呼气末容积和呼气末正压和吸气峰的变化,并监测患者的气道压力变化,减少肺损伤的发生。

2.3 注意环境与气道的温湿度调整: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外界的空气没有通过鼻腔的加温、加湿和除菌而直接到达肺内,这对肺和气管都是一个不利刺激,需要通过护理手段进行改善。室内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湿度和稳定,其中室内温度在20~24 ℃度最佳,湿度在50%~60%最佳。要控制家属的探视时间,并做好无菌隔离。人工气道建立后,破坏了正常的生理温度和湿度。如果我们不保证气体湿化和温度,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下呼吸道黏膜干燥,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导致排痰不畅,气道阻塞,肺不张和激发肺炎等并发症。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潮气量严重不足,分泌物黏稠,说明湿化不足,应该适当增加湿化或缩短时间间隔。如果患者分泌物过度稀薄,过度频繁的咳嗽,患者烦躁,发绀加重,说明湿化过度。

2.4 切口感染、出血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术后要对切口的纱布垫每日更换,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术后前2日,由于切口渗血较多,纱布很容易污染,要及时更换,防止其成为细菌培养基,进而引起切口感染或肺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切口有轻微出血的患者,可采取将黏有血管收缩剂的纱布填入到患者的切口进行压迫止血;对于出血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将患者的创口打开,采取结扎血管进行止血。

2.5 做好吸痰操作:根据气管导管的直径,吸痰管的直径不超过气管导管的直径1/2。当抽吸压力过大时,可引起肺内负压,肺泡塌陷;如果吸力不足则无法有效吸痰。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可用无菌吸痰管。最好戴无菌手套进行吸痰操作。高浓度氧吸入2 min后吸痰,增加氧储备。将吸痰导管尖端插入无菌生理盐水中,以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并具有润滑作用。然后轻轻地在没有负压力的情况下插入气管导管,当达到一定深度时,轻轻旋转,同时慢慢退出吸引,不宜做上下吸引。每次吸痰操作不应超过15 s,如果痰一次不能完全吸净,先吸氧或接呼吸机,使血氧达到90%以上,再进行操作。

3 结 果

通过实行优质的护理措施,我科收治的颅脑外科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率方面均有明显提高。100例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后,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的干预,全部患者的呼吸功能均得到有效保障,无呼吸衰竭的发生。在原发病治疗方面,72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18例患者病情控制稳定,无恶化倾向,10例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3 讨 论

维持室内良好的通风与消毒,保持合适的温度与湿度,有助于患者的护理。在做好专项护理的同时,还应该做好基础护理。例如患者口腔护理,鼻腔部护理,及时进行抗菌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翻身、叩背,促进其自主排痰。同时,也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用亲切和蔼的态度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安抚患者的情绪,能尽量配合治疗,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经验表明,置管正在患者体内存在的时间越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就比较高。此时,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就需要采取合适的时机及时的进行拔管,以减少感染症状的发生。在此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面对危机所保持的镇定态度,那种忙而不乱的工作作风和对医疗措施实施的准确性的分析,以及对急症患者心理上的抚慰,对急症患者在手术后恐慌心理的消除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有效的调节急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对急症患者手术后心理压力的减轻和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也有着重要帮助,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R473.6

B

1671-8194(2017)01-0179-02

猜你喜欢

气囊颅脑气管
高田气囊案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
气囊助浮大型导管架下水可行性研究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