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坐位起立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1-16杨舫容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期
关键词:训练组偏瘫康复训练

杨舫容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辽宁 盘锦 124010)

强化坐位起立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效果观察

杨舫容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辽宁 盘锦 124010)

目的 研究强化坐位起立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住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方法,72例患者分为常规训练组和强化坐位起立训练组。常规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强化坐位起立训练组在常规训练组基础上加强化坐位起立训练。比较康复效果。结果 训练后强化坐位起立训练组对比常规训练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改善更显著,住院时间也更短,P<0.05。常规训练组满意度低于强化坐位起立训练组P<0.05。结论 强化坐位起立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平衡能力的提升,缩短康复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强化坐位起立训练;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临床效果

平衡功能障碍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后遗症,可增加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风险,对其功能独立、活动情况和生活质量均造成影响。平衡功能跟坐位至站立位密切相关,是静态稳定姿势经活动变化转为准静态姿势的过程[1]。本研究对强化坐位起立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住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方法,72例患者分为常规训练组和强化坐位起立训练组。

36例强化坐位起立训练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区间41~80岁,年龄平均值(57.34±12.29)岁。36例常规训练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区间41~80岁,年龄平均值(57.15± 12.0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常规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躯干肌收缩训练、神经促通训练、神经肌电刺激、日常活动能力训练等,每次45 min,每天2次,每周5 d;强化坐位起立训练组在常规训练组基础上加强化坐位起立训练。①转移坐位重心。以合适高度端坐,双足脚掌着地,双手握紧,身体逐渐前倾,重心前移,对患侧膝关节进行固定,避免倒向内侧或外侧,双手伸向前下方,臀部离开凳子,进行髋关节前屈,反复练习直至可独立控制。②坐位起立。训练要点在于双侧足底着地,患足、健足平行或健足在前方,避免健侧代偿。a.患者双膝关节和重心前移后,坐于60 cm高凳子(确保高于膝关节),操作者在患侧一边协助对患侧膝关节进行固定、前移超过足尖;一边从腰后对健侧股骨大转子处进行扶持,确保患侧身体负重。将臀部抬起时,身体重心前移,躯干伸展,完成起立动作,控制患侧膝关节时用力向足尖方向按压。b.逐渐降低凳子高度,使其跟膝关节登高,训练起立。c.错开双脚,健侧脚前移一个足掌长度,训练起立。d.健侧脚位于20 cm高台阶,控制姿势,避免中心偏向健侧。e.继续降低凳子高度至低于膝关节,训练站立[2]。除此之外,还应在训练全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并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训练环境,做好相关健康教育工作中。③心理护理。在强化坐位起立训练过程中,患者可因训练难度大而存在担忧、焦虑等心理,或因怀疑训练效果而存在疑虑心理,因而,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可在训练过程播放轻音乐、采取家庭支持、加强跟患者沟通等形式减轻患者的焦虑感,并提高训练的配合度,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④康复训练。对患者说明强化坐位起立训练的意义、目的、阶段化目标等,以提升患者对强化坐位起立训练的认识,更好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提高康复训练的信心。⑤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训练环境,保持安静、空气流通、光线良好,避免不良刺激对训练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比较训练前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的差异,并对两组训练的满意度、住院时间进行比较。Berg平衡量表评分标准:量表评估内容包括坐位、站立、坐-站、单足站和转圈14个动作,根据患者完成质量进行计分0分最低,4分最高,总分56分,分数越高,说明平衡功能越好[3]。满意度的评估:在训练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主要调查训练过程护理人员的态度、训练技能、健康教育情况、心理疏导情况等的满意度,并以分数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在90分以上视为非常满意,在70~89分视为比较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统计脑卒中偏瘫患者相关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和组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 结 果

2.1 两组训练前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的差异比较:训练前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相似,常规训练组为(36.67±7.32)分,强化坐位起立训练组为(36.44±7.93)分,P>0.05;训练后强化坐位起立训练组对比常规训练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改善更显著,常规训练组为(39.02±6.12)分,强化坐位起立训练组为(46.67±7.34)分,P<0.05。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常规训练组36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有12例,比较满意有17例,不满意有7例,满意度为80.56%;强化坐位起立训练组36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有25例,比较满意有11例,不满意有0例,满意度为100.00%,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强化坐位起立训练组住院时间为(10.67 ±2.13)d,常规训练组住院时间为(13.24±2.52)d,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平衡功能是确保人类正常完成各项动作、日常活动的保证。平衡功能的维持需肌张力、肌力和感觉整合功能的综合维系,确保身体重心位于双足支撑面。脑卒中患者因运动或感觉传导通路障碍,可导致上述维系因素打破,最终导致运动控制和平衡功能失常,丧失正常步行、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能力,影响其康复和社会回归[4-5]。

强化坐位起立训练是一种平衡功能训练方式,其对器械、技术要求低,经简单培训可于家庭或社区完成,可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康复手段。强化坐位起立训练经转移坐位重心、循序渐进坐位起立,可逐渐改善患者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促进其动静态平衡功能的提升[6]。

本研究结果显示,强化坐位起立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平衡能力的提升,缩短康复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1] 梁天佳,吴小平,龙耀斌,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53-356.

[2] 廖亮华,方玮,刘木朋,等.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眼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 37(11):826-829.

[3] 荣积峰,吴毅,路微波,等.四肢联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0):1063-1065.

[4] 曹秀丽,梁英,陈瑞军,等.足部运用Rood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3(32):52-53.

[5] 王亮.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功能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23(1):78-79.

[6] 吴琼,丛芳,宋桂芸,等.水中平板训练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 17(2):207-211.

[7] 刘孟,倪朝民,陈进,等.早期坐-站转移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30(5):335-338.

R743.33

B

1671-8194(2017)01-0140-02

猜你喜欢

训练组偏瘫康复训练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