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疫病防控措施
2017-01-16张冬梅陈永进
张冬梅 陈永进
(1.璧城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760; 2.健龙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785)
猪疫病防控措施
张冬梅1陈永进2
(1.璧城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760; 2.健龙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785)
生猪养殖将逐渐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而与此同时,生猪疾病的发生大大影响生猪产业的综合效益,威胁生猪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给养殖户主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及病因分析
1.1 仔猪
仔猪出生到断奶1~2周,此阶段为仔猪致死类疾病高发期,致死率高达60%以上。由此,务必注意此阶段的疾病防控与饲养,明确此养殖阶段可能出现的猪病类型,针对开展防控工作研究。仔猪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多为产子母猪身体状况较差、饲养环境卫生状况不良、饲养人员饲养管理仔猪方式不当。在断奶以后,仔猪体内母源抗体逐渐降低,此时仔猪极易受到疾病威胁,成活率降低,因此,必须提升其母源抗体,帮助仔猪度过危险期。
1.2 育肥猪
处于育肥阶段的仔猪,正值生长关键期,生长速度加快,各种疾病纷至沓来。此时,仔猪抗病能力略有提升,感染疾病概率有所降低。经调查证实:寄生虫疾病、传染性疾病等为此阶段高发关键期,严重影响仔猪育成率。而且,在此阶段,常见的猪病多数为慢性疾病,不仅会影响仔猪生长发育速度,同时会影响后期仔猪营养摄取,阻碍使用饲料在仔猪体内的转化率,一定程度上导致养殖成本增加。由此,生猪育肥阶段,务必执行严格的疾病防控措施,切实将猪病控制在摇篮阶段。
2 疾病流行特点
2.1 非典型型病例增多
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大量预防免疫生物制品应用于生猪养殖工作中,对传统生猪疾病起到一定程度上的预防作用,有效改善猪伪狂犬病以及萎缩性鼻炎(猪传染性)等病暴发,最大限度上控制疫情,降低养殖户的损失。但是,随着生猪养殖业扩张速度加快,牲畜禽蛋流通迅速,生猪养殖业规模化发展造成生猪疾病数量不断增加。饲养人员不能盲目实施生猪免疫工作,必须有针对的监测抗体,动物保健相关复方制剂可以影响生猪临床症状,使之表现出非典型性,对生猪养殖业提升经济效益带来制约。
2.2 细菌性疾病控制难度大
生猪疾病防控阶段,饲养管理人员会尝试用各类抗生素药物,去降低猪病的感染和发生,避免猪病造成的严重损失。但是,随各类抗生素药物的食用,猪体自身很可能产生耐药抗体,当再次服用抗生素药物时,往往不会再次起到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生猪体内细菌种类居多,由此可选择抗生素成本增加,严重影响猪病防控成本。而与此同时,一旦暴发细菌性疾病,随耐药性的形成,可用抗生素药物的控制性不强,危害将越来越大。
3 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3.1 加强仔猪生长期管理
仔猪生长期不同阶段,需要保证其充足的营养补给。在此,需明确这样的理念,养殖效果好坏直接关系仔猪生长速度。尤其在仔猪断奶后,成活率受养殖好坏的影响更大。由此,需确保充足新鲜的初乳补充,确保仔猪体内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以增强仔猪自体抗猪瘟、猪腹泻等疾病的能力,降低感染病害的概率。
3.2 重视仔猪发育期管理
仔猪生长发育期间,务必改善养殖管理,重视环境清洁卫生,注意清扫养殖圈舍,定期更换垫土,圈舍周边及散养圈喷施消毒药剂。同时,还应注意在棚顶、内外墙等区域喷施消毒药剂,切实降低舍内致病菌数量。根据流行病发生情况,注意饲料中添加抗病毒素,降低感染 猪病的可能。目前,正值春秋季节,生猪痢疾、呼吸道疾病、回肠炎等疾病,同时有高发的可能。建议,在此病流行前一周,饲料中适量加金霉素、多西环素、支原净等药物,同样能起到不错的防控效果。
3.3 定期做好疾病监测
饲养人员定期监测疾病可以显著降低生猪患病概率,提升生猪免疫力。养殖户可以将监测点设置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的主要场所内,并对其余地区输送的生猪进行实时监测,重点监测近期发生过疾病的生猪,编制流行病生猪检测报告,临床观察生猪。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生猪肌肉或皮下注射定量猪蓝耳病疫苗等,以此增强生猪抗病能力。在乳猪中,其体内母源抗体随时间流逝而逐渐减少,一个月左右生猪体内母源抗体已然无法保护乳猪,此时需要在乳猪体内注入猪瘟脾淋苗,等乳猪长至65d左右时实施二次注射。
4 结语
随生猪养殖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猪病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导致各类猪病肆虐,严重影响养猪经济效益。由此,对待生猪养殖工作,务必要提高认识,认真做好防病措施,坚持清扫圈舍,消毒圈舍,改善通风,确保舍内清洁卫生干燥,确保生猪顺利生长,为生猪增产创收创造条件。
[1] 沈永恕,席磊,朱宽佑,等.河南省规模化猪场母猪淘汰原因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12,48(2):52-54.
[2] 陆胜伟,王丽青.猪病防控技术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1):127.
[3] 杨玉凤,楚生广.猪病防治难的原因分析[J].养殖技术顾问,2012,(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