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防控
2017-01-16王世雄穆天龙刘丽仙霍海龙
王世雄 穆天龙 刘丽仙 霍海龙
(1.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12; 2.镇雄县畜牧兽医站,云南镇雄 65720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防控
王世雄1穆天龙2刘丽仙1霍海龙1
(1.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12; 2.镇雄县畜牧兽医站,云南镇雄 657200)
本文针对猪传染性胸腺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同时对不同程度的病例提出治疗及综合防制措施,为广大养殖户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猪传染性胸腺膜肺炎 症状 诊断 防治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病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发热以及急性败血症和咳嗽,在现代养猪业属于严重疫病,已经被国际认可。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产业得到了巨大发展,尤其是养猪业,全面向现代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但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就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体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可导致肺部出血、纤维素性渗出以及其他病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短时间内就可发病,并且很难治愈,给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
1 病原体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呈微小或稍大球杆状或杆状菌,偶尔以丝状形态,具备多形性以及两极染色,相对静止。具有厌氧性,其生长环境依靠CO2的气体,V因子是其离不开的。菌落比较细微,呈透明状以及黏液状形态。因为葡萄球菌生长期间能够使V因子给予合成,并在周围培养基中蔓延,所以,在绵羊鲜血琼脂平板上培养试验:第一步要划线接种葡萄球菌,第二步接种本菌,这时紧挨的本菌菌落处于很好的生长,具有非常明显的溶血性,此现象以“卫星”命名。本菌为黏膜寄生菌,十分严格,如果条件允许,致病菌能够对不同器官构成严重威胁。
2 流行病学
该病对猪的感染范围十分大,各个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的猪都会被感染,以断奶仔猪最为容易被感染。6周龄、5月龄的猪比较常见,以3月龄仔猪易感最为典型,病猪和带菌猪是重要传染源。再则APP的传播是由空气飞沫为介质,在感染猪的鼻液和扁桃体以及支气管或者肺脏等一些器官是病原菌的生存地,呼吸和咳嗽以及打喷嚏都可以排出病菌且进行传播,呼吸道吸入可传染,直接接触可传染;被病原菌污染过的用具、物品也可被当作传播介质;本病也可通过带病鸟类或者其他动物传播。
该病的发病季节性比较突出,4~5月以及9~11月比较常见,可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加快传播;另外还有一点,改变其饲养环境、猪群的不断变换或者长途运输途中因密度大、湿度不适中,通风不良等原因都可造成病发或者加快传播速度,这种情况极易造成猪群病发甚至连锁死亡。目前,养猪业呈规模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新的特点被普遍认为:
(1)饲养管理条件达不到,断奶仔猪易发病,易死亡。之前仔猪虽易发病,但病情容易控制,一般不会造成死亡,现如今仔猪极易发病且发病后不容易控制而造成死亡,这种情况越来越常见。在不少中小型养殖场较为常见,刚断奶的仔猪,由于饲养管理条件达不到,又因气候突变和饲料的变化等因素,这些都导致了病发,最终大量死亡现象发生。
(2)规模猪场易发病,隐性感染成为重要传染源。目前,规模养猪业的发展加快,异地之间的交易越发频繁,猪群经常被长途运输,这就使隐形感染猪类似于种猪携带病原进行异地运输造成了异地传播;再则大部分规模猪场的饲养呈高密度特征,具备严重性的隐性感染。病愈猪以及隐性感染猪都是潜在的传染源。
(3)普遍发生混合感染,难防治,损失严重。大多数养殖场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和春季,为了保证猪的饲养温度很少进行通风换气,这样使得饲养环境的空气质量变得越来越差,最终导致病发。呼吸系统疾病在一般情况比较容易传播并且不容易防治,并且经常发生混合感染。通过很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如今在医学临床上将近75%的病例可与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病等进行混合感染,这就使病情的越发严重,造成了更高的病发率和死亡率以及防治难度,损失严重。
3 临床症状
发病猪体温40.5℃~42℃以上。精神不振,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常站立,跛行,步态僵硬,继而出现身体颤抖,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躺卧等症状,张口伸舌,耳鼻及四肢皮肤经常出现蓝紫色状况。
本病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发生此病的猪场表现为急性型,但一般猪场以慢性型为主。
(1)慢性型
慢性型受到急性和最急性的影响,体温不变,减缓成长速度,因为食欲不好造成料肉比也较差,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有咳嗽现象,发病的猪较迟缓,惰性明显,只在进食时才动,少数猪有患关节炎的可能。
(2)急性型
不同的生活圈及相同生活圈的大部分猪发病,病猪体温保持在41.5℃~42℃,心率加速、咳嗽、食欲不振,无力,鼻子会有混类似血泡沫状物体溢出,两三天的时候将近一半的病猪的死亡,个别会有发展成慢性的情况。
(3)最急性型
发病最急的猪一半在病发前看不出来,只是死亡的突然,患最急性型的猪的结果几乎都会死亡;有的猪发病后体温会超过42.5℃,无精打采、心跳加快、无力、食欲不振;导致心脏功能减退,血液循环不顺畅,五官和身体都出现异常;最后无法呼吸、体温急速下降,口鼻溢出混血的泡沫状物质,最终导致死亡。
4 剖检变化
(1)肉眼病变两侧肺变为紫红色。此时肺叶切面似肝状,肺间质有血色胶冻样液体。有肝脏瘀血、呈暗红色。腹股沟浅淋巴结以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变为紫红色。胸腔内有积液,胸膜表面覆有纤维素样渗出物以及胸膜发生粘连。
(2)有肺泡变化。胸膜上有大量呈网状以及条索状的纤维渗出物覆盖,且纤维素内混杂有炎性细胞。肺泡壁小血管有扩张瘀血以及上皮肿胀现象;有小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现象,管腔内有破碎细胞残屑。很多肺泡壁上皮肿胀以及血管扩张瘀血,肺泡内有大量呈网状的纤维素、炎性细胞以及少量渗出液。
5 诊断
(1)细菌分离试验。关于细菌的分离鉴定取病猪肝、染色,有革兰氏阴性的短小球杆菌,无芽孢。
(2)溶血试验。我们将该菌接种于6%绵羊的鲜血琼脂平皿培养基,呈现溶血情况。
(3)卫星试验。将该菌在划线接种后,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平皿中央呈十字接种,38.1℃、24h后观察,在葡萄球菌接种线的周围处,有针尖大小呈半透明的圆形菌落生长着,离接种线的地方远则难以生长。
6 治疗
药敏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这种病的病原体对青霉素和土霉素以及环丙沙星十分敏感,对于林可霉素和红霉素来说一般敏感。重症以及食欲不振的使用青霉素进行肌注,每次100万IU肌注给每头,连续一至三天每天两次到四次。
7 综合防控措施
7.1 引种检疫和自繁自养原则
对猪场生物安全进行强化,对引种检疫要重视,断绝病原传入的可能。未发病的地区以及猪场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每批猪出舍后,必须对猪舍进行彻底清理,并且要进行多次消毒,新一批猪进之前一定要空舍至少两天,这就防止了出现交叉感染以及连续性感染的情况,有效防止疫病感染;引种的猪必须为非疫区无病猪场,要重视引种检疫,且引入后给予隔离观察,然后补注疫苗,最后确认无病后再进行入舍饲养,断绝病原传入的可能。对已污染的猪场,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清除阳性带菌猪,并制定药物预防方案,逐步建立健康猪群。
7.2 严格管理
要重视对饲养管理,密度要合适,通风换气很重要,温湿度要适中,保持好日常的卫生消毒,使之生长环境优良,避免不良因素影响,这对该病的预防很重要。冬春季节要特别注意温差的影响,防寒保暖工作要做好,猪舍要有好的空气流通,对圈舍和环境以及用具等要按时消毒;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防发生应激反应而诱发该病。
7.3 坚持预防为第一,免疫接种要定期,开展药物预防要有针对性
免疫以及药物预防可以有效控制本病,现如今市场上有足够灭活苗能达到定期免疫接种的实施。第一次免疫接种在4~7周龄,第二次免疫接种在2~3周之后;母猪在产前4周必须进行免疫接种;要是能应用国内主要流行菌株以及本场分离株制成的灭活疫苗或新的基因缺失苗预防本病,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猪瘟、副猪嗜血杆菌、蓝耳病、支原体肺炎等疾病也要严格预防,这有效使猪群对APP的易感性降低。
7.4 隔离病猪,及早用敏感药物治疗
若病发,要分个体的大小以及病情的轻重程度来进行隔离治疗;与此同时要对猪舍和猪栏以及周围环境、衣服和用具等用广谱消毒药轮换使用,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对尸体和排泄物以及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本病的防治过程中,为防止细菌产生抗药性,应有计划地定期轮换用药,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具体药物。
(1)发病轻微个例。针对发病较轻的,尚有采食能力的个别病猪,能够群体混饲或者进行饮水给药。以下为具体方案:使用氟苯尼考100g/1000kg加入饲料中,进行多天不间断喂养,一周后再用一半的剂量喂养两周以上;也可以用头孢噻呋100g/1000kg加入饲料中,不间断饲喂5天后再用一半的剂量喂养两周以上。而对于哺乳仔猪以及不食病猪的情况,采取饮水给药的方式,用盐酸多西环素15g加入100ml饮用水中,不间断饮用一周。对病情较轻的病例,在病情好转后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用量为600g/1000kg,连用1周,以巩固疗效。
(2)重症病例。有一些严重病例一定要联合给药治疗才可以,用氟苯尼考20mg/kg+头孢噻呋钠5mg/kg也可以用盐酸多西环素2.5mg/kg,要分别进行肌注,不间断5d,1次/d,肌注。有饮欲后,要在饮用水中添加适量的多维和板蓝根注射液。
(3)疑似混合感染个体病例。如果有混感的可能、高热不退或者低温不食和循环障碍严重的情况,必须要进行上述治疗的同事,要对症加用黄芪多糖以及金蟾克喘素,可以有效对病情进行更好的控制,对猪体的免疫力也十分有利。
[1] 张朝阳,刘二龙.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6,33(3):68-70.
[2] 梁望旺,伍锐,杨克礼,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55-5456,5460.
[3] 王兴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机制及综合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5,(2):107.
王世雄(1972-),男,硕士,副教授,长期从事畜牧兽医技术科研和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