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压4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7-01-16王季美
王季美
(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医院(妇儿医院)内科病房,辽宁 鞍山 114013)
中医治疗高血压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王季美
(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医院(妇儿医院)内科病房,辽宁 鞍山 114013)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在头痛、眩晕腰酸、膝软、失眠、心悸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2.5%,实验组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医治疗高血压能够改善患者疾病症状,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医;高血压;临床疗效
在中医中,根据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辩证属于“眩晕”、“头痛”等疾病的范畴。根据《内经》中的描述认为高血压与肝肾有关。综合中医中的各项论述,高血压是因阴阳失调、气血失濡,引起的风、火、痰动扰[1-4]。有学者认为高血压实为肝失疏泄、虚为脾气亏虚。西方医学中则认为高血压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同时可能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的损害。高血压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一旦血压突然升高将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生命,可在短时间内引发患者严重的心、脑、肾病变。介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高血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①>70岁、继发性高血压、伴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病的患者。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在56~68岁。实验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55~6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式,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2次/天。
实验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方式,药方内容包含:山药12 g、泽泻9 g、天麻12 g、桑寄生30 g、石决明30 g、杭芍9 g、丹皮9 g、怀牛膝30 g、山萸肉12 g、熟地12 g、当归9 g。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服用。加减:肝火旺者加夏枯草、丹皮,严重者加牛黄清心丸;大便秘结加大黄、玄明粉;肢体麻木者加当归、首乌、枸杞子养血;有痰者加天竺黄、并去山萸肉。
1.3 疗效评价标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含头痛、眩晕、腰酸、膝软、失眠、心悸等。降压疗效: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超过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证候积分减少超过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 SPSS l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对照组头痛例数15例,消失6例,减轻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40%,实验组头痛例数16例,消失10例,减轻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62.5%。对照组眩晕例数26例,消失11例,减轻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42.3%,实验组眩晕例数24例,消失19例,减轻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9.2%。对照组腰酸例数36例,消失21例,减轻9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58.3%,实验组腰酸例数33例,消失22例,减轻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6.7%。对照组膝软例数15例,消失6例,减轻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40.0%,实验组膝软例数15例,消失9例,减轻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60.0%。对照组失眠例数38例,消失18例,减轻9例,无效311例,总有效率47.4%,实验组失眠例数36例,消失29例,减轻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0.6%。对照组心悸例数35例,消失9例,减轻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25.7%,实验组心悸例数36例,消失19例,减轻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2.8%。对照组在头痛、眩晕腰酸、膝软、失眠、心悸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2.5%,实验组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中医中认为,高血压疾病的形成与体质、饮食、情志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次研究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式。中医中将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四型[6]。本次研究使用了山药、泽泻、天麻、桑寄生、石决明、杭芍、丹皮、怀牛膝、山萸肉、熟地、当归几味中药。山药性甘、平、无毒,入脾经、肺经、肾经,具有治疗肾虚、高血压、腰痛等病症的效果。泽泻味甘、淡,性寒,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效,主治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等。天麻性甘,平,入肝经,具有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等功效。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如入肝经、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的作用,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头晕目眩等。石决明具有治疗高血压、眩晕、清热、解毒的功效。杭芍用于治疗阴虚肝阳亢之头痛眩晕,还可以治疗由肝气不舍引起的胁腹疼痛等。丹皮性寒,味苦;凉;微寒。归心、肝、肾、肺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怀牛膝具有清热,散血止痛的功效,生用可破血利湿,炒用补肝肾,强筋骨。山萸肉具有补益肝肾,涩精缩尿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症见腰酸,眩晕,目暗,耳鸣耳聋,小便频数者,常与补骨脂、当归等同用。熟地性甘,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的功效。当归性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症状。本次配方以补肾、养血、平肝结合,达到标本兼顾、补泻结合的功效。整个配方滋补肝肾、益精填髓,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在头痛、眩晕腰酸、膝软、失眠、心悸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2.5%,实验组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治疗高血压能够改善患者疾病症状,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陈立红.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10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4):30.
[2] 王振玉.中医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5(9):45-46.
[3] 魏凌雁.中医辩证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9):86-87.
[4] 杨瑞春,文彬.中医辨证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5,32(4):197-200.
[5] 李才菊.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5,13(19):203-204.
[6] 冯振升.中医治疗高血压80例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2,31(17):44.
R544.1
B
1671-8194(2017)05-0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