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导管与药物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1-16曲军
曲 军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肠梗阻导管与药物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
曲 军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与药物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20%甘露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缓解情况、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中转手术等。结果观察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缓解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与药物(20%甘露醇)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粘连性肠梗阻;肠梗阻导管;甘露醇
粘连性肠梗阻在肠梗阻类型中较为常见,而多数患者主要为腹部术后粘连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随着治疗技术发展,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减压临床治疗效果。甘露醇是脱水剂,能够显著改善机体水肿状态[1-2]。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例,观察肠梗阻导管和甘露醇脱水治疗的联合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共50例(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病例),均经临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所选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且具有显著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同时排除腹腔感染所致肠梗阻病例、肠扭转所致肠梗阻病例、肠道肿瘤所致肠梗阻病例。上述患者在数字法随机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本组患者年龄平均为(44.8±5.8)岁;腹部手术史手术类型:胃部手术、阑尾手术、结肠手术、脾脏切除手术、妇科手术分别为5例、10例、4例、4例、2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本组患者年龄平均为(45.5±6.1)岁;腹部手术史手术类型:胃部手术、阑尾手术、结肠手术、脾脏切除手术、妇科手术分别为4例、9例、5例、5例、2例。两组患者均为腹部术后首发粘连性肠梗阻。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述方面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实施减压治疗,在X线下或内镜下确定长梗子导管的治疗情况,由导丝引导肠梗阻导管经鼻腔置入,把肠梗阻导管置入到空肠屈氏韧带以下20 cm后对内容物进行抽吸,而后在前气囊内注入蒸馏水(注入量为15 mL左右,避免注入量过多而导致气囊破裂)形成模拟食团而在肠蠕动作用下向前推进,边减压边向前推进,直到梗阻上方而实施抽吸减压处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上述肠梗阻导管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肠梗阻导管到达梗阻上方后,患者梗阻症状得到一定缓解,没有腹膜炎表现时,经过导管的负压吸入口注入20%甘露醇,首先注入20%甘露醇的量为50 mL,堵管观察90 min后再开放,观察4 h后患者没有不适再次注入20%甘露醇100 mL,而后再观察4 h,如果患者没有不适再次注入20%甘露醇150 mL,直到注入的20%甘露醇量为250 mL,在注入20%甘露醇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排便排气表现,提示注入20%甘露醇治疗无效,此时停止继续加入。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肠梗阻症状和体征(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等)缓解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肛门排便排气时间;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记录两组患者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中转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在统计学软件SPSS18.0下对观察指标(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缓解情况、肛门排便和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进行分析,率和均数比较分别采用卡方及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过程均顺利,肠梗阻导管置入过程中没有出现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结果比较:
观察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缓解共24例,缓解率为96.0%;对照组中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缓解19例,缓解率76.0%;观察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缓解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采用肠梗阻导管和甘露醇联合治疗后1例患者症状没有缓解而中转手术治疗,中转手术率为4.0%;对照组中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症状没有缓解而中转手术治疗共6例,中转手术率为24.0%。观察组中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为(35.1±5.1)小时;对照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为(43.8±4.4)h;观察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为(41.2±5.3)h、住院时间为(8.8±1.7)d;对照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为(53.1±6.4)h、住院时间为(11.3±1.6)d;观察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肠梗阻患者实施胃肠减压能够显著缓解肠梗阻患者肠腔膨胀状态,改善肠壁血流状况。在肠梗阻减压措施中,肠梗阻导管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减轻肠道梗阻症状,临床效果显著。而普通的鼻胃管长度有限,不能够有效的到达小肠内并对小肠能的气体和液体进行抽吸,所以常用普通鼻胃管不能有效的缓解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症状[3-4]。肠梗阻导管长度足够到达小肠内的梗阻上方而对气体液体进行抽吸减压,所以能够有效的改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梗阻症状,能够有效减轻肠壁水肿状态,利于改善肠壁血流状况[5-6]。20%甘露醇具有脱水作用,能够提高肠腔内的渗透压而导致肠腔内的水吸收障碍,肠腔内水平增多,同时能够减轻肠壁水肿状态。但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时要逐渐增加给药量,增加剂量后要注意症状改善情况,做到有效减压。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缓解情况、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中转手术方法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肠梗阻导管与药物(甘露醇)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1] 周文浩,罗由平,刘宁.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11(4):107-109.
[2] 平晓春,李幼生,李宁,等.粘连性小肠梗阻的长期随访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6(4):304-307.
[3] 田国伟,张从雨,郑小超,等.甘露醇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11,7(8):1017-1019.
[4] 李胜昔,徐美东.经胃镜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J].中国临床医学,2011,9(5):650-651.
[5] 安文,赵粉荣.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3(2):214-215.
[6] 祁冰,陈海龙,尚东,等.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的Meta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3,8(10):781-784.
R656;R574.2
B
1671-8194(2017)05-0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