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17-01-1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中药学中医药中药

暨南大学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医学教育

创新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蔡宇袁月玲

暨南大学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创新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创新型中药学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中药现代化亟需引进中药学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研活动,科研实践是其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笔者通过分析当代背景下中医药学生培养及中医药发现所遇到的问题,从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型科研学习平台运用、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设置等方面,对中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进行探讨。

创新能力;中药学;人才培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疾病防治和保健理念逐渐侧重于天然药物,中医药的研究与开发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学术界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中药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显著提升。因此,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中药学人才。医药产业和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要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输送具有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药学人才。

1 中药现代化发展需要创新人才的支撑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药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为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社会发展导致生活方式变迁,人们由解决温饱问题的生活状态逐渐发展为追求健康生活,然而疾病谱系也在发生变化。现代文明社会,人们生活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从而产生便秘、肥胖、肠道癌、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富贵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杀手;高强度的工作,导致抑郁人群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而中药因其靶点多样、简便验廉、副作用小等优势,在预防疾病和治疗某些慢性疾病、疑难杂病和老年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和关注[1]。如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L.)叶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2];中药紫杉中提取的紫杉醇单体在临床上使用范围广泛,被公认为目前较强的抗癌药[3]。随着西药的毒副作用逐渐为人们所了解,来源于大自然的药物越来越受到认可,采用天然药物,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中药成分复杂,靶点多样,疗效确切但缺少合理的实验验证和数据支撑;因此难以为西方国家认可和接受。中药走向世界,需要中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需要创新人才的支撑。2015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中国人。多年从事中西药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指明一条方向[4]。创新是民族进步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拥有大批创新人才,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就成为高等院校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2 中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中药学是一门理论内容丰富,且实践性强的实验性学科。但现阶段大多高校本科中药学课程多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形式单调,照本宣科,不注重更新教学内容, 引进新知识;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试验为主,交叉学科知识少,实验的目的只是单纯的重复课堂书本上的试验步骤,对试验的原理缺乏理解与思考[5-6]。所以,要培养中药学创新人才就亟需转变高等医药院校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进行中药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适合的中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知识面和见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是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创新型的中药学人才培养要求配备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要善于吸收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结合实际应用,对其有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应用于教学中,并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言传身教地带动学生去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新人格;此外,引进高质量的科研型人才,特别是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的人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借鉴学习先进科研思维对于中药学创新人才也是重要渠道之一。其次,鼓励教师出国访学或深造等,可开拓教师视野,提高其科研创新素质与意识[7]。

2.2 开放科研创新平台 中药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验性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是其特点,为此需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和科研思维。深入挖掘校内外资源,依托现有的科研硬件条件和软实力搭建创新性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参与创新性活动的机会。鼓励优秀教师开放实验室,招收大二及以上的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学习与尝试。初始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基本情况、跟随研究生或其他实验人员学习基本实验及仪器操作,引导科研基本思路;培养其使用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及阅读文献的能力;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教师定期与学生讨论在该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交流想法,检查学生实验记录和工作总结,以期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和表达能力,养成写记录、做总结分析的好习惯。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及操作后,鼓励学生在课题的进行中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课题方案设计,鼓励学生多创新、多动手、多动脑,指导学生完善方案并实施与完成方案;对学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困惑负责指导解答,并给予相应的支持与鼓励。以期培养学生阅读文献后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实践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并适时进行工作总结汇报,最终撰写毕业论文或发表文章。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基本经历了从课题构思到实验结果获取的“从无到有”的历程,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感,培养学生创新科研思维;巩固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达到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目的。在后期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进行评选院级和校级的本科生优秀论文活动,对获奖学生和其指导老师进行表扬及奖励,表示对参与到创新实践教育平台的教师和学术的支持与鼓励。

2.3 课程体系改革 中药学学生毕业后多是在医院、药企从事医药相关职业,或科研机构、高校继续深造及医药研究,故需要系统地掌握中药学基本知识,及其它密切相关学科,如中药制剂、中药炮制和中药药理等。随着中药学研究的深入,分类也日益细化,如临床中药学、实验中药学、分子中药学等次级学科的出现;多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日趋紧密,重视化学基础教育的同时也关注基础医学教育对中药学学科的重要性,各高校纷纷设置了涉及药理、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免疫学等相应学科[8]。其中,大多数的专业课都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大部分。

中药学专业内容丰富,单纯的理论灌输已不能满足当今知识爆炸时代的发展,生物技术及医药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再单纯拘泥于课本,则无法跟上知识更迭的脚步,导致学生学习热情减退,中药创新人才的培养便无从谈起。中药学的学习要注重中医药特色的传承与发扬,也要注重药学类课程理论内容的更新、补充和扩展,保持与时俱进的步代。如中药姜科的姜黄,除了让学生掌握其基本功效为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主治血瘀气滞诸如胞腹胁痛,妇女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等;也需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了解姜黄中的中药成分—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抗炎、降血脂、抗氧化等作用[9],近年研究表明[10]姜黄素还具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此外,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掌握中药学专业知识;如在每章理论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关于某一味或一类中药的研究进展做汇报并讨论,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教师参与评论与点评。

理论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的进行;实践验证和支持理论;但目前大多高校内中药学专业的实践课程只是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简单重复,机械重现;不同学科之间的紧密性欠缺。如中药中的每一味药都是有一定的产地、采收时间、炮制工艺,最后制成中药成品;古人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了当柴烧”,少了其中任何一道过程,可能都无法成药[11]。而在制成中药的过程中,涉及了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学科,提示中药学的实践学习需要加强各学科的联系。然而,大学的课程设置之间衔接性不强,各学科的实践课程多为本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各学科实践教学缺少串联与贯通。在每阶段的学习后,需要一项设计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着重培养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巩固专业知识,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本阶段学习内容,设置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如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分析学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中药制剂质量评价为主线,以中药制剂组分的性状、中药制剂主成分质量分析和质量标准建立、杂质及重金属检测等为核心内容。学生以两人一个小组为单位,自主查阅文献,设计于教师,经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确定最优实施方案,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做好实验记录、提交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

2.4 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闭卷考试模式已不适合时代的步伐,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多种考核形式。将实验教学、课堂表现、综合性设计实践或课外实践等也纳入考核范围[12]。考试部分分为理论闭卷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试,总比例为60%,其中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分别占40%和20%;理论考试内容以基础为主,并包含扩展内容,知识点分布均匀;实践技能考试内容以本实践课程中的实践操作为主,以实验为载体,考核学生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践教学、课堂教学或课外实践占30%,考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根据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等进行评定。综合性设计实践占10%,考察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结果及其展示等来评价。对于从事科研和实践活动学生,若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经核准认定后给予加分,该加分可在奖学金和各类奖项评定及推荐免试研究生等方面享有一定优先权。

3 小结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新时期下亟待关注与开发,亟需培养大批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大胆探索的创新人才。为此,相关院校需要不断更新观念,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探索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于目前医药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的阶段,如何在提高医药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传承和发挥中医药特色,还有待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1]许若玢,孙利华. 中药茶在常见慢性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 2017, 39(6):936-940.

[2]汤学超, 李广文, 吕春雷. 青蒿琥酯和复方双氢青蒿素序贯治疗对南苏丹恶性疟疾的疗效[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7, 14(4): 272-275.

[3]唐朝晖, 钟德玝. 紫杉醇抗肿瘤的分子机制[J]. 中国临床康复, 2017, 10(27): 125-127.

[4]罗朝淑. 青蒿素:抗击疟疾的“中国神药”[N]. 科技日报, 2015-10-08(4).

[5]康文艺, 王学标, 王金梅,等. 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15): 170-172.

[6]夏喜, 蔡宇. 中药学应用性教学改革方法与评价体系研究[J]. 现代医院, 2014, 14(4): 123-125.

[7]卢萍, 时博, 冯卫生. 关于在中药学人才培养中加强创新能力教育的思考[J]. 教学研究, 2012, 9(8): 139-140.

[8]张彦, 于红, 黄英. 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目标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山西教育·高教, 2016(6): 91-92.

[9]Fadus MC,Lau C, Bikhchandani J, et al. Curcumin: An age-old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neoplastic agent [J]. J Tradit Complement Med,2016, 7(3): 339-346.

[10]Lopes-Rodrigues V, Sousa E,Vasconcelos MH. Curcumin as a Modulator of P-glycoprotein in Cancer: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J]. Pharmaceuticals(Basel),2016, 9(4): E71.

[11]王明喜. 浅谈中药的采收与质量的关系[J]. 中医临床研究,2016,13(8): 116-117.

[12]何永志, 邓雁如, 国大亮,等. 中药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中医教育, 2015, 34(1): 55-58.

暨南大学第十九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7050)资助。

蔡宇(1972-),男,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有效成分迎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机制研究,中医制剂新工艺及新药开发研究。E-mail:Caiyu8@sohw.com

R-05

A

1007-8517(2017)21-0123-03

2017-09-11 编辑:张强)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中医药中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