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复位手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65例临床观察
2017-01-15刘长青
刘长青
(山东省海阳经济开发区医院,山东 海阳 265100)
·推拿疗法·
推拿复位手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65例临床观察
刘长青
(山东省海阳经济开发区医院,山东 海阳 265100)
推拿复位手法;颈源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30~58岁,平均38.3岁;病程最短15 d,最长3年,平均11.2个月。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压升高,呈间歇性发作,与颈部的活动姿势有关。兼有头痛、颈肩部疼痛、恶心呕吐、心悸胸痛、耳鸣耳聋等症状。颈椎X片提示钩椎关节增生,颈椎前后缘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孔变小,项韧带钙化。脑血流图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标准:①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②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有慢性劳损史,曾有猝倒发作史,并伴有颈性眩晕,多发于30岁以上的长期低头工作者,或长期久坐观看电视、电脑者。该病为慢性发病。体征:旋颈试验(+),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颈肩部肌肉紧张僵硬,压痛明显。辅助检查:X线片示钩椎关节增生,横突间距变小,椎间关节失稳。CT、MRI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可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纳入标准:符合颈源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愿意接受本疗法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治疗方法
1.推拿手法。常用穴位及部位:百会、印堂、风池、桥弓、率谷、曲池、丰隆、太冲、涌泉诸穴。常用手法有按法、揉法、抹法、拿法、扫散法、擦法等。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医生在一侧站立,用拇指螺纹面施直推法推桥弓(桥弓位于颈侧部,相当于胸锁乳突肌部位,为推拿特有的穴位),20~30次;然后再以同样方法和次数推另一侧桥弓穴。接着在前额部治疗,先以双手拇指螺纹面从印堂穴直上至前发际做交替向上行抹法5~10次;再从印堂沿眉弓至两侧太阳穴施以抹法5~10次;再从前额由中线向两侧颞部及颞部向中线方向进行横向往返抹动5~10次。用指端按揉印堂、睛明、头维、太阳诸穴。在头顶部用五指拿法,至后枕部改为三指拿法,拿风池、拿颈项部两侧夹肌至大椎两侧,左右手重复操作各3~5遍。在头颞侧部施扫散法各0.5~1 min。最后以按揉百会、率谷、曲池各50次,每次治疗约30 min。
2.复位手法。①俯卧位侧扳法:患者取俯卧位,头歪向一侧,医者一手掌按患者侧头部,另一手掌按住同侧肩部,待患者放松后,两手向相反方向同时施“顿挫力”,常可听到“咔嚓声”,用同一法对患者另一侧施术。②仰卧位拔伸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一手抵住患者两侧枕骨粗隆,另一手固定患者下颌,待患者放松后,两手同时施“顿挫力”向上拔伸,此时常可听到“咔嚓声”。施术毕,治疗结束,令患者仰卧休息10 min。
推拿、复位综合治疗以10 d为1个疗程,每例患者治疗1~2个疗程。
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血压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能参加正常工作。好转:血压基本正常,症状减轻。未愈:血压下降甚微,甚至血压增高,症状无改善。
2.结果:治愈21例,占32.3%;好转38例,占58.5%;无效6例,占9.2%;总有效率90.8%。
讨论
颈源性高血压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退行性病变、椎体不稳、寰枢关节半脱位、颈椎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刺激自主神经,引发颈交感神经节或椎动脉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紊乱,进而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引起血压升高。临床研究发现,约有15%的高血压患者与颈椎病有关。颈椎病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失常和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引起的功能紊乱有关。颈上交感神经节附着于颈椎的横突上,颈椎错位使横突移位,或颈椎错位伤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均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发生脑血管痉挛,血压升高。若此种刺激持续存在,会继发性影响脑血管舒缩中枢功能,而发展成为全身小动脉痉挛,使血压持续升高。
血压的变化和颈交感神经节及椎动脉相关联,笔者采用推拿、复位手法松解颈椎退行性改变对颈交感神经节及椎动脉的影响,从而达到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目的。
2017-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