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源性头痛的传统针刺方法探讨

2017-01-15刘裔荣通讯作者王世广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11期
关键词:颈源夹脊进针

刘裔荣 通讯作者:王世广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 101300)

颈源性头痛的传统针刺方法探讨

刘裔荣 通讯作者:王世广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 101300)

颈源性头痛;针刺;临床探讨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枕部或肩部组织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的一组综合征。常伴有颈部压痛,与颈神经受刺激相关。随着当今人们压力的增大,本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对本病的认识逐渐加深,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既往临床研究及临床经验,探讨传统针刺方法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1.针刺取穴。王寅等[1]发现针刺取穴主要以循经取穴为主,即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督脉取穴,阳性反应点取穴及局部取穴为主。根据临床经验,毫针常规取穴为百会、颈夹脊、风府、风池、颔厌、本神、天柱、阿是穴。耳尖是临床常用腧穴,其作用广泛,耳尖放血有退烧、消炎、镇静、止痛、降压、抗过敏、清脑明目的作用[2]。余燕燕等[3]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耳尖放血疗法不仅应用于急证、实热证、血瘀证,也在慢性疾病及本虚标实证中应用,临床中对耳尖放血疗法仍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2.针刺深度。颈源性头痛在中医学中无对应名称。研究表明,颈源性头痛的机制可分为肌肉源性、神经源性、血管源性等。传统针刺方法中,恢刺、关刺治疗筋痹;合谷刺、分刺治肌痹;短刺、输刺治疗骨痹;络刺出血、傍针刺改善血管症状。临床中对颈源性头痛相关致病因素也有相应的治疗方法。司晓华等[4]发现傍针刺更容易使针感传导,并在局部产生烘热感,能更有效地改善椎基底动脉的压迫和痉挛情况,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从而减轻、缓解继发性头痛。同时认为焠刺可扭转脑供血不足的情况;齐刺改善神经症状,齐刺风池穴可以刺激枕大神经,松解颈部软组织,缓解神经受压等症状,对颈源性头痛有明显疗效。在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而选择合适的针刺深度。

3.针刺手法。根据经络循行及辨证选穴原则确定针刺腧穴后,针刺操作手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具体步骤可分为揣穴、进针、针刺方向、行针手法、留针时间、出针方法6个方面。根据临床及文献研究,具体如下。

(1)揣穴:在针刺操作中,不但要重视右手的操作,更要重视左手揣穴的作用,左右配合,才能提高针刺疗效。《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王芬[5]等提出在医者治神的基础上,揣穴可以探明穴位,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进针疼痛,固护营卫气血,辨别气机的变化,控制针感的走向。佘瑞平[6]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源性头痛,根据颈枕八穴取穴之处,取压之最痛点。谢宇锋等[7]采用拇指外侧缘沿着颈椎1~3夹脊穴及头枕部由下往上寻找对按压敏感的区域,其表现为明显压痛,或感觉过敏,或敏感酸胀,或感觉舒适,或痛性结节的腧穴,然后寻找准确的压痛点予以针刺。郭大江等[8]用钩活术治疗颈源性头痛,认为找到压痛点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在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中,首先揣穴以寻找到压痛点,其次根据循经取穴和辨证取穴,在穴位区域寻找敏感点,然后进针。

(2)进针:樊一桦等[9]通过文献研究认为,进针手法虽多样,但主要分为两种理念:一是速进,二是缓进。在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文献中,对进针的描述较少。笔者认为进针选取直刺随咳快速刺入法,可以达到减轻进针痛苦的效果,值得临床选用。

(3)针刺方向:针刺方向是针刺手法的最基本要素,与针刺镇痛关系非常密切。对颈源性头痛患者,应针向病灶方向,即针向颈部疼痛及头痛部位。孙露等[10]研究发现,针向病灶优于不针向病灶的镇痛效果。褚慧玲等[11]取颈夹脊以齐刺的方法,先在颈椎棘突下间隙直刺,再在两侧夹脊穴向脊柱方向刺入,针感均由中心向四周扩散,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施术,以得气为度。风池向对侧鼻尖方向斜刺,风府朝鼻尖以下方向针刺,余穴常规取穴,取得较好疗效。苏志伟等[12]取天牖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向椎体方向进针,得气后小幅度快频率捻转,针感向耳、头枕部及肩关节扩散,取天鼎直刺,针尖指向颈椎,得气后小幅度快频率捻转,针感可向肩部及背部扩散。丘墟透照海,得气后快速弹刮针柄,针感可向病变部位传导为佳。配穴均以得气后向病变部位传导为佳。诸穴留针30 min。在颈源性头痛的治疗过程中,针刺方向都以指向病灶为佳。如能在针刺腧穴时能让针感达到病灶部位,即是穴位的准确位置,也是针刺方向的最准确方向。

(4)行针手法:针刺进入穴位后,多予以行针之法以增强疗效。明·汪机指出“无非将此提、按、徐、疾、左捻、右捻六法,交错而用之耳”。在治疗颈源性头痛的过程中,多数医生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以至得气。吕慧玲等[13]取患侧颈夹脊、列缺行平补平泻手法至针下得气,具有明显疗效。郑士立[14]等采用滞针针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取风池、天柱等穴。得气后,把针朝一个方向旋转,使肌纤维缠绕针身至旋转不动为止,然后快速小幅度提插50下左右,再把针身向反方向旋转至旋转不动为止,同样行小幅度提插50下左右,如此反复3~5次。最后旋转针身,使滞针松解,留针20 min。笔者认为,治疗颈源性头痛,多用提按徐疾捻转补泻方法。补法:慢提紧按,捻转兼有下插之势,分天地人三部,各行三九二十七数。泻法:急提慢按,捻转兼有上提之意,分天地人三部,各行三六一十八数。苍龟探穴、龙虎交战法即是应用提按徐疾捻转的常用方法。吕颖霞等[15]应用苍龟探穴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可以达到常规针刺的疗效,且较常规针刺镇痛起效快。周财全[16]应用“龙虎交战”针法在治疗颈源性头痛初期较常规针刺疗效好,见效较快,但远期疗效与常规针刺并无明显差异。

(5)留针时间:常规留针时间为20~30 min。郝传传等[17]总结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初步优选方案,即脑空透风池,脑户透风府,中等深刺(1寸),排针平刺法,留针6 h。《灵枢·五十营》指出:“呼吸定息,气行六寸……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指出经气循环一周的时间为28分48秒[18]。故一般留针20~30 min,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稍有调整。

(6)出针方法:《针灸大全》指出:“出针贵缓,太急伤气”。要求术者及患者保持平缓心态,并遵守一定的出针顺序:从上而下、从内而外出针;两侧均有针时,先出靠近施术者一侧的针,后再取对侧的针。出针时缓慢起针,体会针下感觉,待针下松动方可出针,出针后请患者暂留5 min,观察患者的状态,确定其有无不适。

4.总结及展望。选穴与针法是针刺临床治疗的基石。司晓华等[4]对《灵枢·官针》中十二刺(恢刺、短刺、傍针刺、齐刺)、九刺(分刺、络刺、焠刺)、五刺(关刺、合谷刺、输刺)等进行研究发现,共有10种针刺手法。正是根据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及寒热虚实的病性不同,针刺角度、深度、针数、刺激量有所差别,均针至病所,气至病所,从而达到通痹止痛,消除临床症状的目的。“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即是术者精心熟虑,每一份精力贯穿在针刺过程的始终。在临床研究中,严格每一步手法操作,是针刺在临床中发挥疗效的关键。

[1]王寅,张怀艺,武志佳,等.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4,32(8): 175-178.

[2]黄丽春.耳穴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82.

[3]余燕燕,张舒雁.耳尖放血疗法文献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3(5):56-57.

[4]司晓华,吴中朝,赵永刚.《官针》针法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作用初探[J].世界中医药,2012,7(4):335-338.

[5]王芬,方晓丽. 浅议“揣穴”在针刺操作中的重要作用[J]. 中国针灸,2010,30(5):393-394.

[6]佘瑞平. 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0,20(6):332-334.

[7]谢宇锋,陈赟,吴云天,等. 压敏点恢刺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7):1383-1385.

[8]郭大江,董昱婕. 钩活术治疗颈源性头痛62例[J]. 中国针灸,2008(S1):44-45.

[9]樊一桦,孟向文,田蓉,等. 对进针手法的探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3):181-183.

[10]孙露,寇任重,刘岚青,等. 针刺方向与针刺镇痛[J]. 中国针灸,2017,37(3):279-283,290.

[11]褚慧玲,胡丙成.齐刺颈夹脊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1):29-32.

[12]苏志伟,张振伟.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30例[J].陕西中医,2006,27(7):852-853.

[13]吕慧玲,任珊.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38例[J].河南中医,2008,28(9):79.

[14]郑士立,宋丰军.滞针针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6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8):38.

[15]吕颖霞,单秋华.苍龟探穴针刺天柱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8):48-50.

[16]周财全.“龙虎交战”法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的临床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17]郝传传,朱正萍,孙轩翔,等. 颈源性头痛针刺治疗方案的初步优选[J].中医杂志,2014,55(6):478-481.

[18]卢筱潇,梁颖芯,汤滴微,等.留针时间与针刺效应关系概述[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4):25-26.

2017-02-13)

猜你喜欢

颈源夹脊进针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头痛,您查颈椎了吗?
针推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
健身气功与“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