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桂枝汤归属问题探析
2017-01-15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理论研究
《伤寒论》中桂枝汤归属问题探析
罗伟康梁飞赵明钟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伤寒论》中组方奥妙深邃、争鸣不断,笔者从“和”思想角度,以仲景桂枝汤相关条文为基础,分析桂枝汤病机证候、方药配伍机理、药后调护,并商榷桂枝汤归属解表剂与和解剂观点,认为桂枝汤具有调理脾胃、调和营卫、同调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太阳病表证、表里同病等营卫失和的病证,应归属于和解剂,以拓展方剂临床治疗思路。
桂枝汤;伤寒论;和解剂;营卫
《伤寒论》[1]中桂枝汤长于发汗解肌,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剂,其所治病证却不仅为太阳表证。和法作为中医治法八法之一,由程钟龄首次提出,《广瘟疫论》中言:“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从而将和法理论更具体化。笔者结合张仲景应用桂枝汤相关记载,从方药配伍机理、药后调护、病机证候等方面论述桂枝汤中“和”的思想,认为桂枝汤应归属于和解剂。
1 营卫双方失于“和”
1.1 营卫之间绝对失衡 《伤寒论》第12条指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此为桂枝汤证原文,其中明确指出“阳浮阴弱”为太阳中风证基本病机。阳浮即卫阳浮盛,阴弱即营阴亏虚。营者原为水谷之精所生,汗自出而致汗源渐衰;卫者乃水谷悍气所化,外邪侵袭致其开合功能失司,因此,营卫二者均失其功能,桂枝汤临证重在复阴和阳。如《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记载:“服药后……尚有轻微发热,病仍在太阳。服麻黄汤后,发热恶寒皆减,但现身汗出,脉微缓,营卫失和之象。法宜通阳解表,调和营卫,以桂枝汤加味主之。”而通过现代临床应用观察,章浩军[2]也指出桂枝汤适用于气血不和引起的皮肤病及妇科疾病、营卫不和引起的汗出异常病证、阴阳失调引起的心烦失眠,均体现桂枝汤重在调和,使不相协调的两者各复其职。
1.2 营卫之间相对失衡 原文第53条记载:“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营卫两者,一者行于脉中,一者行于脉外,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然而卫气病变,固守之职失司,则营阴从内而外泄,此乃言“卫气不共荣气谐和”的营卫失和病机。第54条云:“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与上述同属卫气不和而致营卫失和。可知此证是由于卫气失和引起的,然而仲景处以桂枝汤,在调和卫气的同时又兼顾营气,使两者逐渐协调,防止卫气过盛或卫气不足无法平衡营气的病理现象。
2 组方用药重“调和”
2.1 调和营卫气血 桂枝汤中桂枝辛温,以发汗解肌为要;芍药酸苦,奏敛阴和营之功,一者辛散、一者酸敛,再佐以甘味炙甘草,使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阳气盛则卫外之功显著,阴液复则汗出有源,才使营卫相和,阴阳同调。而现代考证也指出《伤寒论》中芍药应为白芍,《本草正义》曰:“益阴养血,滋润肝脾,皆用白芍”。故白芍又兼养血之功,合桂枝温补之性,二者共奏调和气血之效。其次,生姜辛散,合桂枝辛温,以增解表之力;大枣味甘在补,合白芍以滋阴养血。《长沙药解》云:“大枣,补太阴之精,化阳明之气……疗脾胃衰损,调经脉虚芤。其味浓而质厚,则长于补血,而短于补气……大枣之补土,补血以化气也,是以偏补脾精而养肝血”。与辛散味生姜相伍,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乃《本草经读》云:“仲景桂枝汤等,生姜与大枣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肺卫,得枣之甘以养心营,合之能兼调营卫也”。
又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此证乃阴阳气血皆衰、阴阳失于交泰之候[3],理应用人参、黄芪、当归等专补之品,而仲景却用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意在补其阴阳气血之虚、滋阴潜阳,使阴阳交泰。体现了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之功妙用之处。
2.2 表里双解 太阴病第276条中:“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此证为太阴表证,兼见患者脉浮之象,但又有太阴脾虚症状,即里证存在,应判定为表里同病,其治则在于表里双解。因此仲景治用桂枝汤可见桂枝汤并非单有补益之功,乃借用药物配伍中辛甘发散解表、酸苦涌泻补阴的功用,以温补脾胃和营卫,扶助正气驱邪外出,达到表里双解的治疗目的。《医方考》总结云:“桂枝味辛甘,辛则能解肌,甘则能实表,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故用之以治风;然恐其走泄阴气,故用芍药之酸以收之;佐以甘草、生姜、大枣,此发表而兼和里之意。”
3 药后调护防“失和”
在桂枝汤服法中,仲景指出:“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对于啜粥作用,董旭[4]指出其具有助药力、健脾养胃、固护正气、解毒等四个方面的功效,因此借粥之效,以补益脾胃,填充汗源,防汗出伤正气,达到阴阳同调之效。其次,仲景还指出:“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如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稍加衣被,乃助桂枝、生姜、甘草辛散解表发汗之力,但并非汗出越多越好,因此仲景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发汗规则,即患者不发汗就再服桂枝汤,直到最终微汗出为宜,即所谓正常汗出,此乃仲景追求阴阳相合、营卫同调的外在表现。
4 桂枝汤归属补益剂观点商榷
在CNKI以“桂枝汤归属”为检索词检索,并未发现2000年后对桂枝汤作为解表剂的相关论述,可见各学者正统一桂枝汤不应归属解表剂的观点。而对于桂枝汤归属补益剂而言,尚有争论。
4.1 桂枝汤病证定性狭窄 谢宛君[5]指出:桂枝汤证为营卫不和、外邪侵犯而致表虚证,虚证就用补法。然而通过上述剖析,桂枝汤证还有里证,即表里证共存,并且作者指出其治法是通过扶助正气、调和营卫以解表邪,认为桂枝汤具有调理脾胃、化气生血、调和营卫的功效而归属于补益剂。然而第三版方剂学[6]教材中明确提出:“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等方剂统称为和解剂。”上述观点已明确桂枝汤的调和作用,理应归属和解剂,而非补益剂之说。《伤寒论》第29条指出:“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可见,对于营阴亏虚的患者,桂枝汤会耗伤阳气,出现四肢不温现象,因此马家驹[7]认为桂枝不能用于阴气虚竭之人或阴阳气俱不足之人,同时桂枝也就不具有补中益气之效。
4.2 药物配伍作用认识较单纯 穆东升[8]认为“桂枝汤是通过温通卫阳、补充阴液而达到解表之功”,通过补益在前、解表在后而判定为补益剂。而对于桂枝汤药物配伍中,既有桂枝、炙甘草、生姜辛散解表治表证,又有芍药、炙甘草、大枣温补营阴助汗源治里证,因此上述却单纯论述药物的补益之功,而未系统论述方药之间的其他配伍功效,以此作为方剂归属问题评判标准,笔者尚觉欠妥。医家言“方从法出”,仲景也是依照营卫失和的基本病机组方为桂枝汤,而非看中药物补益的功效,所以并没有其它专补气、补阳、补阴的药物,比如人参、黄芪、党参、麦冬、地黄等,而用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者配伍应用,其基本治法在于温阳气补阴液,使营卫调和、表里双解,应归属于和解剂。
5 小结
综上所述,桂枝汤应该归属于和解剂,其具有调理脾胃、调和营卫、同调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太阳病表证、表里同病等营卫失和的病证。《伤寒论》作为方书之祖,其组方奥妙深邃,对其理论研究应进一步加深,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1]汉·张仲景述,钱超尘等整理.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95.
[2]章浩军,范文东,林麟.《伤寒论》桂枝汤证理论探析与临床实践[J].国医论坛,2010,25(02):4-5.
[3]李飞腾,陈海燕.也论桂枝汤的主治与应用[J].国医论坛,2000,15(06):8-9.
[4]董旭.张仲景用粥探析[J].河南中医,2016,36(01):3-4.
[5]谢宛君,李晓菲,陈凯佳.桂枝汤归属初探[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1):59-60.
[6]李冀.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85.
[7]马家驹,冯世纶,谷晓红.《伤寒论》大青龙汤表里双解治法探析[J].国医论坛,2013,28(04):7-8.
[8]穆东升.桂枝汤归属问题的理论探讨[J].光明中医,2010,25(04):708.
罗伟康(1996-),男,汉族,本科,研究方向为中西医临床医学。E-mail:1059212579@qq.com
R289.9
A
1007-8517(2017)22-0001-02
2017-10-12 编辑:邓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