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

2017-01-15郭春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急诊科人性化显著性

郭春芳 赵 欣

(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吉林 长春 130021)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

郭春芳 赵 欣

(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将7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个性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4%(38/39)、74.4%(29/39),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急诊;护理;人性化护理

急诊科是医院内一个特殊的科室,其收治的多是病情危重、突发疾病或重症患者[1]。此外,多数急诊科患者发病急、病情复杂,极易导致其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实施良好的急诊科护理管理,以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以78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诊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将7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39例患者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1.2±4.0)岁;12例为肺部感染,10例为食物中毒,10例为急性咽扁桃体炎,7例为流行性重感冒。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1.4±4.2)岁;

11例为肺部感染,11例为食物中毒,9例为急性咽扁桃体炎,8例为流行性重感冒。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常规心理疏导、基础护理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内容包括:①加强人性化护理培训:定时开展人性化护理培训,使护理人员树立科学的人性化护理观念,注重护理人员的个人形象,要求其衣着整齐、仪表大方、态度礼貌;护理过程中确保动作轻柔,坚持微笑服务,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对其紧张情绪进行缓解。强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不断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提升护理操作技能。②人性化环境护理:加强急诊科环境护理,确保急诊大厅整洁、干净、空气流通、环境温馨;以患者方便为原则,适当摆放病房物品,在急诊间外摆放电视,并设立报纸、书刊等,确保就医环境良好;在急诊室墙面上张贴医务工作者的照片及基本信息,附带工作人员职业格言等;并将一些预防常识张贴在急诊室墙面宣传区;将适量轮椅及担架车摆放在急诊台,以备急用。将一些较为醒目的提醒标识张贴在抢救通道中,确保抢救通道的通畅性;制作规范、系统的科室流程图,以便患者查看,避免因走错路而耽误诊疗。③人性化心理护理:多数急诊患者发病较为突然,且病情危急,极易导致其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其不良心理发生的原因,实施个性化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向其介绍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充分理解、尊重、关心患者,耐心倾听患者感受,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告知成功治疗的案例,提升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①观察两组护理质量,包括服务态度、沟通方式、服务语言、健康宣教、护士形象,每项满分均为20分,共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好[2]。②以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得分越高,提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3]。③以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评分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干预组服务态度、沟通方式、服务语言、健康宣教、护士形象评分分别为(18.3±1.5)分、(18.4±1.6)分、(18.0±2.0)分、(18.1±1.5)分、(18.0±2.0)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3.1±2.7)分、(12.3±2.5)分、(13.6±1.2)分、(14.0±2.0)分、(12.2±1.4)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8.2±6.0)分、(40.0±8.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8.6±6.3)分、(49.0±9.0)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7.4%:不满意1例,基本满意14例、满意24例;对照组则为74.4%:不满意10例,基本满意9例、满意20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多数急诊科患者病情较为危急,患者及家属极易出现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4]。一旦这种不良心理过于严重,会给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其出现严重的治疗抵触情绪[5]。这就需要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提升其治疗配合度。

人性化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要求护理人员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文关怀,充分理解、尊重、关心患者,维护其个人隐私,保障其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本研究对干预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内容包括人性化护理培训、人性化环境护理、人性化心理护理等。其中,人性化护理培训能促使护理人员积极转变服务意识,坚持人文关怀,提升工作责任心。人性化环境护理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还强调制作规范、系统的科室流程图及在抢救通道中张贴醒目标志等,使患者切实体会到人性化的急诊护理服务;人性化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升其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从而确保治疗和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服务态度、沟通方式、服务语言、健康宣教、护士形象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效果。此外,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对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缓解,从而提升治疗依从性。而且,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凸显出在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且能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1] 胡万美,姜慧.人性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1):233-234.

[2] 张玲.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2):36-37.

[3] 康欣欣.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702-2703.

[4] 王丙红,于艳杰,张艳红.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10(7):1871.

[5] 崔艳芳.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0(S2):257-258.

[6] 赵桂荣.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92-94.

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219-02

猜你喜欢

急诊科人性化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