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对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效果

王 育

(吉林市职业病防治院疼痛科,吉林 吉林 132021)

中医护理对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王 育

(吉林市职业病防治院疼痛科,吉林 吉林 132021)

目的颈椎病患者运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104例颈椎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专科护理操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达到了96.1%有效率为,对照组为80.8%,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缓解了降低了患者疼痛程度,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颈椎病;中医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颈椎病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症,大部分患者是因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姿势而引起椎体退行性变、慢性劳损等病变,严重的患者会对其生活产生影响。仅仅应用药物治疗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1]。我院对诊治的104例颈椎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我院对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诊治的104例颈椎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所选患者均进行了颈部X线或者CT检查最终明确诊断。其中64例为男性,40例为女性;年龄在30~66岁,平均为(52.0±2.4)岁;病程在3~15年,平均为(6.4±1.2)年;依据颈椎病的类型分为:36例为脊髓型,30例为交感型,26例为神经根型,12例患者为椎动脉型;将其均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基本信息进行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可以对比(P>0.05)。

1.2 方法:对所选的患者均实施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操作,具体包括:健康宣传教育,病情观察,运动指导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运用中医护理实施干预措施,具体包括:①心志护理:颈椎病患者一般都具有较长的患病时间,治疗时间较长以及患者机体上的不适症状而导致患者出现消极、焦虑等心理状态,由此开始怀疑医师的治疗效果[2]。这时需要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有关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同时将运用中医治疗时护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向患者详细告知,多列举一些成功治疗的患者,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促进其积极配合治疗。②中药饮食:在进行中医辨证时,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中药饮食计划。对于存在气滞血瘀的患者,可为其提供山楂丹参汤进行治疗,此汤剂能够发挥活血化瘀的效果;存在风寒湿痹的患者,可多食用大蒜闷羊肉、胡椒根炖蛇肉等食物,能够发挥较好的活血通络及祛湿散寒的作用。③按摩艾灸:采用压、揉、捏及推拿等手法实施按摩,每天1次,每次20 min,此外,还可应用多功能艾条仪来温灸颈椎疼痛部位,或者是大椎、肩井穴等穴位,每次15~20 min,每天1次。对于湿热型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应保护其关节,必要时进行颈部支撑。对于失眠患者。帮助其适度按摩双足的涌泉穴。指导患者按摩腹部,依据除湿通络原则,做好保暖工作。以避免诱发肢体麻木和疼痛。④病因护理:改正以前错误的坐姿和睡姿,降低低头持续的时间,定时进行颈部关节活动,不可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定时活动颈部关节,不可一个姿势长时间不动,要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不可过高。⑤日常训练:对患者适度开展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运动,注意劳逸结合,规避过度劳累,在睡觉时保持适当的体位。

1.3 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中,显效有28例,有效22例,无效是2例,达到了96.1%的有效率。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达到了80.8%有效率,两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质退行性改变,主要体现在颈椎增生、变形、椎间盘突出,具体分型为脊髓型、神经根型等。患者严重时甚至出现下肢痉挛、肌肉萎缩[3-7]。临床上主要应用物理牵引疗法和药物等方法治疗。最近几年,医学界已经在护理范围内纳入针灸等手段,遵循去风驱寒的原则,同时应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完成,这也是临床护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中医护理主要是通过综合护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状况,进行除湿和散寒等整体辨证护理。本文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80.8%,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椎病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缓解了降低了患者疼痛程度,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梁爱先.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45-146.

[2] 马娟,惠燕蕊,李妍,等.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0):642-643.

[3] 陈玲华.中医护理干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5):102-103.

[4] 陈琼华,许海霞,陈坤平.115例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44-645.

[5] 秦惠玲.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7,4(6):206.

[6] 曲甜甜,徐金明,吕爱萍.颈椎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221-222.

[7] 王琼.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3):178-179.

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218-01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效果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