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对直肠癌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7-01-15韩光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开腹复发率直肠癌

黄 胜 韩光宏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对直肠癌的治疗效果观察

黄 胜 韩光宏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目的探讨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对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2例行开腹直肠癌切除术,研究组42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1.9%,复发率分别为38.1%和14.3%,3年存活率为57.1%和81.0%,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3.6±23.6)mL和(52.3±12.3)mL。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势,术后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腹腔镜;直肠癌前侧切除术;直肠癌;疗效

直肠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可产生严重威胁。直肠癌手术治疗中,手术方式的选择是一个关键因素,对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有关键影响。传统治疗直肠癌的手术方式是开腹治疗,该手术方式有一定的弊端,手术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较慢[1]。近年来基于微创技术的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在直肠癌的治疗中得到应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开腹手术存在的弊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2]。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腹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对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4例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经肠镜以及活检检查均确诊为直肠癌,患者入院之初均有不同程度的便血,患者经检查肿瘤直径均<6 cm。所选患者中已排除血液疾病以及严重肝肾疾病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3.6±6.3)岁;观察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4.6±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开腹直肠癌切除术:患者行全身麻醉,取截石位,在患者左下腹旁正中做手术切口。观察患者腹腔内有无肿瘤转移和结节的情况。将患者血管分离,清扫淋巴结,游离直肠背侧至盆底越过尾骨尖,在距离肿瘤远端2 cm处切断直肠,乙状直肠端切断,乙状结肠远端和直肠上段进行吻合。清理腹腔,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术后进行3~4 d的抗感染治疗。

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取截石位,在患者脐部位置植入10 mm的观察孔在腹腔镜中。穿刺孔位置选好后安置腹腔镜、吸引器、抓钳、超声刀等,在患者脐下、右下腹、左下腹等位置进行穿刺。先用腹腔镜对患者实施腹腔镜探查。在直肠系膜上利用超声刀进行游离,对大血管进行夹闭和切断,细小血管处行超声固化。在肿瘤下2 cm处切断直肠下段,用传统的方法切断在体外进行移除的切断组织,将乙状结肠切断,直肠和乙状结肠在体内行吻合操作。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在操作的过程中如发生肿瘤侵蚀严重、腹腔严重粘连的情况应行开腹。术后进行3~4 d的抗感染治疗。

1.3 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随访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3年内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和率(%)表示,用t和χ2检验,P<0.05表示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3.6±23.6)mL,观察组平均出血量为(52.3±12.3)mL,观察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对照组7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5例患者出现腹腔粘连,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切口感染2例,腹腔粘连2例,吻合口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组6例患者发生转移,复发率为14.3%,对照组16例患者发生转移,复发率为38.1%。对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随访结束后,对照组生存患者24例,死亡患者18例,生存率为57.1%,观察组生存患者34例,死亡患者8例,生存率为81.0%,观察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近年来,直肠癌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直肠癌由于其发病位置的特殊性和解剖关系的复杂性,临床治疗中有较大难度,治疗不彻底,术后容易复发[3]。目前,治疗直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手术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切除肿瘤,保留患者肛门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开腹手术,该手术方式手术切口较大,容易给患者造成再次伤害[4],术后患者易发多种并发症,临床效果不显著。近年来,微创技术获得了较快发展,基于微创技术的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手术对术者有较高要求,要求术者有高超的技术,对患者疾病能做出准确判断[5]。手术开始之前术者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清楚的了解,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应对准备。腹腔镜下手术切除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的优势是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

腹腔镜下手术容易发生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瘘,为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术中及术后做好预防措施。术中吻合器需要拧好,肠壁厚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手术中所需运用到的设备应完善,确保闭合及吻合到位[6]。吻合后及时检查是否有出血情况,一旦发现有出血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以免发生尿路、盆腔等感染。术中应保持术野开阔。术后要防止患者出现肠梗阻,手术之后对患者应禁食,给予胃肠减压处理。术后需给予患者合适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是否有切口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如有并发症发生,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对并发症进行有效控制。术后患者饮食和活动护理人员要予以指导,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术后初期饮食以流食为主,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将饮食过度到正常饮食。患者身体各项体征基本稳定之后,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赵运平,谭智明.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01-104.

[2] 史自强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3):88-89.

[3] 陈慰慰,李增军,徐忠法.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8524-8525.

[4] 张逖,张建都,王泰岳,等.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156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23):81-82.

[5] 王东,陈健.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4,8(20):14.

[6] 孙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65例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87-188.

R735.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143-02

猜你喜欢

开腹复发率直肠癌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