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

赵 红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输血科,吉林 吉林 132001)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

赵 红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输血科,吉林 吉林 132001)

目的探讨分析在血常规检验当中,对结果有影响的原因探讨。方法将我院检验科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386例患者采集手指血检验,2 h之后对同一位患者采集另一份血液标本并分析出结果进行对比,对两组血液标本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同时对标本进行人工显微镜检查排查,将结果当中出现了的不良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在进行化验的386例标本当中,有出现了误差的病例和(或)两组标本检验不相同以及与人工显微镜检查不相符的例数有34例,误差率为8.85%。其中有26例患者因为自身的生理条件的影响造成结果的误差,5例是因为仪器的原因对结果的影响,3例是由于人为失误导致。结论造成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对结果的影响,有效降低影响,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关键。

血常规;检验结果;因素;影响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通过观察血液当中有3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1]。对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临床上医师诊断病情的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因此其结果的准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对患者的诊断以及后期治疗方法的开展和药物的使用,因此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现就对我院进行了血常规检测的门诊和住院部的患者386例结果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进行了血常规检测的门诊和住院部的患者386例,以上386例患者包括男性有212例,女性174例;患者的年龄在0~85岁,平均为(45.6±5.8)岁。所有的患者均是随机选取的病例,并无针对性的疾病种类以及某一特异情况分析,因此对于患者的疾病种类等相关资料为进行统计。

1.2 检验方法:收集386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为保证血样的稳定性,均是采集患者静脉血,选择肘前静脉。患者取坐位,将手臂平放于桌上,在肘关节上方绑止血带,保证松紧度适宜。要求患者握拳,促使静脉隆起,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针头斜向刺入皮肤,抽取血液2 mL。完成后松开止血带,拔出针头并使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将采集的标本加入EDTA-K2内充分混匀。检测前进行质量控制,要求检测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并在2 h内完成检测。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2 h之后对同一位患者采集另一份血液标本并分析出结果进行对比,对两组血液标本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同时对标本进行人工显微镜检查排查。

1.3 血常规检验各项标准数据[2]:在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据是最关键的,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2 结 果

在进行化验的386例标本当中,有出现了误差的病例和(或)两组标本检验不相同以及与人工显微镜检查不相符的例数有34例,误差率为8.85%。其中有26例患者因为自身的生理条件的影响造成结果的误差,5例是因为仪器的原因对结果的影响,3例是由于人为失误导致。

3 讨 论

3.1 影响结果的因素

3.1.1 患者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每个人因为自身的体质和身体状况的不同,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检验结果也会存在细微的差别。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细胞的总称,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白细胞总数高于10.0×109/L通常被认为是异常,是被非常关注的问题,这种升高既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3],我们可以不必担心生理性因素造成的暂时性升高,但是绝对不能忽视病理性增高。白细胞生理性增高往往有以下情况,如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冷热水浴后、酷热和严寒、紫外线照射、妇女月经期和排卵期、妊娠期(特别是妊娠20周后)、产后、吸烟者、情绪激动、刺激、药物因素、儿童剧烈哭闹等因素都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增高。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在常规化验英文常缩写成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 红细胞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免疫黏附后,不仅可以通过过氧化物酶对它们产生直接的杀伤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吞噬细胞对它们的吞噬作用。因此,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可以看作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因素之一。在上述结果当中,有26例患者因为自身的生理条件的影响造成结果的误差,占比例的76.5%(26/34)。

3.1.2 仪器的影响:由于仪器的反复使用导致设备的磨损,再加上仪器使用时间长不可避免的设备的老化等问题,很多血液分析仪也没有进行过定期的校准,因此容易在报告的正确率上存在灵敏度不够,甚至错误的可能,同时,大部分的医院为了节省开支,也不愿意花大价钱在仪器的维护和更换上面,因此导致检验结果准确率不足的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出现,而在我院的报道当中有5例是因为仪器的原因对结果的影响,占比例的14.7%(5/34)。

3.1.3 人员专业程度不够:由于临床上人员的紧缺,人数的不足导致在临床上有很多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并没有接受专业的采血的培训,因此有大量的人员采血的不太正规,要么摇晃力度不足,要么动作太慢导致血液出现了凝固等[4]。而上文当中就有3例是由于人为失误导致,占结果的8.8%(3/34)。

3.2 处理方法

3.2.1 选择合适采血时间:为了保证白细胞检验结果的准确,采血需要在在安静和放松状态下进行,如果患者在需要采血前有进行活动和用餐,则需要让患者休息一段时间平静之后,再采血。在同样状况下患者下午的白细胞计数较上午要偏高,一天之内的变化甚至可相差一倍,因此采血尽量在上午进行,同时要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检查,其结果才更具参考价值和可比性。 红细胞没有细胞壁,内部溶液浓度高,大量吸水容易导致渗透压升高,涨破细胞膜使内容物流出,出现生理性的红细胞偏低的情况,如果患者在检查之前有大量饮水就会导致红细胞结果的异常,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一般要求患者在进行抽血检验时期禁止大量饮水,避免结果错误。

3.2.2 仪器维护:有效提高仪器检测的灵敏性和正确率,需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检验维修和校准维护。对于有条件的医院,给每台血液分析仪配置专业的校准物。定期使用配套的血液样本在仪器上做结果对比,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老化严重和磨损严重的仪器设备进行必要的更换。

3.2.3 人员培训:组织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进行定期的考核。对于培训没有通过的人员不予以录用。培养检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避免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的人为性的结果错误。同时加强各个医院的交流和学习,多与国际先进检验医学接轨,学习更多更好的检验知识,加强疾病的诊断正确率。

总之,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最常用和最普遍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检查方法,导致检查结果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很多种,但不管是由于那种原因导致,只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并做出积极的改善,经有效避免错误的发生。

[1] 沈迎红.血液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与镜检复核[J].江西医学检验,2013,21(5):393-394.

[2] 李敬芝.临床常见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84-85.

[3] 刘保廷.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2):149-150.

[4] 李安娜,张桂珍,舒光亚.布病血清学试验质控有关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0,12(4):331-338.

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139-02

猜你喜欢

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