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提高羔羊成活率的措施
2017-01-15李中习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
文│李中习(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
养殖顾问
冬季提高羔羊成活率的措施
文│李中习(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
羔羊是指从出生到断奶这一生长阶段的小羊。羔羊的特点是生长快,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善,抗逆性差,体质较弱,易发病死亡。因此,加强羔羊的饲养管理,能有效减少羔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养羊户的经济效益,促进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一、羊场选择
1.羊场选址。羊场建议选在交通便利、阳光充足、地势高燥、冬季不宜出现积雪的地段,与学校、医院、科研单位、居民区等公共场所的距离以及铁路、公路等交通要道的距离需符合农业部的相关规定;附近有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符合人饮用水国家标准的水源,要有足够的饲草、饲料源。
2.羊场建造。
(1)羊场周围有围墙,在围墙外围栽几排树木,既可遮阴挡阳,也可减少风沙、污物以及有害气体等进入羊场。羊场内道路全部用水泥硬化,空白地种上花草、搞好绿化。
(2)羊场进出口要有长4米、深0.3米、与门同宽的消毒池,消毒池内的消毒液可以是20%的漂白粉或10%的石灰乳。消毒液建议每周更换3次以上,每连续3次所用消毒药的成分需不同。生产区和生活办公区尽量隔开,之间留有惟一一个有消毒池的供人进出的门。
(3)羊场内建议有专用的兽医室和饲料、饲草存放室、饲料和饲草加工设备、人工授精室、病羊隔离圈、饮水设备等,清洁道和污染道需分开。羊舍呈半坡式,坐北朝南,东西走向,种公羊、种母羊、育肥羊、羔羊建议分开饲养并有隔离设施。
(4)有经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为其服务的技术人员,有周密严格的动物防疫制度及饲养、工作人员、进入人员和车辆的管理制度。
二、种羊选择
选择品种纯度高、无家族病史、家族繁殖力强的种公羊和种母羊。种公羊需经3~4次选拔,选出体质健壮、生殖器官发育良好、雄性特征明显的留作种用;种母羊应选择泌乳量大、母性好的优秀个体,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泌乳量小或母性差的个体要及时淘汰。
三、适时初配
1.初配时间。发育好的种母羊在6月龄时就可配种,此时配种产羔难产较少,母性较好,产乳量较大;种公羊可在9月龄时开始初配,此时公羊生殖系统发育完善,精液品质比9月龄以前好。
2.保证精液质量。为了保证精液质量,生产出强壮的羔羊,人工授精时需保持种公羊数量占种母羊的2%;若为自然交配,种公羊数量需占种母羊数的20%以上。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对种公羊精液品质进行检查,精液品质低下的及时淘汰。
四、加强营养
1.种公羊营养。种公羊要常年保持上等膘情,不宜过肥或过瘦。因此尽量选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的饲料;同时要加强锻炼,每天活动2小时以上,活动强度不宜过大。
(1)非配种期种公羊营养。冬春季节采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方法,每天补充精料500克左右、食盐6~9克、骨粉5克、青干草2~4千克;夏秋季节以放牧为主,每天补充精料500克、食盐3克,每天饲喂1次,饮水1~2次。
(2)配种期种公羊营养。每天补充精料1千克左右、青干草2千克、食盐20克、骨粉10克,每天饲喂3次,饮水3次,并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C和维生素A。
2.母羊饲养管理。
(1)妊娠后期。舍饲和放牧相结合,每天补充精料500克、青干草1~2千克、骨粉5克,并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维生素A和其他维生素,防止吃发霉饲料、饮凉水、乱用药物等一切能引起母羊不适的因素。还要适当活动,活动的目的是增强母羊体质,以防流产或产出弱羔、残羔。
(2)分娩与哺乳。分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及时助产或剖腹产,以免伤害到胎儿,产出残羔或弱羔;哺乳期间舍饲和放牧相结合,每天补充精料500克左右、青干草2千克、多汁饲料2千克。
五、羔羊保暖防寒
北方地区冬季环境温度低,再加上羔羊身体黏液中的水分蒸发致冷、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免疫力低,抗逆性差,为此需采取增温保暖措施,以防羔羊感冒或被冻死。
1.预产期要通过熏蒸、喷雾等消毒方式将产羔室内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并根据自身条件采用火炉、生火堆或电暖扇等增温措施,使羔羊出生时产羔室内的环境温度在18~22℃。
2.羔羊出生后,将脐带内的营养液捋入羔羊体内,在距羔羊腹部3厘米处剪断并结扎,并尽快用清洁、卫生的毛巾擦去或让母羊舔去其身上的黏液。母性较差的母羊不主动舔食时,可在羔羊体表撒一些母羊喜吃的食物,如麸皮、玉米面、碎豆粕等,诱使母羊舔食,以减少蒸发致冷和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3.产羔室外保证干燥无积雪或冻冰,产羔室的墙壁、门窗和通风口处要关严,防止风进入。产羔室内铺一些经过挑选、消毒、晾晒的麦秸、干草、干花生秧等卫生、松软垫料,防止羔羊卧下时受凉拉稀。
六、勤加观察
产羔后,饲养人员要勤加观察,防止羔羊意外冻死、弱羔不能吃足母乳、母羊挤压弱羔致死或狗等动物进入羊舍伤害羔羊等,尤其是由保姆羊代育的羔羊室和母性不好的产羔室更要倍加小心。
七、羔羊吃足初乳和常乳
初乳是母羊产羔后1周内所产的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其中的镁盐可加强胃肠蠕动,促进胎粪排出;并且初乳中含有较多种类和数量的母源抗体,羔羊食入后可有效抵御外来致病微生物的侵扰,因此羔羊需在出生后0.5小时内食入足量初乳。
1.羔羊吃乳前,饲养人员先用手捋出少量初乳扔掉,因这部分奶可能已被污染,以防病原微生物随着初乳进入羔羊体内,引起羔羊感染、发病。
2.弱羔或母性较差的母羊不让羔羊食乳时,需采取人工辅助喂乳,即先将母羊保定,然后将羔羊推向母羊乳房附近让其吃上乳汁,直到母羊母性变好,羔羊能自行食乳为止。
3.羔羊出生后母羊无乳或母羊死亡等原因,致使这些羔羊不能吃上自己母亲的初乳,这时尽量让其食入其他母羊或保姆羊的初乳。争取每只羔羊都能吃上初乳,以保证其成活率。
4.保姆羊一般为无羔或单羔母羊,因此要人为在羔羊的头部和躯体涂抹适量的母羊乳汁或尿液,以混淆保姆羊的嗅觉,刚开始时进行人工辅助食乳。
5.产后20天内,让母羊和羔羊一起生活在产羔室,期间羔羊每天食乳次数需在20次以上。20天后至断奶,白天母羊可出去放牧,羔羊仍留在产羔室,期间羔羊每天需食乳3~5次。
八、人工哺乳
当母羊由于死亡、无乳或患有乳腺炎不能哺育羔羊,又找不到合适的保姆羊时需人工哺乳,人工哺乳可用鲜牛奶、羊奶、奶粉、豆浆、米汤等加适量的维生素、多维电解质。人工哺乳时,保证这些食物新鲜、清洁卫生,温度、浓度、饲喂量和饲喂次数要合理。
1.温度。适合羔羊食入的适宜温度为39℃,食物温度过高,羔羊容易烫伤或有其他不良反应;温度过低,羔羊容易产生消化不良、腹泻拉稀等症状。
2.浓度。食物的浓度一般是前高后低,同时勤加观察人工哺乳羔羊圈舍及其排泄物性状,根据羔羊排泄物的性状进行判断。若羔羊尿多、圈舍潮湿,说明食物太稀;若尿少、粪多、黏而臭,说明食物太稠,这时需适当调节,尤其是出生1周内的羔羊。
3.饲喂次数和饲喂量。1~10日龄:每天饲喂7~8次;10~20日龄:每天饲喂5~6次;20天后可开始放牧,每天补喂3次。
4.注意清洁。首先,饲养人员要搞好个人卫生,饲喂羔羊前先洗净、消毒双手。其次,不接触病羊及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再次,发现病羔及时隔离,派专人饲喂、治疗,若不能派专人照管,先饲喂健康羔羊后饲喂病羔,并且饲喂完毕后用新洁尔灭消毒液彻底消毒手臂,服装洗净晒干后经紫外线消毒。
九、羔羊断奶
1.断奶时间。为了促进羔羊的生长发育与合群性、减轻母羊的负担、恢复膘情、利于管理、提高繁殖率,一般羔羊在1.5~2月龄断奶较好。
2.断奶方式。
(1)一次性断奶,即将羔羊与母羊一次性绝对隔离。但这样会使羔羊产生较强的应激反应,甚至影响生长。
(2)间隔性断奶,即让羔羊食乳次数越来越少,食草数量越来越多,慢慢适应。一般10天左右彻底断掉,这样能减少应激反应。
十、及时补饲
15日龄开始,补饲一些鲜嫩多汁的青草或优质干青草,补饲时先洗净、切碎青贮饲草或优质干青草,然后混入适量精料。具体补饲精料量为:1月龄前的羔羊每天补饲60克左右,1~2月龄羔羊每天补饲100克,2~3月龄每天补饲200克,3~4月龄每天补饲250克。饲草补饲不限量,以刺激瘤胃发育、进一步完善羔羊的消化系统。
十一、卫生防疫
1.定期更换清理产羔室或圈舍内的粪便及污物,并做相应的销毁或无害化处理,定期使用百毒杀、碘制剂、季铵盐等消毒液对产羔室或圈舍进行消毒,定时通风换气。
2.根据本场或附近村近期羊病的流行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免疫程序。在兽医师的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接种方式,对种羊和羔羊进行相应的疫苗免疫接种。
3.根据经验或羊病的流行情况及兽医师的指导,做好腹泻、寄生虫、贫血等疾病的预防。
4.发现病羔需及时隔离、精心照料,并到规模大、信誉好、有正规兽医师和证件齐全的动物诊疗场所进行治疗。
十二、放牧羔羊
由于羔羊活泼好动,因此开始时建议在离圈舍较近处放牧,注意慢行、耐心调教,并补充适量食盐和骨粉、保证饮水清洁充足。同时,放牧羔羊时不宜与母羊同群,以防相互干扰,影响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