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2017-01-15隋金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脑血管缺血性安全性

隋金良

(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探讨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隋金良

(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间诊治的10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对比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1年后的NIHSS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1年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更大(P<0.01)。结论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疗效良好,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还更加显著,同时该治疗方式安全性也较高。

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安全性;临床疗效

脑血管疾病属于神经系统常见病,一旦发生会存在较高的病死率,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两种,占脑卒中患者的75%~85%,统计显示该病多发于老年群体,随着我国老年化趋势的越发严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还在不断呈上升趋势,因此在未发生时就要尽量做到提早预防,发生后及时行有效地治疗方法[1]。本文旨在探讨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特收集我院2015年间诊治的10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5年间诊治的10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男61例,女性47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61.5±10.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短暂的脑缺血发作,同时也均满足血管内支架植入的标准。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介入技术治疗,术前先对患者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术前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每日300 mg;生产厂商:拜耳医药;国药准字号:J20130078)、氯吡格雷(每日75 mg;国药准字号:J20130083)。介入技术治疗:植入支架于股动脉入路,把6f的动脉鞘植入到椎动脉内,8f的动脉鞘植入到颈内动脉内。造影环节,将患者全身肝素化,造影确定缺血区域血流循环状况,以及具体的狭窄动脉部位和相应的程度。以导丝、路径图为牵引,把6f、8f导管送至病变处且靠近心脏的位置;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则要用到远端脑保护装置。知晓狭窄动脉扩张状况,可适宜借助球囊扩张后,再次行驶病变血管造影,仔细观察支架释放之后的扩张状况,细致到每一分支的供血情况。术后24 h内患者需在监护病房接受观察,患者处于全麻状态,取平卧位,舒张压调控在70~80 mm Hg,收缩压在100~120 mm Hg。术后3 h拔出动脉鞘压迫至少半小时直到无渗出血液再行加压包扎。术后6个月之内仍然坚持每日口服同术前一样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6个月之后每日服用100 mg阿司匹林来进行维持治疗[2]。

1.3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患者治疗前与术后1个月、1年时的NIHSS评分对比结果,治疗前患者NIHSS评分为(11.95±3.11)分,术后1个月为(4.59±1.13)分,术后1年为(2.62±0.88)分,治疗3 d后NIHS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1年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更大(P<0.01)。

3 讨 论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重大疾病之一,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属于该类型中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中脑动脉血管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医学统计表明短暂性缺血发作占此类疾病绝大多数,本次研究对象均属于这类患者。从病理上来讲解除血脉狭窄就能使脑部血流得到改善,进而减少其发病率。如今医学界微创技术正在不断向前发展,介入技术手术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微创术,它具有无神经纤维损伤、创伤小、止血快等特点,临床实践表明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介入技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8]。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采用传统药物保守治疗,一般能控制狭窄动脉不会向恶性方向发展,但在狭窄程度改善方面的作用则不太明显。而介入治疗就可对脑部动脉狭窄血管起到改善作用,同时不损伤到神经纤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本次研究显示,与治疗前患者NIHSS评分相比,治疗后1个月及1年时都更优,表明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远期疗效都较好,同时手术还具有创伤小、止血快等优势,安全性较高。

[1] 贾跃先,张兵,张卫光,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3):1774-1775.

[2] 车福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7):1151-1152.

[3] 王树录.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20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9):6327-6328.

[4] 熊峰.介入技术联合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11-12.

[5] 杨一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术后安全性及中长期预后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3,34(4):604-605.

[6] 邵增光.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母婴世界,2017(6):52.

[7] 唐斌,方翔,张园芳,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6):57-60.

[8] 吴水平.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长期预后及安全性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3):308-310.

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023-01

猜你喜欢

脑血管缺血性安全性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