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式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7-01-15王晶滢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护理人员实验组

王晶滢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6)

PDCA循环式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王晶滢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6)

目的 分析PDCA循环式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实验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肝病质量评分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腹部症状评分、乏力症状评分、活动症状评分、全身症状评分、焦虑症状评分、情感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式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实施和推广。

PDCA循环式护理;慢性乙型肝炎;生存质量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其流行性和传染性使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的发病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关联[1]。目前,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分析PDCA循环式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2.3±5.1)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4.6±2.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1.6±4.7)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4.7±2.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合理用药,并定期进行常规检查。实验组患者通过PDCA循环式护理模式进行护理。①计划: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为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准备。②实施:护理人员根据制定好的护理计划,采用适当的护理方法进行全面的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健康宣教方式呈现给患者,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③检查: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护理工作的实施效果,检查每个环节的质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定期实行个性化评价。④处理:根据发现的问题,护理人员要积极沟通,商议护理对策,并积极改进。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肝病质量评分和生存质量情况。通过肝病调查问卷评定患者的肝病质量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通过生存质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选择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整理,通过例数显示计数资料,通过(±s)显示计量资料,组间差距选择t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肝病质量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腹部症状评分为(17.1±2.6) 分、乏力症状评分为(26.1±4.7)分、活动症状评分为(15.4±2.9)分、全身症状评分为(29.2±1.7)分、焦虑症状评分为(26.4±5.3)分、情感功能评分为(41.3±7.9);对照组患者腹部症状评分为(13.6±2.8) 分、乏力症状评分为(22.5±3.2)分、活动症状评分为(13.1±2.4)分、全身症状评分为(25.7±2.1)分、焦虑症状评分为(23.8±3.6)分、情感功能评分为(16.4±6.3)分,实验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1.9± 0.3)分、情绪功能评分为(1.6±0.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1.4± 0.3)分、角色功能评分为(1.7±0.1)分、总体生存质量评分为(4.8 ±0.6)分;对照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为(1.4±0.1)分、情绪功能评分为(1.2±0.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1.2±0.1)分、角色功能评分为(1.3±0.3)分、总体生存质量评分为(3.8±0.3)分,实验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单纯的治疗或延长生命等以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更加注重心理、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护理。PDCA循环式护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其强调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方面,通过不断循环纠正护理中的错误,优化护理措施[2]。PDCA循环式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其可以对患者进行整体性评估,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通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效果、处理问题的循环处理,不断提高护理的质量[3]。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史、用药史、生活习惯等内容。护理人员要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保证护理人员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护理中。护理人员要根据医师的建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并配合适当的运动。护理人员要根据护理的效果进行护理方式的调整,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记录,不断总结问题、分析问题,以提高护理的质量。

综上所述,PDCA循环式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实施和推广。

[1] 李华.PDCA循环式护理对HBV 感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7):11-14.

[2] 瞿清华.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29-30.

[3] 陈新丽.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381-383.

R473.5

B

1671-8194(2017)14-0222-01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护理人员实验组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